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舞蹈中的“三道弯”
- 舞蹈知识
- 2018-11-08
- 684
三道弯 ,特指在舞蹈动作中的头和胸,腰和臀,胯和腿以逆反向度呈S状的形态;广义上讲, 三道弯 是世界东方各民族舞蹈的典型姿态之一。
从地域的角度来谈,位于东亚的中国文化圈内东西南北各文化板块的民间舞种汇成了多种舞姿的三道弯, 北方的秧歌,南方的灯 中已包括了数种民间舞:山东的胶州秧歌;陕北秧歌;东北秧歌;安徽花鼓灯;云南花灯都广为人知,又如西部的弦子,敦煌乐舞。东北部的满族舞蹈,朝鲜舞蹈比比皆是,呈现出纷繁的三道弯舞姿造型。位于南亚的印度文化圈的印度舞,位于西亚的阿拉伯文化圈的东方舞,又如属于东南亚的马来文化圈的巴厘舞都有着不同姿态造型的 三道弯 。
在中国的各民族中,汉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是秧歌。由此 扭 在汉族舞中处处皆是,一个 扭 字,把汉族民间舞势态形象地勾勒出来。各种各样的扭,各个地方的扭,都有不同。胶州秧歌是调动全身各部位 扭、拧、韧、碾 循环往复连绵不断,富有内在激情的动作,活动起来 扭断腰 的动作特点,形成了流动中特有的 三道弯 。东北秧歌强调扭得 活 ,扭得 浪 ,扭出味道来。河北秧歌则有 扭 多于 跳 的特点。海阳秧歌注重的是 扭中摆 。陕北秧歌 扭 是关键。南方安徽花鼓灯舞蹈动作中 三道弯 是它的亮相特点,无论是 风摆柳 、 三点头 还是 单背巾 、 凤凰单展翅 ,此类动作都是呈挺拔向上的曲线造型。云南花灯 崴得团 是基本动律,这种崴中出现三道弯的姿态是腰胯扭得大而灵活。这么多种 扭 的姿态,把汉族人民的舞蹈文化美感表露的淋漓尽致。
藏族舞蹈舞姿秀美,多呈 三道弯 体态。 弦子舞 的突出特点是流畅圆润、舒展、极富抒情、膝部连续不断既松驰又有控制的微颤是其内在动作核心,上身与胯部轻微连续的逆向横移,加以头部的配合形成的内在微妙的晃动,因此引发舞姿连接动作的 三道弯 ,使女性动作越发娴美,这就是著名的 巴塘弦子 。
朝鲜族的舞蹈形态主要是 手足同时运动 。其中 轮回舞 的动作有 扭与拧 、 前后翻 、 左右旋转 等,这种手臂与身体形成的三道弯进而发展为太极形和螺旋形。
满族的舞蹈风格体现在最具有概括性的四句话: 腰身扭曲三道弯,托耳奔马拉弓箭,摸鬓托肋单举手,举额齐眉有曲线 ,这就是说满族舞蹈的胯部起着承上启下的轴心作用,它通过头、胸、脖和腿部,使身体形成 S 型。
以上这些中国民间舞蹈的基本形态可以直接上溯到远古。例如,汉代舞蹈的文献资料,就是宝贵的遗产。汉代的乐舞画像砖,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尤其在刻画人物形态上的普通采用艺术夸张手法,把舞伎腰部描绘得细如束丝,软若柔枝。不但显示了舞者身形的秀美,还把汉代舞蹈 翘袖撅臀 , 纤腰长袖 的特定 三道弯 势态惟妙惟肖的刻画出来。汉代女乐歌舞需要精湛的技巧,比如西汉名舞人赵飞燕腰肢纤细,身轻如燕,能在掌上任意变幻造型,创造各种迷人的三道弯舞姿,那栩栩如生的图像留给我们太多的舞蹈动态启示。
在中国舞蹈发展过程中,唐代舞蹈是一颗璨明珠,有着广泛影响的敦煌舞和汉乐舞画像砖同工异曲,它的舞姿造型本身存在有天然的S型曲线,形成了直角三道弯和圆曲三道弯等诸般造型。舞者的身形都是丰乳、细腰、冲身、出胯、歪头的三道弯体态。
