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知识 > 正文

中学艺术教育中舞蹈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鉴于舞蹈教育在我国素质教育和学校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不断加强,以新的艺术教育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综合艺术教育为指导,本课题通过编写中学舞蹈教材、进行课堂教学、组织校舞蹈队及建立实验班,对不同组别利用问卷调查、行动研究等手段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对在我国中学教育中增设舞蹈教育课程的可行性和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学舞蹈教育可以实现学会审美、开发智能、锻炼体能等一系列美育功效,从而得出在普通中学开设舞蹈课,舞蹈教育进入中学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 新课程 素质教育 美育 艺术教育 舞蹈教育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1、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它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它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社会,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是知识和科技创新的竞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必由之路,而美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2、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途径,新的艺术课程提倡综合艺术教育。

美育是通过艺术教育实施的。新的艺术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艺术课程的内容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四个内容,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戏剧、舞蹈等也要进入艺术课堂”。可具有美育功能的学校艺术教育却仍然是音乐、美术教育一统天下的格局,对舞蹈、戏剧的缺席熟视无睹,甚至不去思考,这对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而舞蹈本身就是综合艺术形式,舞蹈是以人的肢体活动为媒介、以动觉为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中进行的表演艺术,它通过舞蹈者的形体动作和肢体语言的表达来培养想像力和创造力。舞蹈的学习、表现和传播不是外物,而是具有血肉生命、饱含感情的人自身。尽管它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但经常与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融为一体,生动地表达人类的思想和情感。注重素质教育的美国,早在1994年就把舞蹈列为中小学艺术课的核心课程,大、中、小学都有舞蹈课。他们将舞蹈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予以普及的做法,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借鉴。

3、舞蹈教育是美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舞蹈教育是一种美育。正如德国美学家席勒所说“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的和谐。”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特别是在人的一生中精力最充沛的学生时代。如果说爱美是人的天性,那么,青少年学生热爱美、渴望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心愿是最强烈的,也是最迫切的。通过舞蹈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创造美的能力;优秀的舞蹈作品动之以情、理在情中,可以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热爱和对假、恶、丑的憎恨,使人在情感上得到愉悦和陶冶,在道德上有鲜明、正确的是非观;舞蹈的美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靠长期积累,经常熏陶,反复陶冶,在不知不觉中日积月累,久而久之,烩铸了美好的心灵。舞蹈是人类表达情感最古老和最直接的形式之一,它以其独特的方式和表现手段对中学生有着不可缺少的美育作用。这门既古老又充满青春的活力艺术,或自娱、或娱人,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因而也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修的课程。

4、普及中小学舞蹈教育已成为客观需要

目前,我国中学普遍的美育课程设置只有音乐和美术,这是由于中国整个教育体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而且由于一些世俗的偏见都给中学开设舞蹈课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这些困难并非不可逾越,随着人们对应试教育的不满和对现代教育的探索,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业有成之余能学习一点艺术,提高修养,增强创造力与想像力,同时大部分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也开始考虑加强课余活动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普及舞蹈教育,让舞蹈真正走进中小学课堂,既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在中学开设舞蹈课,在增强体质的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美。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舞蹈美,体验舞蹈美,并能启发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2、研究内容:

中学舞蹈教材的编写 课堂教学

学校舞蹈队的训练 进行对比实验

三、 课题的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对比实验法

四、 课题的实施过程

实验班级的选定:根据学校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初一年级6个班作为实验班级,每周开设一堂舞蹈课,初二年级6个班为对比班级。

1、编写适应于初中生的舞蹈教材

初中舞蹈课程不同于专业学校舞蹈课程,专业舞蹈学校的舞蹈教学主要是培养舞蹈表演、编导、教育的专门从业人员,要求精通各种舞蹈技能。而对于普通中学的舞蹈课程主要是培养审美情趣,掌握美化自身形体的舞蹈方法和学会正确欣赏中外不同舞蹈作品,进而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能力。因此,用专业舞蹈学校的训练体系、教学方法和教材来对普通中学生进行舞蹈教育是不合适的。编写初中舞蹈教材时,我认为应该遵循两个原则:

