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新闻 > 正文

《大北川》亮相首都 感人至深

本报北京4月3日电(记者 陈四四) 感恩全国人民 的条幅在舞台上飘扬,演员一次次谢幕,台下热烈的掌声久未停息。大型舞剧《大北川》全国感恩巡演首都站演出于今天在北京保利剧院圆满落幕。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李蒙、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杨崇汇、第二炮兵部队副司令员于际训、第二炮兵部队副政委杨立顺等观看演出。

《大北川》是绵阳文化人在 5 12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为抢救、保护羌族文化,历经一年多时间精心打造的大型舞剧。从2008年7月开始,主创人员着手剧本创作并多次到地震灾区搜集素材,采访了大量群众和羌族民间艺人,最终选取了北川 生死恋人 贺晨曦、郑广明夫妇和羌族农村一对夫妻背遇难儿子回家等真实感人的故事为创作原型。从《北川魂》到《喊一声我的大北川》,再到《大北川》,剧本曾数易其稿。

作为羌族历史上第一部舞剧,《大北川》运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采取倒叙、插叙方式构思情节,用22个舞段讲述了地震后深埋在废墟下的一对羌族恋人依娜和古玛在绝望中患难相依终于获救的奇迹,以及他们与寻找儿子的阿妈之间的故事,展现出大难、大悲、大美、大爱的主题。剧中,羌笛、羊皮鼓、羌绣、羌碉、羌族服饰和羌族历史迁徙、转山会等特有羌族文化元素符号大量运用,战士高空跳伞进入震区、敬礼娃娃、寻亲广场等抗震救灾的感人画面也在舞台上重现。

1个半小时的演出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不少人数次落泪。他们纷纷表示,《大北川》不仅再现了羌民族历经迁徙、饱受磨难而顽强前行的心路历程,同时也讴歌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让人感受到震不倒、折不断、压不垮的民族精神,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大北川》在北京演出结束后,剧团将赴山东、辽宁、香港、澳门等地演出,预计年内演出100场。

《大北川》在首都连续演出三天,吸引4000多名观众到场, 感动 、 震撼 成为一致评价 舞出大悲大爱唱响生命赞歌

□本报记者 陈四四

4月3日晚,大型舞剧《大北川》全国感恩巡演首都站演出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最后一场,可容纳1500多人的剧场内座无虚席。《大北川》在北京连续演出三天,共吸引4000多名观众到场, 感动 、 震撼 成为观众的一致评价。

观众在泪光中体验大悲大爱

青青珙桐林,红红羊角花,山鹰飞来不想走,你的家,我的家,那是我们共同的家 暮霭中,羌族碉楼在群山中若隐若现,空旷的山间传来一阵歌声。突然,山崩地裂,羌山悲吟,剧场一片黑暗,所有人的心被紧紧揪住了。阿妈从废墟中站立起来,手托羌红向苍天呼号。她穿行于地震废墟,寻找失踪的儿子。

随着剧情的展开,观众走进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泪光中体验大难、大悲、大爱、大美。废墟下,一对恋人生死相依;广场上,人们在四处奔走寻找亲人;寻亲墙前,无数人在焦灼地等待,贴下留言条 每一个场景,都让现场观众感动不已。当两位小演员抬着 感恩全国人民 的条幅从升降舞台出现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走出剧场,北京演艺专修学院的刘梦皎眼角还挂着泪珠。这位18岁的贵州姑娘在 5 12 特大地震发生后,曾主演地震题材影片《妈妈别哭》,《大北川》又让她回忆起那段特殊的日子。她说: 很感动,我是哭着看完的。

用新颖手法反映真实生活

连日来,《大北川》在北京备受关注,演出门票特别俏,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

《大北川》为什么会引起如此轰动? 这是史诗般的舞剧,是生命的赞歌。 中国舞协《舞蹈》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张萍认为,《大北川》打破了传统舞剧的模式,大胆采用目前国际流行的无场次舞剧艺术形式,把一个个发生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的真实故事加以艺术提炼,演绎出一部时空交错、新颖独特的舞蹈 故事片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于平认为,该剧运用了新的选材视角和编剧理念,呈现出本质的真实。

绵阳市文化局局长马宗舜是《大北川》的编剧。他告诉记者,剧本创作人员曾多次冒着余震和泥石流的危险到北川、平武等地采风。在舞台打造中,荟萃了国内一流的编导、音乐、服装、道具人才,全剧22个舞段都是根据情节需要,为每个角色人物量身创作的。 自2009年9月至今,《大北川》上演了23场,场场满座。

4月3日,不少专家齐聚中国舞蹈家协会,专题研讨《大北川》。专家们认为,《大北川》用新颖的手法来反映真实生活,这是打动观众的重要原因。

《大北川》应该一直演下去

看了《大北川》,我感受到灾区人民的信念和激情。 解放军某部军人王欣阁说,希望《大北川》能坚持演出,让更多的人来感受我们的民族精神。

赴京演出前,《大北川》在西安演出了三场,吸引了5000多名观众,销售收入达130多万元。云南企业家叶青在西安观看演出后,准备将该剧引进到云南。《大北川》出品人邓云告诉记者,北京演出后,将到山东、辽宁、河南、河北四个援建省演出,之后将到香港、澳门等地,而俄罗斯、韩国、日本、新加坡的演出机构已与《大北川》积极联系。计划到2012年,《大北川》要实现全球巡演200场。

《大北川》的根在北川。北川正在修建羌民族文化风情园,那里将是未来《大北川》实景驻演地。

《大北川》应该一直演下去。 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贾作光说,《大北川》反映了这个时代重大的历史事件,讴歌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应该让更多的人来了解。

(本报北京4月3日电)

李晓雪:含泪起舞的女一号

□本报记者 陈四四

瓜子脸,眉清目秀,说话时略有一丝羞涩。李晓雪,一个善舞的羌族姑娘,是《大北川》中女一号依娜的扮演者。

20岁的李晓雪是绵阳市艺术剧院的舞蹈演员,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她失去了双亲,稚嫩的肩膀承担起照顾爷爷奶奶的重任。李晓雪是主动请缨参加《大北川》剧组的,可是,当得知《大北川》要艺术重现大地震的情景时,她动摇了。在编剧帮助下,李晓雪含泪坚持下来,学会化伤痛为力量,把思念父母的感情融入到表演中。

有人用 含泪起舞的女一号 来形容李晓雪。在表演时,李晓雪的面部表情随着剧情或悲怆、或喜悦、或活泼,常常眼含热泪,这都是她真实的感情流露。 我们演的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 李晓雪说,每次表演到依娜、古尔玛从羌山上把阿妈救下,三人共舞那一段,她都把阿妈看成自己的妈妈。

李晓雪说,希望观众通过《大北川》了解羌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受灾区人民的感恩和坚强。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