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知识 > 正文

练舞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练舞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句话真经典.何谓基本功,就是用你的"动力"跳最简单的基本步,能够对上节奏,而且"动力"能够与节奏吻合就是基本功.

我们在观看世界大师的舞蹈表演时,不难发现,世界大师们的舞蹈动作在几十年里,可以说没有太多的变化,有的只是音乐处理上的细微变化和几个动作的前后变化.他们把几个简单的基本步,通过运用肌肉的拉伸,身体的摆荡,精确的控制,随着音乐随心所欲的调整步幅翩翩起舞.这与他们扎实的基本功是分不开的.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全靠打基础.

我们在平时练习时,经常会听到说:都练了几年了还没有多大的进步.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举个例子,一个普通的舞步,让一个初学者去做,一个星期就可学会,三个月就可滚瓜烂熟,但是这个舞步的韵味三年怎么也学不会,只能用膝盖作动力完成,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摸索基本舞步的运用原理,把它带到舞蹈中,才会有进步.

舞蹈的动作都是经过美化、夸张、人为塑造条理化了的,是最有典型性的动作。一方面,舞蹈在一定程度上要遵循或利用人们生活中的自然动作及其法则;另一方面,还要在更大程度上加工、改变和美化自然动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就是这个道理。

舞蹈基本功训练要求形成的专业素质包括:

力量——舞蹈者所需要的力量就是肌肉的“速度力量”、控制力和弹跳力等。它们是在肌肉收缩或张力增加时所产生的一种能力。

柔韧性——就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而言。柔韧性好的人身段不僵不板,优雅美观。

控制力与稳定性——控制力是指舞蹈中肌肉拉紧保持平衡的控制力和保证舞姿形成的固定的力;稳定性是指在表演中调整、控制、恢复人体平衡和稳定的能力。

协调性与灵活性——协调性指全身各肌肉群都能相互协调配合;灵活性是指能够迅速改变身体或肢体某些环节的位置和方向的能力。

舞蹈基本功训练内容一般分为把上和把下两部分。把上动作可分:擦地、蹲、划圈、小踢腿、跨掖蹲(单腿蹲)、腰、控制、压腿(朝天蹬)、下叉、大踢腿等;把下动作可分为:大踢腿、擦地、蹲或控制、转、腰或翻身、跳(小、中、大)、手位或身段、步或圆场步等。

为解决和克服学生的自然形态,就要保证把上练习的数量和质量;在此基础上,为使学生增加表现力就要多做把下练习和各种组合练习。

高师音乐专业学生舞蹈基本功训练的目的之一是克服自然形态,掌握舞蹈技巧。中小学舞蹈教学的主要手段是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教师如不能以美的、正确的舞蹈语言和形态技巧为学生做示范,就谈不上舞蹈教学。

但是初学舞蹈的音乐专业学生(包括一切初学舞蹈的人)的身体及生活中的习惯性动作,往往缺乏表演艺术所需要的“力量”、“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表现为松懈、呆板、僵硬、不协调,也就是缺乏一个舞蹈教师应具备的专门素质。因此,就必须通过系统的舞蹈基本功训练,使他们克服自然形态的各种毛病,掌握正确的形态;训练其肢体的柔韧度,形成其各部肌肉的紧张、松弛的控制能力和各关节的柔韧力量;培养其音乐感和伴随音乐灵活、自如地运用手、眼、身、步各种动作的风格韵律。         

训练和不训练大不一样。如腿部肌肉力量差的人,舞姿就不美,感情也不能通过造型自由地表现出来。所以,有人说舞蹈中“抬不起的腿是看不见的腿。”又如:一套刚健有力、节奏明快、豪放开朗、气势轩昂的舞蹈动作,不但需要力量,而且还需要“速度力量”、肌肉耐力、控制力和弹跳力。一个柔韧性差的舞蹈者,动作很难做到文静、柔和;如果腿抬不高,腰下不去,动作一定会显得笨拙僵硬。

舞蹈讲究呼吸。“呼吸是舞蹈艺术中一个重要枢纽,是靠它来支配动作和贯穿到动作中去的。”舞蹈也像音乐一样,讲究呼吸的控制,俗名叫“运气”。不论什么动作,不论动作的大小强弱,莫不受呼吸及其控制程度的影响。有了气的推动才能形成动作和动的抛物线、波浪式、冲击式以及人体的反胴运动。如此重要的呼吸也必须通过舞蹈基本功训练,在练习实践中逐步掌握。

高师音乐专业学生舞蹈基本功训练的目的之二是开发智力,表现美。学生掌握把上、把下各种舞蹈动作技巧,这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她们掌握的不应是僵死的形体动作,而应该是渗透充满了情感和想象的舞蹈艺术语汇,也就是不能死学,学死。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要发展形象思维,自由地、创造性地组合表演动作,直至能较成功地创编舞蹈、舞蹈律动和游戏作品。这些本领,若脱离开基本功训练这个基础,就等于是无本之木,无米之炊。

作为习舞者,要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驾驭舞蹈表现的三大要素——情感(舞情)、节奏(舞律)、构图,运用自己的手、眼、腰、腿的表情和动作,去表现美,享受美,传播美。他们既是美的塑造者,又是美的传播者。


本文内容由 依依起舞 提供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