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演越红 冲刺舞台剧"十强"
- 舞蹈新闻
- 2018-11-07
- 650
《风雨红棉》剧照
昨(10.27)日,记者获悉,广东歌舞剧院的大型舞剧《风雨红棉》继刚获得“文华奖”后,又将竞逐年底揭晓的第二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十强”。11月4日、5日两晚,《风雨红棉》将在友谊剧院再次上演,接受观众和来自北京一行30余人的专家小组的检阅和审核。
《风雨红棉》是从著名的“刑场上的婚礼”这一革命题材改编的,问世以来,夺奖无数,更是实现了广东舞台艺术“文华奖”零的突破。这样一部力作是如何赢得观众和专家首肯呢?记者采访了该剧的总导演文祯亚和两位主要演员汪冽、李舒。
文祯亚:我们要来一场观念革命
(广东歌舞剧院院长、《风雨红棉》总导演)
文祯亚是国家一级编导,他说,《风雨红棉》是广东省文化厅力抓的一部戏,对文祯亚来说,相当于一次命题作文。那时文祯亚刚出任广东歌舞剧院负责人,为了能让10多年没有大动作的歌舞剧院出一台好作品,文祯亚做到了知难而进。
这次知难而进的结果就是《风雨红棉》越演越红,演员士气高,整个歌舞剧院都焕发了新的生气。这正是文祯亚所想看到的,他就是想通过一部戏让院里的艺术家们有一种凝聚力,给他们提供一个平台。他说,多年来,我一直在总结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演员最痛苦的是才华得不到展示。
如何给演员一个平台展示自己的才华呢?只有作品,只有舞台。所以文祯亚提出了这样一个口号:边割麦子边打仗。这次打仗就是朝精品奔,文祯亚暗下决心,要做好《风雨红棉》这部戏,要来一场革命,革观念的命。为什么说要革观念的命?因为大家都认为革命题材难做得出色,但文祯亚觉得这才有挑战性。从这一基点出发,文祯亚从人性的角度,重新诠释了那段著名的“刑场上的婚礼”,让《风雨红棉》弥漫着浪漫主义色彩。在舞蹈语汇上,更是融合了多种现代流行元素,既不失高雅,又不媚俗,令领导、观众、专家都叫好。
对于《风雨红棉》的成功,在获奖无数的背后,文祯亚更看重这部舞剧给剧院带来的变化,《风雨红棉》不仅让全院的演职人员拧在一起,而且还推出了一批舞蹈明星。文祯亚说,现在我们是戏保人,相辅相成,我们也要做到人保戏。
拿了大奖之后,文祯亚显得很平静,因为他知道:路漫漫其修远兮。
汪冽:像站在观众当中跳舞
(广东歌舞剧院舞剧团团长、获文华奖男主角奖)
对于一个跳了近20年舞蹈的演员来说,汪冽的经验已经相当丰富了。汪冽认为《风雨红棉》中周文雍这个角色很适合自己,年轻、富有朝气,同时还有将才的气质。这一切,他都曾在过去出演的许多作品里体验过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人物个性。
汪冽在舞台上是一个有激情的演员,曾出演过勾践、苏武、梁山伯等人物,此次出演周文雍,正好可以把以前体验到的一些人物角色的情感融合在一起,所以他致力于挖掘周文雍身上的朝气与将才气质的两者结合。
塑造一个人物是艰难的,特别是用舞蹈的形式。整台戏,汪冽是在群舞的状态下第一个出场的,对于舞蹈演员来说,跳舞都有一个过程,需要慢慢去适应舞台,所以汪冽觉得最难的部分就是第一个出场。因为这个角色需要演员一出场就要有饱满的情绪,让观众感觉到他身上的激情。每一次出场,汪冽都精心准备着,甚至要做一些活动,让身体处于一种动感状态,为了让站在观众面前的第一秒能到位,汪冽下了很大的功夫。
更难的一场戏是在“刑场上的婚礼”这场戏中,周文雍吻了陈铁军之后,把红绸缎拿出来,当做结婚的礼绸,两人缓缓走向刑场。这中间,汪冽总觉得戏不够,就是在吻后和拿绸缎之间,总觉得自己应该对女主角做点什么情感才有张力。导演让他去整理对方的头发或衣服什么的,但都觉得生硬。上个月,在杭州参加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的演出时,到这段戏的时候,汪冽在吻戏之后,突然用手去触摸了女主角的脸,很急促的触摸,把那种有可能再也看不到对方的内心渴望表达得淋漓尽致。
岁月对于一个演员的要求是苛刻的,同时也是充满回报的。汪冽从第一次上台的紧张,感觉观众坐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到现在上台,就像站在观众当中跳舞,知道怎样把观众的目光抓到自己的身上,汪冽对于舞蹈的领悟已经到了一定的境界。他说,作为一个舞者,都有可能走到舞蹈的巅峰,舞蹈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
李舒:只要努力就能胜任角色
(广东歌舞剧院舞剧团演员、获文华奖女主角奖)
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的李舒是歌舞剧院作为培养新人而入选《风雨红棉》女一号的,对于这样一个机遇,她在庆幸的同时感到了很大的压力,来自导演和其他朋友的鼓励,让李舒坚定了决心,只要努力,是能够胜任角色的。
从目前看来,李舒显然是成功的。李舒的优点在于她知道自己需要努力,所以她花费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部戏里。