第一、以美育为最高原则。形式并不重要,技术动作的学习也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美,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舞蹈美,体验舞蹈美,这应该是教材的最高目标。

第二、身体素质训练原则。目前中国大多数中小学的体育都只是一种体能锻炼,在这种情况下,一套系统的舞蹈训练恰好填补了体育训练的不足。由于民间舞蹈对参与者的身体条件要求较宽,在教材中编入简单的民间舞组合,这对一些体育不能达标的所谓体能较弱的孩子也能接受民间舞的训练并能增强其体质;在教材中加入芭蕾舞的形体训练,这对学生良好体态的养成有很重要的作用。

根据上述两项原则,笔者编入初中舞蹈教材的主要内容有:芭蕾舞基本训练;我国汉族、藏族、蒙古族、维族、朝鲜族等五大民族民间舞蹈组合;中国古典舞组合;现代舞蹈的动律组合;舞蹈基础知识;中外舞蹈名作欣赏;中外著名舞蹈家简介等。

2、课堂教学

初中舞蹈课的教学内容以形体训练为主,民族民间舞、中外舞蹈名作赏析为辅。根据上面的教材原则,课堂教学的重点如下:

1)前苏联革命家加里宁说:人要是学会了跳舞,连走路都可以美观和文雅些。由于舞蹈艺术的中介是人体,没有体态的自然美,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条件,所以首先要进行基本形体训练,解决个别同学因长期不良的写作姿势造成的缩肩驼背等不良体态。初中的形体训练是采用芭蕾形体训练和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形体发育健康、匀称、挺拔、姿态优美、气质高雅。

芭蕾的基训有其一套比较科学规格要求和法则,正是依靠了这些法则使它成为世界三大艺术之一,并培养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优秀舞蹈家。“开、绷、直、立”是芭蕾艺术的“精髓”,中学生的芭蕾教学与专业舞校的教学有所不同,先向他们讲清芭蕾知识浩繁,博大而精深。但其中最基本的应是“开、绷、直、立”训练之道理,然后再逐步把他们引导到“开、绷、直、立”的科学化和体系化的技术训练轨道上来,使学生有发育健康、体态匀称、举止优雅的体形,并提高对芭蕾的美的鉴赏能力。

中国古典舞蹈是在吸收提炼传统戏曲之素材的基础上,借鉴科学系统性的训练方法,经过数年的积累实践而形成发展的,其目的在于建立属于我们民族特有属性的舞蹈形体技能训练。中学生的古典舞蹈训练不必要求学生腿踢多高、腰压多软,只在适当范围内对学生身体的各韧带、肌肉进行延展训练。造就其挺拔、优雅、协调的体态,加强其对身体的支配力,使学生亲身体会人体语言的美妙,在形态、动作规律及神情的表达式上具备自己国家的风格特色,从内到外对中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感教育。例如,在表现劳动、战斗、生活体裁的舞蹈中,观赏舞蹈家用肢体形象强烈地表现出人的求生存、求发展的内在生命力,使人的本质力量舞蹈化。把这些与生活相关的动作编入课堂教学中,具有巨大的审美力和感染力,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内在精神的触动带动外在的形体动作的表现。

2)在形体课的基础上,增加简单的民族民间舞蹈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动作动律、不同体态中了解我国的各民族特点,给学生带来比书本更为直接生动的体验与感受,感受各种民族民间音乐的旋律与节奏特点,感受各民族的人文精神。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域辽阔,文化灿烂,民间舞蹈绚丽多彩,并有着深远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艺术内涵。用一些民间故事以及学生们以往的知识来帮助他们进入特定的情景中去,注意发挥“情”的作用,用情节假设、情感提示、民歌渲染等方式启发学生,唱与跳相结合。“以声带情,以情带舞”,达到“舞以尽情”的目的,更何况我们中国的很多民间舞蹈都是载歌载舞的。这样,通过舞蹈教育,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情绪,启发学生的想像力,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可以得到培养和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能促使审美趣味变得纯洁、健康,审美能力获得提高。

