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知识 > 正文

校园舞蹈:开拓美育新天地

近来,首届中国校园戏剧节、2008北京青年戏剧节、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等艺术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学生的广泛关注。青年学子与艺术相遇,

让他们在艺术的熏陶下提升了审美修养,也令艺术焕发出青春光彩。这些活动的举办让校园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更具活力,同时也为艺术教育提供了诸多思考和启

迪。――编者

08年9月29日至10月5日,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暨首届青年舞蹈节在山西太原举行,来自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大

中专院校的126个节目,约2000多演员参加了此次舞蹈节。汇集于此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大中专院校的舞蹈教育者,以校园舞蹈大赛为契机,他们对于校园舞蹈

的现状、特点以及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交流,使得校园舞蹈有了更加清晰的轮廓和发展方向,为校园舞蹈的兴盛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把握规律 增强校园舞蹈的参与性

什么是校园舞蹈?更多的观点认为,校园舞蹈应该区别于专业舞蹈,是业余爱好者参与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是美育的一种。西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舞蹈系教师邓小娟认为,校园舞蹈教育的本质、功能和特点就是学校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达到健身娱人、陶冶情操、培养鉴别美的能

力的目的;又要实现启迪智慧、挖掘想象力、开拓形象思维的作用。校园舞蹈教育本身体现了青年人追求时代美、向往时代美的精神需求。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

二中学教师阮晨则表示,校园舞蹈指在校园中展开由学生担任表演者、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舞蹈,校园舞蹈是一种校园文化的标志。

相对于艺术类专业院校的舞蹈来说,普通院校的校园舞蹈面向的是更加广泛的群体,由此也具有自己的特点。河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

教研室主任张斌认为,校园舞蹈的创作具有广泛的参与性,这个特点是校园舞蹈创作所特有的。校园舞蹈创作在参与上与专业舞蹈创作有相似又相异之处。专业舞蹈

创作一般是个体活动――舞蹈编导,而校园舞蹈基本上以群体创作为主,表现出广大学生是校园舞蹈创作的主体。正因为主体的身份,决定学生在创作实践中,学习

到舞蹈动作、舞蹈思维美学特点、舞蹈基本规律,同时还有在作品中反映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创作形态上,校园舞蹈则有多样性的特点,校园舞蹈的创作为广大

学生提供多种适合自身参与的环境。在校园舞蹈创作的形态中,既有艺术舞蹈的创作,又有自娱自乐的交谊舞蹈、集体舞蹈的创作,还有为广大学生所喜爱并积极参

与的文化广场舞蹈的创作,以及舞姿自由、节奏强劲、高难度技巧动作的街舞创作等。

校园舞蹈所面对的群体,决定了校园舞蹈所具有的特点,也决定了校园舞蹈的创作和表演具有自己的规律。如何更加有效地将校园舞蹈得

以推广,就要分析这些规律,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武汉大学教师张元俊认为,普通高校的学生由于课业的压力与其它方面素质的培养需求,没有太多的时间投

入到舞蹈的技术技巧的基本功训练上。虽然很多学生也是从小练习舞蹈,有一定的舞蹈基础,但后期的自身塑造方向让他们不得不长期坐在板凳上,身体的舞动缺乏

专业性。但是这些普通学科的大学生所蕴含的潜质优势却在于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形成了较强的思辨能力,并把这种思辨形成习惯融化到舞蹈的表现当中,达

到一种难以想象而又恰到好处的契合。

广西经济职业学院舞蹈团艺术总监王梦灵表示,大中专院校校园舞蹈活动的表演者,是以18岁到20多岁为主的青年学生,他们几乎都

是从高中或中专直接报考升入大学,进入大学以后,仍旧是以学习为主,他们的社会经历不多。那么我们在为他们选择舞蹈演出剧目的时候,就要考虑他们的社会生

活圈,选择他们所经历过的事件内容的舞蹈题材,这样他们才有可能以自己的感受去理解舞蹈的内容含义,才能有所感悟表现。另外,还要选择适合较多场合演出的

剧目,多种场合的演出,可以锻炼学生的演出实践能力,舞台表现力和临场应急等各种技能,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把握规律,吸引学生,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校园舞蹈中来,对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湖南女子大学艺术表演系教师李

鑫认为,在校园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舞蹈比赛和演出活动,不仅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更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舞蹈艺术

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完善、情绪的稳定。作为和谐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舞蹈应使身处其中的每一位大学生

在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中实现自我价值。

走出误区 摆脱校园舞蹈的局限性

然而,作为美育,作为在普及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校园舞蹈,正面临着一种认识上的误区,那就是将校园舞蹈专业化,片面地追求高质量,结果让很多学生望而生畏,降低了更多的学生参与校园舞蹈的积极性。

中山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师武昌林表示,在部分普通高校,特别是一些综合性大学当中,学校组建了规模稳定的校级艺术团,并聘请专业教

师指导;在个别高校,更是设置了艺术类专业,将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建制,纳入到教学体系中来。但是,如果把以上两种途径作为普通高校单一的艺术教育方

式,就会与大众化的教育目的偏离。高校艺术团的组建,是为了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政治、文化、艺术活动,以更好地完成表演任务为主要目的。这就对艺术团的表演

水平,提出了专业化的要求,所以在许多学校的艺术团当中实行的,实际上是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教学模式,一些受过很好专业训练的艺术特长生,往往也是团队的骨

干。此外,艺术团的规模,也会根据学校参加活动的需要而相对稳定和封闭,这种教育方法,实质上具有半专业的性质。而艺术类专业的教育,更是与公共教育分化

开来,针对把艺术作为专业技能的特定人群进行。让艺术教育走进普通高校,其目的在于提高更广泛学生的艺术修养,从而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健

康的发展。而无论是半专业性质的高校艺术团还是艺术类专业的教育方法,在处理艺术教育大众化这一问题上,都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

石家庄学院音乐系舞蹈教研室主任张玉梅则认为,校园舞蹈本来就是在专业教学之外,给舞蹈爱好者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进行舞蹈实践,

同时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开拓一条新的途径。它最大的特点应在于普及性,让大多数学生乐于接近、易于接近。假如,校园舞蹈也走专业化道路,就完全违背了它

的初衷,其结果是,一方面无法与专业院校相比肩,一方面带来舞蹈爱好者的流失。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让校园舞蹈的发展越来越广阔,而不是越来越狭窄,走精英

化的道路。

由此可见,校园舞蹈的开展主要目的是在为整个舞蹈事业培养训练有素的栋梁之材的同时,满足大批爱好者跳舞需要。舞蹈的概念早已远

远地超越了表演这一个领域,而是贯穿在人一生的文化情操修养当中。舞蹈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人类从舞蹈这种艺术形式中,不但可以获取审美经验、健美体魄、

开启智慧大门和培育高尚道德的价值,还能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走向崇高。并且,由此及彼,由个体到社会,建构一个和谐的社会。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