以上是中国文化圈内的一些舞蹈脉络及特征。下面,介绍一些 环中 国家的民间舞蹈。
埃及,是东方舞的发源地,具有特殊的舞蹈动律。它的胯部扭动技巧既表现出女性的妩媚又表现了女性的健美,由此冲破了地域界限,在亚、非、欧三大洲舞坛被普遍仿效。
阿拉伯文化圈的土耳其舞蹈。以高原民族风格为主又融合了西方舞特点形成了自己民族的韵味,如《奇弗泰 泰而利》舞蹈是以扭动胯部外加肩胸为特征。由于扭动胯部还要牵扯到腹部,所以又称为 肚皮舞 。女性舞蹈注重上脚步和腰部的动作, 抖胯 是它突出特点。
印度尼西亚的巴厘舞是被誉为 东方希腊 的巴厘岛的传统舞。巴厘舞刻意追求曲线美,讲究 三道弯 。它有代表身体造型的术语,说明技艺、律动的术语,表达音乐变奏的术语和八种表情术语。巴厘舞腰肢、脚步、眼神的 波拉 律动都是一种曲线造型或沿 8 字波动的语汇。如代表身体造型的术语叫 阿根姆 它是舞蹈中的基本姿态,相当于芭蕾中的 阿拉贝斯 。巴厘古典舞蹈家能准确熟练掌握各种不同特色的 阿根姆 造型。巴厘舞最基本的动律特点就是身体各个部份:躯干、胳膊、腿、头、眼、手等需要沿着弧线成S形路线动作,造成各种各样的 三道弯 。
印度舞蹈是对世界舞蹈产生较大影响的舞种,受佛教的影响,印度舞蹈中许多造型姿态中的手势都表达一定宗教含意,各式各样的三道弯姿态均来自手势,舞蹈的主要语汇是手势。如 卡拉那 术语系指手、脚、身体并用的舞蹈姿态,各种手势的运用在舞蹈中转换成多种舞姿的三道弯造型。
受到印度舞影响的泰国、柬捕寨、缅甸、老挝各国的舞姿与印度大同小异,尤其是泰国与柬埔寨两国,由于历史上曾互为宗属,文化上有过多次反复性交流,所以他们的传统舞中有许多雷同之处。缅甸的暹罗舞也是受到印度文化的直接影响,舞蹈主要用丰富的手语动作表现生动的舞姿造型,它注重腰腿的柔软,三道弯的线条圆润流畅。
康提舞是斯里兰卡最有传统和代表性舞蹈,由于它们表演内容大都取材有关动物的神话故事,所以它的动作富有气势,由于模仿各种动物生活形态,手的造型非常巧妙,各种姿态随着手臂的舞蹈变化,在人体自然美的基础上加工为多种姿态。康提舞特点,两腿半蹲,开胯,手的造型基本上是虎口张开的掌式,手不断翻动,手臂基本保持在胸前平举的位置上,同时大量使用旁腰及胸腰的动律,头随身体的韵律而晃动。眼睛也随手而转动,下身沉得有力,每一动都是由下至上产生的韵律,从而造成了有别于他国的 三道弯 特色。
从运动力学的角度来谈,是左右的三道弯,还是前后的三道弯;是静止的三道弯,还是流动的三道弯;是整个身体的三道弯,还是身体局部的三道弯,由于各个国家各个民族舞姿中三道弯部位的高低、劲力的运用、动律与风格上均有较大差异,因此同样一个 弯 字,但成因却各有不同,下面试分析一下。
中国汉族舞蹈中胶州秧歌是流动中的 三道弯 ;埃及的东方舞则是在直线形态运动中造成的三道弯。巴厘舞是沿着弧形S路线动作;胶州秧歌 三道弯 则是以腰为轴,以肩和脚的反向拧动所形成。埃及的东方舞在垂直形态上扭动,突出女性曲线美,巴厘舞则是向前倾、向后仰、向两侧弯曲,扭动臀部,腰部和肩部。从肌肉上看,东方舞主要发挥 第二要素 作用,在强劲的抖胯中,呈现腹部肌肉的 大回环 动律, 第二要素 特别是肚皮、臀部和大腿有节奏的强力伸张和扭摆同时配合上脚步平衡动作,从而显示出东方舞的形体美,使人产生美感和快感。同埃及女人相比中国女性身体瘦削,肌肉能力不能达到那种健美程度,不够丰满,尤其是下腹和臀部肌肉都不发达。因此,双方难以相互掌握。中国民间舞中各种 扭 受力点各不相同,大致区别为:北从腰背发力,南从胯部发力,重心上区别为:扭者(北方)重心高,崴者(南方)重心低,动作区别为:扭者(北方)手臂动作大,崴者(南方)下肢运动大。刚才说到中国汉族民间舞最大特色是 扭 ,而它的 扭 与西方的迪斯科的 扭 大有区别,汉族舞扭以腰为轴,腰是动作发散点,通常一拍扭动一次,清晰地呈现出出人的身体在扭动中的曲线美,即 三道弯 。这种动作是腰在扭动时自然发散的动律,蕴含着深沉内在的柔性精神。迪斯科则是连续的颤动,频律多而快的闪电似的扭动全身。与汉族舞比较,根本区别在于它没有波浪型动势之中的间歇性 定型 。
