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新闻 > 正文

北京舞蹈双周:现代舞的饕餮盛宴

国际交流平台 走出去

由两个国际知名的现代舞团,跨越国界与文化带来的《如歌》,创作灵感来源于波兰作曲家亨利克·戈莱茨基的音乐。舞如其名,整支舞蹈与音乐浑然一体。音乐停时,舞者静默,眼神和表情透着悲悯。音乐激烈,舞者快速变换舞姿,撩拨着现场观众的心弦。

男女舞者高频接触的肢体,相互托举,略显抽象的肢体表达,配合着欢快的音乐。《如歌》的第二部分《变之歌》是英国编舞珍妮丝·格雷斯顿为中国特意编排的。珍妮丝·格雷斯顿曾多次受邀来到中国,中国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化的交流必须是长期的合作。为了更准确地表现出中国的感觉,我们的舞者曾经两次到中国,做了比较长时间的停留。”珍妮丝·格雷斯顿认为,与中国舞蹈团的合作,是她了解中国和中国现代舞的一个渠道。去年,广州舞蹈周期间,有22个国际艺术节的总监专程来到中国,观看中国的现代舞表演。

不仅是国外现代舞者想要了解中国,国内现代舞团和个人也在寻求“走出去”的途径。“我们的舞蹈和创意,已经十分成熟了。但是怎么样让我们的想法走出去,又让国外的想法走进来,是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广东现代舞团执行总监张月娥介绍说,“‘北京舞蹈双周’的开启,为国内外现代舞的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这是一种探索。”

剧场里雷动的掌声,是对“北京舞蹈双周”为国内外舞蹈团体交流所做的努力的肯定。“中国现代舞要走向国际舞台,增强交流是必须的。”张月娥说。


创意展示平台 秀出来

“北京舞蹈双周”展演周还设有两个舞台:青年舞展和另类平台。青年舞展为国内青涩的年轻舞者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而另类平台上则上演了一场场颇具实验性的现代舞表演。每个平台都展示着国内现代舞的活力与创意。

“在青年舞展里,可以看到不按常规和情理的编舞方式,每个舞蹈都有自己的特色。”青年舞展的参加者范强说。

另类平台的实验性舞蹈,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震撼。它们有的选择视觉与现代舞结合,有的是戏剧与现代舞结合,有的甚至邀请没有受过专业舞蹈训练的人与现代舞者合作。

“青年舞者们提交自己成熟的作品,我们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张月娥认为,每个时期的现代舞发展都需要新鲜的血液和前所未有的创意。

“‘北京舞蹈双周’的平台是面向全国的。挖掘优秀的节目,面向国际进行宣传,中国的现代舞是站在世界前列的,我们只是缺少展示的渠道。”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创始人曹诚渊介绍说。

“独立舞者或舞团,有了成熟的想法,往往因为缺乏资金和场地,演出的困难显得比较大。”张月娥希望“北京舞蹈双周”的举办能满足更多舞者的表达欲望。


成长的烦恼

《如歌》的演出间隙,来自世界各地的现代舞爱好者,热切地交换着他们对刚才表演的看法。各国语言在剧场里交杂,形成了有趣的场景。尽管票房可喜,座无虚席,仍有一些现实问题引人思考。

就“北京舞蹈双周”而言,观看现代舞展演的观众集中在20至40岁之间,其中80%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较高的票价和场地限制,阻挡了更多的普通市民走进剧院观看现代舞表演。

更加健全的政府资助机制和优惠的发展政策,也许能为中国现代舞的进一步发展助力。曹诚渊认为,现代舞发展的困难不只是中国才有,国外现代舞发展也面临着资金、场地、受众、人才等等问题。

“但是,我认为中国已经准备好了,我们有空间和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曹诚渊说。“北京舞蹈双周”正在为国内现代舞的市场发展投石问路。

“我们仍然需要思考,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市场机制才是合适的。”张月娥指出,单靠少数现代舞团或个人的努力很难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整个文化产业链的问题。”

“北京舞蹈双周”吸取了举办了8年的“广州舞蹈双周”以及众多国外艺术节经验,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尽管有些问题尚待解答,它的探索,仍然迈出了中国现代舞发展令人欣喜的步伐。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