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新闻 > 正文

黎族古老舞蹈咚铃伽

 

 

   咚铃伽舞是流传在海南五指山脚下最古老的民族民间传统舞蹈之一。

 咚铃伽是黎语译音,指簸箕、钱铃和尖刀三种生活用具,是表演咚铃伽舞所使用的三件道具。该舞蹈是双人对打钱铃双刀,传统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一米见方的簸箕放置在一个直径约0.6米左右的木臼上,表演者一人手舞钱铃棍,一人手挥双刀,在木臼簸箕里按一定招数和套路踩着节奏对打,谁将对方逼出簸箕外,便是赢家。该舞原是民族民间传统的比武竞技活动,后被人们用在簸箕上比武定亲而得名。

 该舞产生于黎族“合亩制”的远古年代,清末民初时较为盛行,流传于海南岛琼中吊罗、上安、长征一带,现已失传将近半个世纪。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工作人员调查摸底中,悉闻此舞曾在长征镇什盈村一带流传。但走访什盈村及周边几个村年纪7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都说不知道。经过深入的调查走访,终于在该县上安乡的什况村寻找到王中信、王兴珍两位70多岁老人,他们说在15岁时学过咚铃伽舞,并向调查人员做了表演,使濒临灭绝的咚铃伽舞重现人间。

 就在2007年8月,王兴珍老人离开了人世,王中信成了咚铃伽舞蹈的唯一传承人。初冬的日子,我们走进琼中上安乡,去拜访王中信老人,寻找咚铃伽背后的故事。

 车子沿着崎岖的山路行驶,满空气都是山野的味道。翻过记不清多少个山丘与多少条小溪,我们只为寻找藏在深山之中的舞者。车子经过艰难的跋涉,最后在琼中上安乡什况村停留下来。如果不是这次拜访,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在这种大山深处还会有人家。

 这个村子不大,只有30多户人家,村里200多人,大部分都是姓王。听说要采访王中信,村民们赶忙把老人从人群里“推”出来,老人一边摘下头上的帽子,一边和我们握手。雨后的山区有些寒意,老人也是有点略略发抖,上身穿着蓝色的褪色的衬衫,腿上的长裤一条挽着裤脚,一条自由的散落着,脚上穿着的塑料凉鞋满是红泥,而正是这位其貌不扬的老人,就是我们今天拜访的舞者。

 这本是一对英雄的拼搏之舞,可是在今天,老人却独自站在簸箕上,跳起一个人的舞蹈。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