下面谈谈文化心理差异带给各种三道弯的影响。
首先, 圆 的呈现,中国式的思维可以说是圆式思维,思想发散出去还要收拢回来,落到原来的起点上,在道家思想,佛学意识以及许多文化形式,都能看到这种 圆 式思维,而且 圆 是汉族柔性精神的具体表象,这种思维一直影响到今天的民间舞。这种 惯性 的形成,可能和最初的巫视行为及轮回有关,许多动作的运动路线不是朝着相同方向而是变换方向,有时出现脉冲曲线,说它是直线又不是,说它是曲线又不是完整的曲线,这种曲线隐隐约约地作完整的圆的运动,这好象是一种喻义,好象又有现世与来世相换的意思,因此又发展为太极式的螺旋形。
古典舞中 三道弯 的基本原素,拧、倾,8字圆中也渗透着这样的意味。古典舞的气韵身法的根全在这种文化里,那是一种象征,指向天地宇宙的圆整,自然造化的圆融,人情世态的圆满。那是一种自足的圆,自足于天人合一,自足于自然之道的周流永恒,自足于人性矛盾在圆通中的消弥。
和中国比较, 东方舞 外放,它们体现的是女性外在的美,视女性的性特征为生命之源。比如 肚皮舞 这种舞蹈的本意就是吸引异性,由于丰满的胸部,柔软的腹部是女性美的特征,当然要大胆体现这种美,其思维方式也是直接的,认为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利的就是美的,反之就是不美,这与中国的传统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我们中国属于含蓄的三道弯,而 东方舞 则是外露的三道弯。从民族服饰的角度来谈,早在汉代时,舞蹈的特色就需要恰当的服饰来配合,许多画中舞人的长裙腰部紧裹,下摆逐渐宽大,长裙下部为两段,长裙愈显其长,而上身大是宽袖外衣,(窄袖内衣)中间突出婀娜的细腰,这种服饰上的对比人为地突出了女性身姿的曲线美,为舞蹈的 三道弯 提供了天然的烘托。
我国傣族地区的舞蹈优美、朴实、舞姿富于雕塑性,幽静的气质凝聚着东方艺术的线条美,傣族妇女的短衣简裙紧紧裹贴于身,显出窈窈婀娜的体态,紧身的服装限制着步伐,由胯部提携动作,亭亭玉立小步行路及高位挑担的生活身影转化到艺术上就是舞蹈中 三道弯 姿态。傣族舞蹈受服装限制下脚步为保持半蹲状态,在身体及手臂每个关节都有弯曲,形成傣族舞蹈特有 三道弯 舞姿造型。
朝鲜族妇女因束胸,必然出现深呼气长吐气,而为避免裙摆绊脚,又出现幅度大的跨越,或用轻巧小步,或用一步赶两步,这种舞步趋向三拍子的节奏与妇女的脉脉含情,欲说又止,欲进又停的心理节奏相吻合,与其 三道弯 的舞蹈韵律相一致。
把服装的美融入色与线的动作中是日本舞独到之处,从胴体自由开放感开始的歌舞伎舞蹈,其肉体美为服装所掩盖,长长的舞袖把人的情感移入其中,表现人的哀与乐,下摆形成波状形的飘动,扩大了脚动的幅度,下摆与足形成先后关系形成三重曲线,让人看到微妙的情趣,在此服装掩盖束缚了腿部动作,限制了胴体的伸展其特殊的体态,产生了服装的 线条美 ,它形成了内向性的程式化的 三道弯 。