3)可以增加现代舞、街舞、踢踏舞等节奏强烈深受当代中学生们喜爱的流行舞蹈。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身体的支配力,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尽情展现中学生的活力,着重对学生在协调创造力及对表现力方面的训练与提高,增强自信心。

4)在具备了一定舞蹈体验的前提下,增加舞蹈名作赏析的内容,向学生介绍中外优秀舞蹈、舞剧作品,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舞蹈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了解每一种舞蹈的风格、特点及评判标准,接受作品中表现的真善美的教育,提高其艺术修养和审美品位。

让我们来看看我的学生在欣赏芭蕾舞剧《天鹅湖》之后的感想吧:“一个多么美好的故事在芭蕾舞演员的优美动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没有台词,但动作、表情及音乐让人心旷神怡。我们深深地被这些演员的表演吸引住了。演员们踮起脚尖在舞台上移动,身子的转动,丰富的表情……,一切融合在一起,引人入胜”。“以前在家看电视时,见到有舞蹈的节目就换台,因为认为自己看不懂。现在学校开了舞蹈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和同学们一起静静地欣赏,才发现舞蹈是真正的艺术,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也许这是艺术最大的魅力之一吧”!“如此美的舞蹈没有人可以抗拒,其中最让我惊叹的是‘黑天鹅’连续不断地转了32个圈。当她旋转时,全班都不约而同地为她数起圈数来,可见舞蹈的魅力之大”。“舞蹈是无声的,没有一句对白,可是细细感受,你就会发现内容很丰富,这便否定了‘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不精彩’的观点!”……看了这些生动的文字,深刻的体会,你还会认为中学生也不懂艺术、不懂审美吗?关键在于合适地运用审美媒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审美活动,使学生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舞蹈的第一要素是美――形体的、动作的、节奏的、情调的美。这些都能充分地感染人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审美感受力和鉴赏力。

5)在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舞蹈艺术是真、善、美的艺术。舞蹈的“真”是人性的真,生命力的真。真的教育也是对青少年最本质的教育。舞蹈艺术从它产生的原动力来看,每一个有血有肉的动作都浸透着真情,涵盖着真的思想。它可以丰富中学生的想像力,开发中学生的创造力,教会学生用“心”去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现象,从中发现美的真谛――最真的、最自然的事物才是最美。例如,到生活中、大自然中、游戏中去体会舞蹈,让同学们用身体语言去模仿、表现风、树叶、花、动物以及自己的心情。这样就可以培养他们善于发现身边美的事物,调节自已愉快心情的良好习惯。在舞蹈课堂上,选择一段音乐,要求学生注意听音乐,把握音乐的节奏、情绪来即兴舞蹈。大家也许会认为这些是专业的舞蹈演员才能做到的。其实不然,中学生不会受到专业的限制,能打破专业的动作模式,开发肢体动作的空间,随着音乐节奏无拘无束地创作出即兴舞蹈。他们的动作虽没有舞蹈演员那么优美,但是这由情而发、用心舞蹈的情感符号却是那么真,足以感染观赏的每一个人。学生们也更自信了,不再为自已的动作是否规范而缩手缩脚,在身体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普通初中的舞蹈教育还能在两种气质上深刻地影响学生:一是民族气质。让学生在学习某种具体民间舞蹈的同时,接受那一民族的文化熏陶。例如学习蒙族舞,让学生着重体会那种豪迈的气质;学习朝鲜舞,体会那种含蓄内收的神韵;学习维族舞,体会那种乐观幽默的态度┄┄当学生真正能体验到该舞种的民族风格时,他们也就更容易学习这种舞蹈。二是自身气质。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并在表演中加强自身的信心。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形成自然美的体态,并与美的心态相结合,让自己的气质更文雅,更富活力与魅力。在普通中学相对枯燥的环境中,舞蹈课可营造出一个轻松、高雅、自由的空间,让青春期的孩子们有一个正当抒发、宣泄情感的场所和方式。

当然,舞蹈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舞蹈教育的渐进性与持续性,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的实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整体的系统支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特点,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以舞蹈实践课为例,对舞蹈条件好的学生教的程度要偏难一些,对那些条件不好的学生也应当让他们练好,让他们掌握一些练习方法,用实践证明他们跳得很不错,要使学生受到最大限度的熏陶。

