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升级舞完九艺去世博
- 舞蹈新闻
- 2018-11-07
- 597
《清明上河图》剧照
5月8日 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
7月9日~10日 上海大剧院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内以高科技重现的“立体版”《清明上河图》成为最受参观者青睐的节目之一,与此同时,一批香港顶级舞者也刚刚将他们传世画卷为舞蹈诗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全面升级,将在广州“九艺节”和上海世博会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前日,这部舞台力作的导演、香港舞蹈团艺术总监梁国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升级版不仅舞美、服装重新制作,而且对七个段落的舞蹈进行了再创作。“之前以塑料布打印的画面升级为以棉绳模仿柳枝编制而成的边幕,打上灯光后更有质感。”本报记者 苏蕾
三赴河南汲取民间养分
2007年,一静一动两幅《清明上河图》在香港首遇。当时,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首次在香港展出,而随着千年前汴京风貌展现香江,香港舞蹈团也首推力作《清明上河图》进行献礼。2008年,该剧赴北京参与奥运会期间文艺汇演时反响热烈,日前刚在香港文化中心进行升级版的首演。
导演梁国城介绍说,为将数百个人物从一幅名画中“舞出来”,主创班底曾前后三次前往河南,挖掘和汲取民间舞蹈和民俗文化的养分,最终将一幅静态画卷化解为18个篇章的舞蹈诗,将旱船、高跷、水袖等中原文化元素巧妙融于翩翩舞姿。“例如挑担舞,我们之前想了很多方法,但都过于写实,最后,借鉴了河南地方戏曲中七品芝麻官帽子后面两个官令的设计,将舞者肩部两边的竹子各加长3米,舞动时‘扁担’随着节奏而颤动,既生活,又有美感。”梁国城举例说:“又如下半场的灯舞,我们重新构思、设计了经过专家考证的‘橘子灯’,让女孩子们顶在头上跳舞,既有特色,又高难度。”
七处大改清雅简约时尚
梁国城表示,《清明上河图》展示了香港长久以来对中西文化交融的思考与实践,在清雅中透出简约时尚的现代审美元素,为迎接九艺节和世博会一共进行了七处大改。
以《隋堤烟柳》一章为例,梁国城介绍说:“当时北宋的女人都穿‘金莲’,你知道我们的演员穿什么跳?高跟鞋!而且是没有跟的高跟鞋!”梁国城相当自豪地表示,因为穿着这样特殊的高跟鞋,女演员们的身段更显婀娜,配上飘逸的水袖,呈现出“风摆柳”的姿态。
此外,《走鞭趟马》加大了三个演员同时旋转的难度,《夜夜笙歌》新增了取自民间的“斗鸡舞”,《纤夫逆水》增加了演员动作的密度,腰部反弹等动作体现出男子的力度,演员每跳一次都大汗淋漓……梁国城笑说,虽然舞者们并未像真正的纤夫那样不穿衣服,但穿得也的确比较少,配合灯光,体现出男子的肌肉感和刚健身姿。
“我们还吸取《洛神赋》的灵感,虚拟出一个‘汴河之女’的角色,由首席女舞者苏淑与首席男舞者刘迎宏饰演的画家张择端相互呼应,旨在借助人与自然的对话,向悠久深厚的中国文化致敬。”据介绍,“汴河之女”作为水的化身将最大限度地展示了女性身体的柔软度,而刘迎宏演绎张择端则借鉴戏曲增加了很多袖子的运用,让身体更显舒展、帅气。
查看更多美图请进入娱乐幻灯图集 高清美图 图库首页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4944.html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