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知识 > 正文

浅谈舞蹈教学中影响舞蹈表现力的因素及培养


一、舞蹈教学中影响舞蹈表现力的因素
舞蹈教学中影响舞蹈表现力的因素问题,舞蹈学界目前主要分为先天影响因素和后天影响因素两个方面的争论,我们下面展开分析。
(一)先天因素 部分学者认为,舞蹈表现力是具有先天遗传性的,是与生俱来的。如,父母从事舞蹈事业的学生舞蹈表现力比较突出,少数民族的学生舞蹈表现力也比较突出,这与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关,我们形容蒙古族、藏族的孩子“学说话时就学唱歌、学走路时就学跳舞”,这种能力是具备了一定的遗传基因的。另有学者认为,先天只是一个能力倾向,主要还是靠后天的努力形成的表现力。如有些进校时舞蹈表现力很突出的学生到毕业时却表现一般,当然,这与学校的舞蹈教育和自身的付出有关,通过人的奋斗和努力改变先天的不足也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气质类型是学生所具有表现力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具有黏液质型的学生平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舞蹈表现时能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而多血质的学生情感丰富而富有感染力,条件反射易于建立,他们掌握舞蹈动作技能的速度快。由此可见,舞蹈教师在挑选舞蹈学生时,应以黏液质和多血质结合型气质类型学生择优选录。
(二)后天因素 首先是家庭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出生在舞蹈之家的学生和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学生之所以舞蹈表现力能力强,是因为他们受到了生长环境、生活习俗和民族文化背景的重要影响。但是,舞蹈表现力的能力通过后天的培养也是能够形成的。如我们提前为孩子对这些能力进行培养,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舞蹈培训,从小时通过电视、光盘以及欣赏各种舞蹈节目来培养他们对舞蹈的兴趣,在笔者所教过的学生中这种家庭的学生还占了相当的比例。
其次是课程设置的问题。课程设置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应随着人们审美观的改变而有所调整。要树立全新的舞蹈教学理念,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为本,由“教”向“学”转变,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才能很好的提升学生舞蹈表现的能力。笔者在教学中曾经看到两个教室学习的学生态度和热情完全不一样的现象,一个教室是教授民间舞,由于教师教学内容没有创新,也过于陈旧,学生学习没有热情。而另一个教室教授的现代舞,由于编排新颖、充满现代感,加之教师内心情感很好的抒发,以及激情动听音乐的感染,学生表演非常投入。因此,对民族舞如何进行创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值得我们舞蹈教师认真思考。而现代舞等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我们课程设置应将反映思想变化的课程纳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在舞蹈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呈现学生的精神世界以及展示编创能力上。
再次是教师的影响。一些年轻的教师由于没有很好的树立对舞蹈全身心投入意识,导致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也没有制定终身学习和知识更新的规划,专业水平滞后于舞蹈教育的发展,也对当今学生理解能力强、接受能力快,个性独立、思想活跃、富于挑战等变化没有作深入的调查,而使学生产生排斥心理。有些老教师“吃老本”,导致教学内容缺乏创新精神,与学生在交流上产生代沟。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当务之急,教师的综合素质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各种知识获取的能力,也包括获取舞蹈表现力的能力。
最后是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的影响。其一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变化,由原来对舞蹈的热爱转变为担心毕业后就业,在舞蹈学习中遇到困难就很容易厌学甚至退出;其二是学生内心对主动性学习的渴望、在日常教学中又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加之教学的种种缺陷,这种错综复杂的教学矛盾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心态;其三是舞蹈学习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大运动量的训练使学生产生一些伤病困扰而导致厌烦训练,这是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如果我们教师不能进行及时进行疏导和沟通,将会给教学活动带来及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培养  (一)确立舞蹈艺术表演教育的目标 舞蹈教学不是单纯的培养学生的表演技巧,而是要对学生进行舞蹈动作与情感对应的体验能力和舞蹈意向和想象对应的体现能力进行培养。 首先,对学生舞蹈动作与情感对应的体验能力培养。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让学生掌握肌体的力学技巧动作,应当对特定风格的人体动律及其情感对应进行努力挖掘。在舞蹈教学训练时,要将一系列的形式不同、节奏不同的舞蹈动作与相应的情感表现相联系,通过逐步积累的舞蹈体验,使学生慢慢形成舞蹈与情感的对应经验的联想、联动和联感。
其次,对学生舞蹈意向与想象对应的体现能力培养。我们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自身已有的动作与情感的联想,并结合学生对训练学习内容的掌握和审美知识的拥有来展开。我们培养学生的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使受教者发挥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并主动地参与舞蹈艺术形象创造的过程。 (二)确立舞蹈艺术表演教育的方法
首先,强化学生的肢体训练。为使学生掌握舞蹈的表现手段,在肢体训练的同时,应进行根据节奏的快慢、强弱、肢体在空间不同方面和高度形成的各种不同速度、幅度、力度、流畅度组成的律动训练,如:轻滑、雀跃、顿促,雄壮的各类舞步,富有变幻的,优美多姿的手臂动作,挺拔、灵巧,有力的腿部动作以及或弯或拧的躯干动作等,使学生在这些仰俯屈伸,起伏跌宕,刚柔相济、舒疾交融的律动中,掌握人体多种表现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舞蹈表现功底。
其次,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舞蹈想象能力是舞蹈最重要的创造能力之一,只有靠舞蹈表演者的丰富想象,才能激发表演者来自心灵的表演激情,也就是说,没有舞蹈表现的想象就不可能具有吸引力。因此,舞蹈演员的艺术创造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想象力,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注意启发、激励学生大胆的幻想和想象力的培养。
(三)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把原来单纯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主。从“传授灌输式”教学向“参与式”教学转变,努力尝试将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探究发现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例如,在教授藏族民族民间舞时,以情境教学法的方式,引导学生。教师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藏族记录片的方式,畅游西藏。通过学习舞蹈语汇,亲身体验藏族的民俗、民风和特殊的感情表达方式。 另外,要注重“因材施教”,教师需要敏锐地观察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在舞蹈表现力中存在的问题,对那些在舞蹈表现力上表现得信心不足或缺乏兴趣的学生,切不可放任自流,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感染学生,及时沟通,了解学生思想动向,帮助学生从狭隘走向广阔,促进学生舞蹈表现力主动提高。
(四)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 首先,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例如,教师在教授新中国古典舞时,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要了解新中国古典舞的来龙去脉,服务于教学,能把知识活化,能在科学体系中游刃有余地把握自己讲授的学科,能展示知识本身发展的无限性和生命力,在教学中真正做到育人并且传承舞蹈文化。
其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能力。舞蹈教师应具有精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不但舞蹈动作标准、规范,而且具有简洁明确的语言表达能力,清楚地解说每一个舞蹈动作的名称、技巧、力度,还能编排舞蹈动作,使之连接自然,组合巧妙,传情、达意;具有深邃的审美能力,艺术欣赏和鉴别能力,能够及时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舞蹈表现力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生成。
参考文献: [1]李美虹.谈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表现力[J].大众文艺,2010(3). [2]李福顺、黎艳彬.舞蹈教学中如何在规范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表现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7). [3]公兰英,洛毛措.影响中国舞蹈演员表现力的自身因素研究[J].大舞台,2010(9). [4]秋叶.为舞蹈艺术插上飞翔的翅膀——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J].大众文艺,2010(12).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