3、适当举办集体舞蹈比赛和文艺演出

艺术具有参与原则,课外活动中学生是主角,组织各项文艺比赛和演出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使他们获得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这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美育教育,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在课题研究的一年半里,笔者组织了校园集体舞蹈比赛、元旦文艺汇演、学校艺术节的表演等。

4、学校舞蹈队的训练

初中舞蹈教育应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路子。学校舞蹈队的组建、教学与训练对舞蹈教育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舞蹈课的开设弥补了舞蹈普及教育的缺陷,学生的潜能是不可预知的,通过舞蹈课可以发掘、选拔具有舞蹈潜能的人才,将这些有潜能的学生组织成学校舞蹈队,并通过舞蹈队的训练全面发挥他们的能量,可以促进学校舞蹈教育的提高。

学校舞蹈队的训练时间放在课余时间。笔者在学校舞蹈队的训练中增加舞蹈表演的软、开度和技巧,并且排练一些节目在校内或校外的一些活动上表演。这不仅让舞蹈队的学生得到提高,而且还能带动更多学生对舞蹈、对艺术的求知与感受。

5、对比实验

(1)集体舞蹈比赛

在初一年级开设舞蹈课的三个月后,在实验班级和对比班级中开展了一次集体舞蹈比赛。比赛要求:

①各班参赛人数不少于24人

②必须是创编作品(作品最好是能反映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体裁)

③舞蹈表现形式不限、种类不限

④服装、道具、音乐自备(力求新颖独特)

比赛结果如下:

①初一年级有四个班级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几乎每个班的动作都很整齐,更重要的是精神状态特别到位;初二年级有二个班级获得二、三等奖,比赛状态有些散漫。

②初一年级各班的学生参与率平均98%;初二年级各班的学生参与率只有43%。

③初一年级各班级创作的舞蹈内容丰富,有民族舞、现代舞、校园舞等;而初二年级全是街舞,甚至有两个班放弃参赛。

由此可见,实验年级的学生能积极地参加课余活动,并投入很大的热情,从中获得了审美愉悦的体验;对自身的要求也提高了,做任何事不仅是为了完成,要做得最好。这些学生在有限的条件下,为了使自已的舞蹈表现得更完美,他们在服装、道具上也做到了和舞蹈和谐统一。这其中有一个班级表演日本舞蹈,她们从校外摄影楼租了漂亮的和服及日本舞扇,一上场便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笔者还发现在观赛的过程中实验年级的学生更懂得怎样欣赏别人的表演,由始至终,他们都能保持安静。当别人的演出有精彩的地方给予掌声,有的还不由自主地随着节奏打打拍子,耸耸肩。美是无处不在的,总是在细微之处,美的教育也是潜移默化的,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内容之一,在学校美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对不同年级进行有关舞蹈知识的问卷调查

在初一开设舞蹈课的一个学期结束后对实验年级的240名同学和对比年级的290名学生进行了舞蹈知识问卷的调查,其结果如下:

A、当问及“你喜欢舞蹈吗?”实验年级共有171位同学回答“是”,占71.25%;对比年级回答“是”的却只有 57位同学,占19.65%。

B、实验年级共有163位同学表示已“有欣赏舞蹈的习惯”,占总人数的67.92%;对比年级无一人回答“有”。

C、实验年级有202位同学 “能辨别舞蹈的种类,对各种舞蹈种类有一定认识”,占84.17%;而对比年级只有37位同学表示“能辨别舞蹈的种类”,仅占12.76%.

