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五种类型传统舞蹈
- 舞蹈新闻
- 2018-11-07
- 1475
他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黎族舞蹈是黎族人民在海南岛这个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条件中,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积淀而形成的。黎族社会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经济生活、劳动生产、反抗斗争等等,都可以从舞蹈这个角度上得到一定的展现。在黎族传统舞蹈中,所反映的内容和所涉及的范围较广,有祈神求福、驱魔祛病、生产劳动、社交娱乐、婚恋生育、丰收节庆、英勇斗争等,它们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从其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和性质看,黎族传统舞蹈可以分为五大类型:宗教祭祀舞蹈、生活习俗舞蹈、娱乐喜庆舞蹈、生产劳动舞蹈和英勇斗争舞蹈。
1、宗教祭祀舞蹈
舞蹈的起源都有一个共性,即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在其形成的初始,总是与宗教、巫术密不可分的。
黎族宗教祭祀舞蹈多与驱鬼除魔、超度亡灵有关。不论是人本身的生老病死还是居家旅行、生产劳动等都离不开宗教祭祀舞蹈。这种舞蹈一般都是在晚上进行,舞者多为宗教职业者。由于渲染的是人、鬼、神三界的关系,因而整个场面气氛极为凝重肃穆,舞者十分虔诚投入,配上古朴的舞蹈动作、低沉的音乐和颤抖的念经声音,使围观者也仿佛跟鬼神进行了一次生与死的较量。黎族社会在宗教信仰上基本处于原始宗教阶段,这种信仰反映到舞蹈,使黎族舞蹈更具浓厚的迷信色彩和远古巫风特点,众多的黎族宗教祭祀舞蹈便是如此。
如“捉鬼舞”、“五风舞”、“傩舞”等。
2、生活习俗舞蹈
黎族作为海南岛的最早居民,在海南岛这种自然环境条件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
生活习俗舞蹈,由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黎族社会中也有一定的地位。从生活习俗舞蹈的形式和内容上看,它应该属于宗教祭祀舞蹈的延伸,是宗教祭祀舞逐步向娱乐喜庆舞蹈发展的一种过渡形式,朝着娱人多于娱神的方向发展。
如“祝福舞”、“平安舞”、“打碗舞”等。
3、娱乐喜庆舞蹈
娱乐喜庆舞蹈,是黎族人民喜闻乐见的群众性舞蹈。
每当夜幕降临,黎族群众(特别是青年人)便成群结队,在家门前、晒谷场或林中、溪边,伴着欢快悦耳的歌声,清越透亮的哩咧(黎族竹管乐器)声,铿锵有力的锣鼓声,节奏强烈的竹木敲击声欢呼跳跃起来。人们欢歌笑语,手舞足蹈,汇成一支欢乐的交响曲,震撼山谷,激荡人心。娱乐喜庆舞蹈一般在农闲时进行,多出现在节庆、丰收、婚嫁、添丁等场合。
如“踏青舞”、“打柴舞”、“猴子舞”等。
4、生产劳动舞蹈
舞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自古以来劳动和劳动对象始终是舞蹈表现的主要内容之一。
生产劳动舞蹈在黎族中倍受喜爱,因为生产劳动舞蹈体现的主要是人们的劳动场面,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和自我发挥的机会,它无论在取材方面还是在表现形式方面,都来得更加自由,可以不受年龄和地理环境的限制。
如“舂米舞”、“钱串舞”、“赶鸟舞”等。
5、英勇斗争舞蹈
公元前110年,西汉第一次在海南岛上设立郡县。与此同时,也拉开了黎族及其先民与封建统治政权反抗斗争的序幕。
黎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持续达2000多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黎族人民获得翻身解放,黎族人民当家做主。多年的反抗斗争,对整个黎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英勇斗争舞蹈的形成,只不过是这种影响的必然结果之一。
如“咚铃伽舞”、“打曲舞”、“双刀钱铃舞”等。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4051.html
下一篇:“美国舞蹈节”首次引进中国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