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知识 > 正文

浅析舞蹈编创中的意象思维过程

摘 要: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呈现在舞台上之前,编导需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其大致过程相适应于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一种看似循环往复实则不断前进的哲学原理。虽说认识是随实践不断发展的(在舞蹈中,即:在创作舞蹈动作的环节,根据所要表现的人物情感的深化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不断改造原有动作和打破身体限制,从而使动作更富有表现力。)但在起初某种情绪产生或某个人物塑造的过程,大多是单纯停留在人的意识范围内的,是存在于思维内的创造,例如想象力等。其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也起着导向、精神动力等不容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动机 感性创造 理性创造  舞蹈编创中意象思维的产生可来源于自然客观事物,文学著作,历史故事,生活经历以及所看所听所想的一切触发自身情感的事物。之后对舞蹈想要呈现的事物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和剖析,结合舞台艺术的时空限制等要素对已有的感性资料重新整合,并赋予最适合内容的形式。下面我就结合舞蹈实例谈谈创作思维过程对于舞蹈作品的呈现的具体作用。 

一、动机的作用 
1、情绪自发的舞蹈  情绪是以自身某种特定情感为基础的。如在生活中,由人们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身的矛盾冲突等所引发的,可作为抒情性舞蹈的导火线,作为情感线贯穿始终,并渲染表演中的舞台氛围。人的情绪可大致分为积极的的和消极的两个基本范畴。  喜悦的感情,成功的兴奋。胜利的自豪,节日的愉悦等,都是产生积极的情绪舞的机缘,多采用群众娱乐的民族民间舞的表现形式。此类舞蹈通过可把情绪寄托在热烈的音乐气氛里,随心所欲的自由舞蹈。如人们为了庆祝丰收时的喜悦心情,才会产生表现劳动的动作与状态等。另如《铜鼓舞》,以彝族人民那种特有的舞蹈动律和节奏.侧重队形画面的整体变化和由稳健到激昂的情绪发展,将舞蹈逐步推向高潮,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使我们形象地、亲切地感受到了彝族人民奔放而炽热的感情。佤族舞蹈《高格龙勐》,则以人们不多见的甩动披在肩上的长发为基本动律.组成了颇具特色的风情画卷,展现出了佤族姑娘自豪而爽朗的心理素质,以其热烈的、青春的活力。这些,都体现了不同的人或民族,不同的生活环境孕育了不同性格的人,从而奠定了不同的艺术氛围。  苦闷、悲痛、恐慌、抑郁、愁苦等都是产生消极的情绪舞的机缘,大多表现为个人情感和采用古典舞和现代舞的表现形式。以某种特定的单纯的情绪为主线,体现人物的生活状态。古典舞中,例如舞蹈《乡愁无边》,就表现了一位远在他乡的女子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从而体现出一种对家乡眷恋的情感状态。现代舞中,例如舞蹈《时空》,感叹时间的转瞬即逝以及太多一去不复返的无奈,以抽象的语言表现纯粹的精神世界。 
2、人物引发的舞蹈  通常从文学著作,历史故事,人物传记以及周边等人事中获得,如某段历史时期的某个代表性人物的性格,经历,情感等,以及生活中听到看到感受到的人事物,感叹不同人物某一鲜明的性格、深刻的思想、细腻的情感或一生的辉煌成就及其生活坎坷,命运多舛等等,亦或编导自身产生一种亲密感,正如被一根线无形的联系在一起,同时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心灵上的相通和塑造人物的冲动。此类为叙事性舞蹈的机缘。例如舞蹈《孔乙己》,编导通过著名作家鲁迅笔下的人物孔乙己其矛盾而复杂的人物性格的初步了解,产生对其悲剧性的遭遇的同情,或对人生无奈忍让的感叹等多方面的因素,为创作提供了情感依据,及为下一步创作奠定了基础。 

二、感性创造 
“想象”在创作者的感性思维中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搜集丰富的感性资料(即:与编导想要诠释的人物所有相关的信息,如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特征、阶级地位、生活环境与状况、以及一切与人物相关联的人事物等等。)之后,对其加工制作,也就是把获取的感性资料里的部分内容抽离出来进行整合,并探究其背后的本质联系,合理的具体的运用到想要通过塑造人物及其状态所要表达的故事情节和思想感情中,使作品更完整,更富有艺术价值,即:在人脑中形成有意识的动态形式。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进入到一切事物中,想象能推动世界的进步,是知识进化的结果。例如舞剧《丝路花雨》中,编导为展现盛唐时期人们的生活风貌,展现当时平安和谐的社会状况,通过对当时人们的意识形态的揣摩,对人物言行举止的想象,从演员身着华贵轻柔的服装,复杂多变的头饰,并运用道具衬托及生动的大漠场面设计,塑造了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 

三、理性创造 
编导在创作一个艺术作品前的获得感性具体思维在创作过程中固然至关重要,但编导能否把个人的思想、情感、准确地转化为舞蹈的表现形式,是作品诞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舞蹈作品,一般都是由舞蹈的内容和舞蹈的形式亲密无间地交融在一起所组成的,是表现给编导的心灵以震撼,并在某种意义上熔铸了编导情感和思想的生活内容的重要环节。 
内容主要是表现基本已吸收的人的情感、思想、感觉、意识以及围绕着这些背后的情节、事件、矛盾冲突等等。 
形式主要是舞蹈的种类、体裁、样式、舞蹈语言及各种舞蹈的艺术表现手段的创造和运用。  在舞蹈创作中,舞蹈的内容和形式,从总体上看,都是来源于生活。有人把生活比作艺术创作的土壤,任何艺术创作只有深深的扎根在生活的土壤之中,才能开出艳丽的花朵。 
舞蹈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整个人类生命状态的浓缩。舞蹈以感性认识为主导,是理性思维的表现形式。任何舞蹈作品一定要有理论模式的支持,然而很多人只强调舞蹈艺术的感性层面,而忽视了它的理性层面,这是对舞蹈的曲解和贬渎。拟从舞蹈的表演、创作、教学三个方面,来对感生与理性在舞蹈中的相互关系进行阐述,强调舞蹈的感性与理性必须协调统一,才能推动其发展。舞蹈以感性认识为主导,是理性思维的表现形式舞蹈以意蕴、情趣取胜,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炼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象之外象,景之外景”。舞蹈是特殊的人文文化,她用直观的、动态性的形象来综合性的展示其抒情的内在本质。 
参考文献:  [1]隆荫培 舞蹈知识手册  [2]胡尔岩 舞蹈创作心理学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