最开始,李舒入戏很慢,每次排练后,都要跟汪冽切磋,从动作到内心的表达,不断磨合,还一遍一遍地看录像带,挑毛病。就是在这样的磨练下,李舒开始进入到陈铁军的内心,让这个人物在自己的身上鲜活起来。和汪冽演对手戏,李舒感到自己学到很多东西,2年多的合作,大家产生了默契,许多碰撞让这部戏看起来很精彩。
接近3年的时间,李舒一直在跳《风雨红棉》,但对于一个舞蹈演员来说,又有几个3年一直跳一个舞剧?舞蹈行业更多的是一种集体行为,能跳领舞或者独舞已经是非常幸运了,还有多少时间和空间供一个演员去琢磨呢?行内的现象是越来越缺乏成熟的演员,现在活跃在舞台上的都是刚从学校出来的年轻演员,等他们熟悉了舞台,积累了一定经验的时候,因为身体的原因又要退居幕后。所以,获得了至高荣誉的李舒仍然觉得压力很大,舞蹈演员艺术生命的短暂让她显得很紧迫,这种紧迫体现在她等待更多的机会,等待更多的角色。好在,李舒很自信,相信自己今后能胜任更多的人物角色。本报记者沈远安
娱乐新闻点评
精品时代的艺术冲刺
―――大型舞剧《风雨红棉》创作体会
点评嘉宾:余其铿
《风雨红棉》从2002年3月开始创作至今,十易其稿,反复锤炼,精益求精,基本达到了专家叫好观众叫座的初衷。在该剧的创作演出过程中,我们的收获不仅在台前,更在幕后,更在强化精品意识,实施精品工程方面的有益的启示和体会,为我省进一步繁荣艺术创作,为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积累了经验和打下良好的基础。
舞剧《风雨红棉》的成功首先在于它科学的策划和正确的题材取向。在演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广东,“多样化”的市场更需要政府部门的“高扬主旋律”的导向,这是我们选择革命现代题材的重要因素。
创作人员自觉实践“从伟大时代取材,从群众生活取材,从地方文化取材”的要求,努力开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挥广东“四地”的资源优势,即广东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端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的优势,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基于这一指导思想,从节目创作伊始省文化厅就参与了题材的选择和策划。“刑场上的婚礼”是大众熟知的一段历史绝唱,具有形式感强的舞剧创作基础,我们相信革命爱情的艺术再现一定会令人震撼。
实践证明,我们这一决策和题材取向是科学的。主创人员和演员在创作和体验的过程中,经历了难得的革命洗礼。此外,每场演出都能感受到观众的感动和震撼,可见在商业化和竞争激烈的演出市场中,革命现代题材的作品同样是很受观众欢迎的,关键是作品的艺术内涵。
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要求我们的作品首先必须是艺术品,而艺术精品的标准每个时期是不一样的,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提升,所以,能否符合现代的审美需求是成败的关键。
作为现代审美的要求,我们认为起码有三方面是必须具备的:充满时代气息、富有人文精神和融入高新的舞台技术。按照这个要求,我们首先在文本创作上下足了功夫,要在大众耳熟能详的英雄故事上出新很不容易,我们正是在现代审美的需求上寻找突破口,最后确定了“以人为本,以情为线,情景交融,以情动人”的创作思路,把英雄从红花岗的“神坛”上请下来,从当代人的视角去演绎陈铁军的“禁锢婚礼”、“精神婚礼”、“刑场婚礼”,去深化她与周文雍的“相遇”、“相识”、“相知”、“相隔”、“相约”的人生历程,完成人物的情感走向。我们还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去营造舞台,从声、光、景上去增强视听的冲击力,舞美景物是斜视的,这种突破所造成的不稳定感是为了烘托大革命年代是一个不稳定的年代,给人强烈的新鲜感。
打造舞台艺术精品,要从实际出发,用足用好本土的人才资源。
我们没有花大价钱请大腕来“优化组合”,主创人员基本上都是本省的,他们熟悉本地题材资源,而且对这片热土充满了特有的感情,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通过实践不断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是我们建设一支稳定的创作队伍的必由之路。
演出队伍全部是广东歌舞剧院的演员,他们保证了这两年来保质保量的演出。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演员的水平有待提高,但我们不去做为了拿奖牌而请“外援主角”演几场的“短期行为”,而是要让我们的演员在艺术实践中成长,从中挖掘和培养本省的优秀艺术人才。(作者是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舞剧《风雨红棉》总监制)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4716.html
上一篇:《妈勒访天边》复排冲“十佳”
下一篇:英国戏剧舞蹈节来北京演出拉开帷幕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