肚皮舞 同样与服饰相关,它的美本身就外露,于是女性裸腹露脐,系胯巾或流苏饰带,或裸胸,或戴流苏胸罩,或着网眼纱裙,或着灯笼裤。这些着装也流泄出原始舞蹈的轨迹,男人们喜欢丰臀大乳凸肚的女人体态,因为这样的体态是生殖力旺盛的表征,所以 肚皮舞 每跳一次都在10分钟以上,舞女们披散的长发,着性感的服装,及大幅度的抖胯都是能够引起性感的刺激物。这种性诱惑舞蹈是 肚皮舞 固有的特质。
从审美的角度来谈,我们看到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差异对各自舞蹈审美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但是相同的美绝不来自于矫揉造作,而是出于自然。同时也包含民族本身的审美意识。例如,我们汉族女妇的缠足,就是一种扭曲了的美,这一 国粹 对汉族舞蹈有着极大影响,古代文人以 三寸金莲 、 步步莲花 、 帘底纤细 来形容女性的 缠足之美 ,缠足女性的动态很自然就要在舞蹈这一形体艺术中充分加以表现,从南到北的汉族民间舞蹈多数艺人都称 扭 是小脚女人的步态, 三寸金莲 要承受起硕大的身体,体态上必定呈现出扭腰出胯,动作必定是迈着碎小的步子而行路。形似忸怩作态, 跑圆场 是这种步态的典型呈现。它的美不正在于扭腰撅臀,出胯挪小步的动律中吗?所以这种美正是对 不自然 的一种自然的顺应。它融合了悲伤与喜悦,形成了特殊历史阶段的审美观。
概括地讲,东方舞蹈是对大地的眷恋,西方舞蹈是对苍穹的憧憬,东方舞蹈的力动为内包性,西方舞蹈的力动为放射性,东方舞蹈是在地面上寻找另一世界的乐土,包含 礼 和 道 的世俗宗教性,西方舞蹈则企图超越人类现实生活,去追求另一天上人间。
和东方的 三道弯 相比,现代舞的美在于动作的粗砺,强悍,直接;强调冲动的原始,强调对人们精神的穿透。而东方舞蹈的美在于动作的含蓄,柔中带刚、慢而不温。现代舞一反芭蕾的优雅,躯干与四肢多呈直来直去的大幅度冲击动态,它挖掘了广泛的意念投射效果,它创造非人体化的奇特境界,它打破了传统的审美观念,讲求无拘无束自由创造,以标新立异为美。
和东方的 三道弯 相比,芭蕾的美以 开、绷、直、立 为四大原则,是线条,放射性艺术,与这种审美原则相辅相成的是西方人通常的思维方式,也是常常有直线的。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传统思维方式和舞蹈方式常常是曲线的,按照现代主义的观点,曲线本是大自然的运动方式和运动轨迹,因而是至善至美的。虽然芭蕾不像中国舞的动势,趋向圆的横斜与内敛;它尽力外开,显出坦荡的洒脱,放出人的充分自信。无穷延伸是芭蕾的灵魂,大大发展充满延伸感的几何造型,把延伸升华到纯净的理想境界。
综上所述,各种各样的美都有不同的定义和审美观念,就 三道弯 而言,东方人把自己的头部、身躯与四肢组合统一为S形的势态,它最自然最基本的造型就是三道弯。
奇妙的 三道弯 ,神秘的 三道弯 ,魅力无穷分呈异彩的 三道弯 。它来自山峦的委迤,来自水波的涟漪,来自云中雾里的龙蛇,来自摇曳婆娑的花影,来自东方文化五千年的审美心理定势,来自亚细亚大地五千年的生态动力定型,它来自弯弯的月亮,它来自回旋的清风 当然,它更来自我们婀娜多姿的女性胴体本身。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5532.html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