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新闻 > 正文

“新农村舞蹈教室”工程在安徽启动

“等妈妈回来,我跳给她看。 ”铜陵县顺安镇中心小学四年级的殷姿是一个留守儿童,跳上一段《识字歌》,她显得挺自信。去年7月,中国舞协文化惠民工程“新农村舞蹈教室”工程在安徽启动,铜陵县顺安镇中心小学拥有了全国首个“新农村舞蹈教室”。半年多的时间,由省文联、省教育厅、省妇联、省舞协共同实施的新农村舞蹈教室已达到19家。一间小教室,承载着一群农村娃的美好憧憬;一个个志愿者老师,传递着孩子们心中的舞蹈梦想。 “老师,今天教我们什么? ”
每到周五下午,下课铃一响,淮北市杜集区石台镇中心小学的十几个孩子就一路小跑地奔向附近的乡镇文化站。 “学校教室少,腾不出练功房,就把"舞蹈教室"设在了文化站,孩子们不嫌远。他们没有舞蹈基础,却不怕累能吃苦,压腿劈叉,从不说疼。 ”志愿者舞蹈教师廖素华说起这群质朴的农村孩子,怜爱之情溢于言表。
一间普通教室,铺上地毯,镶上镜子,安上立柜空调……设施是一样一样慢慢添置起来的,孩子们对这儿的一切充满了新鲜感。在铜陵县顺安镇中心小学的舞蹈教室内,随着音乐响起,崔林可和其他31个孩子一溜儿排好队形,像模像样地给记者表演了一段舞蹈 《三字经》。崔林可的妈妈告诉记者,孩子能在家门口学习城里老师带来的舞蹈,让孩子的课余生活显得十分丰富。
“你别看我胖,我跳得可好了。 ”在池州东至县实验小学的舞蹈班里,一个外号叫“小胖”的男生也参加了舞蹈班。池州东至县实验小学位于大山深处,舞蹈教室和每周往返于大山和山外的老师,成为了孩子们认知山外世界的窗口。 “老师,今天教我们什么啊? ”孩子们喜欢这样把老师围住。
19个“新农村舞蹈教室”,地处县城和乡镇,分别分布在铜陵、合肥、阜阳、黄山、池州、安庆、蚌埠、六安、滁州、芜湖、淮南、淮北、宣城、亳州等14个市。目前,在册的小学员有530余人。
“我想有一天去城里参加舞蹈比赛。 ”
“一周来一次,每次教一个半小时。 ”家住合肥市的吴展秋是庐江县城关小学的志愿者舞蹈教师。为了保证准时上课,她选择自己开车来上课。 “看到孩子们的一脸的憧憬,我非常愿意把省城的少儿舞蹈教学经验带到这里来,虽然挺辛苦,但很值得。无论是城市孩子,还是农村孩子,他们都一样天性活泼,能歌善舞,有丰富的肢体语言,他们甚至比城市的孩子更为努力地学习。 ”
在铜陵县顺安镇中心小学的舞蹈教室里,老师杨晶让孩子们课后用“小字条”写出自己最想说的悄悄话。孩子们的话让老师杨晶又惊又喜,“老师,我很喜欢你,你能一直教我们吗? ”“老师,我特别想学好,想有一天能去城里参加比赛,把自己学的舞蹈跳给大家看。 ”
农村孩子们朴素的愿望令人动容。和城市孩子相同的心愿,是否能得到相同的回应? “建立"农村舞蹈教室"的起因,源于对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思考,对农村少年儿童美育教育缺失的思考。 ”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冯双白认为,教育应该正视城乡差距,为城乡少年儿童创造相同的起步点。让新农村的少年儿童接受美育,绽放饱满的精神状态,塑造向上的积极心态,这是我们开设新农村舞蹈教室的初衷。
目前,在全省19所“新农村舞蹈教室”中,有硬件条件相对较好、教学内容较为成熟的示范点,也有地理位置偏远、设施有待完善的教学点,“我们期望通过这样的布局,为增设舞蹈教室、普及舞蹈教育,提供必要的经验。 ”省舞协副秘书长邓晓焰说。 “搭建农村孩子的艺术世界。 ”
“是叫《小小红军》带劲儿,还是叫《吊锅锅》有童趣? ”在革命老区金寨县,省里一批舞蹈编导讨论新创一个舞蹈作品。最后大家的意见是:从家里普遍可见的 “小吊锅”开始,讲述一个小红军的故事,孩子们乐意听,乐意接受。
舞蹈下田埂,进乡村,舞蹈编导、志愿者舞蹈教师都在辛勤付出。当然,他们也在思考,把舞蹈还给大众,把舞蹈还给农村的孩子们之后,怎样建立长效机制,怎样编排更多的舞蹈素材,怎样让志愿者老师 “传帮带”?
我省少儿舞蹈编导丁玉华认为,试点教学班从县城辐射至乡镇、山区,为充实孩子们的对艺术的理解,为孩子们的全面成长打开了一扇窗户。但窗外的世界是否更丰富,还需要舞蹈工作者尽心尽力地搭建。省舞协副主席王成认为,就作品而言,多创作立足地域文化的舞蹈,是上策。皖南皮影戏、皖北花鼓灯……这些有着广泛深厚群众基础和地域特色的作品元素,能让当地的孩子们自觉自发地快乐学习,同时增加对家乡的热爱。就舞蹈教室的师资而言,在志愿者老师之外,省舞协今后将针对县城乡镇的音乐老师进行舞蹈课培训,扩充阵容,让老师们的爱心延续下去。
今年7月,新农村舞蹈教室教学成果展演将在合肥启幕。省文联副主席张居淮说,为了这一天,孩子们和老师们都是摩拳擦掌,你发现了吗?很多孩子渴望的眼神之外多了快乐的笑容和自信的神态,这是基层艺术教育最大的收获。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