D、实验年级在问及“在欣赏舞蹈时的感觉”时;有187位同学表示“在欣赏舞蹈时令人感到愉快”,占77.92%;而对比年级只有65位表示“在欣赏舞蹈时令人感到愉快”,占22.41%,剩下的同学则表示“在欣赏舞蹈时却谈不上有什么感受”。

E、当“请同学们谈谈学习舞蹈后的感受”时,他们说:“经过学习后再去观赏舞蹈时,能区别出古典舞、现代舞、民族舞了;而且对这几大类中不同的舞蹈类型也有了明确的区分和评判能力。”有的学生还说,“通过学习舞蹈训练身体的方法,心灵和形体都好像变得美了,自信心也增强了!”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1、论文“欣赏美、形体美、心灵美――通过舞蹈实施青少年的美育构想”荣获杭州市民办年论三等奖。

2、论文“普及舞蹈教育、丰富中学美育”在国家级刊物《教学月刊(中学版)》2003年12期上发表。

3、学生表演的群舞《海丫丫》在西湖区中、小、幼艺术节中荣获二等奖。

4、初中舞蹈音像教程――舞蹈与形体

六、结论

根据上述研究,笔者认为在中学开设舞蹈教育可以实现的美育功效有:

1、实施美育 学会审美

引导初中生参与舞蹈学习、实践、表演、创作与鉴赏活动是培养其审美情趣和能力的最佳方式。

首先是审美认识的提高。从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接受过舞蹈教育的年级的学生对各种舞蹈种类有一定认识。从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到经典高雅的芭蕾舞,从韵味无穷的古典舞到充满张力的现代舞,各种舞蹈艺术形态的感性呈现,都能大大扩展了初中学生的视野,提高审美认识,对他们进一步认识社会、历史、人生和探索未来都有深刻的影响。

其次是审美教育的作用。通过舞蹈的课堂教学,接受教育的年级在掌握美化自身形体的舞蹈方法和学会正确欣赏中外不同舞蹈作品后,提高了艺术鉴赏水平,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西方近代美育思想的先驱席勒早就指出:“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用优秀的舞蹈作品感化、教育中学生,是舞蹈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重要特征。

再次,中学生的舞蹈还具有审美娱乐作用。在参与表演与欣赏的过程中,学生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赏心悦目,畅神益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从问卷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与对比年级的大部分同学在欣赏舞蹈时却谈不上有什么感受,实验年级绝大部分同学在欣赏舞蹈时令人感到愉快;同时,在集体舞蹈比赛的中实验年级的学生更懂得怎样欣赏别人的表演。

总之,舞蹈教育能从舞蹈的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和审美娱乐诸方面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2、开发智能 学会学习

一个人的智能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模仿力、创造力以及注意力等方面构成。舞蹈训练从手、眼、身、步、韵等方面着手,对于学生的注意、观察、想象、记忆、模仿、思维等能力的发展,都有全面推进的作用。

通过课堂舞蹈教育,实验年级的学生从训练中有效的提高了对时间、节律、节拍的感知和对空间、形象、动静状态等时空的判断、观察及想像能力,还训练和提高了不同部位在同一时间做不同动作的注意力分配与身体平衡协调能力。同时,在舞蹈集体比赛中可以看出,实验年级的学生可以自发的、独立的进行舞蹈编排与创作,其创造力、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开发。

3、锻炼体能 学会健体

舞蹈的本体是肢体运动,因此初中生的舞蹈是学生们通过娱乐达到健身的最佳方式。教师应运用科学的舞蹈基本功训练,使经过训练的学生肌肉呈条形生长;以柔美的身体韵律训练,使身体曲线优美舒展;以欢快的动律训练和轻松的舞步,使骨骼、韧带、关节在灵活性和柔韧性等方面都得到运动和发展,并通过舞蹈矫正不良的形体,改善过于肥胖、瘦弱的形体,从而能够促进初中生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4、培养集体观念 学会合作

舞蹈教育可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竞争精神。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心理,在普及班的基础上选拔一些舞蹈能力较强的学生组成学校舞蹈队。舞蹈队的成员可以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开展合理的竞争,使学生从小拥有这样的意识,锻炼这样的能力。当然,在学会竞争的同时还要学会合作。集体舞的队形是否整齐、动作是否一致都需要每个成员相互合作。可以说这种集体观念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

综上所述,可见舞蹈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素质教育和学校美育,它进入中学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七、反思

笔者在开展中学课堂舞蹈教学时,发现了诸多不容乐观的问题,现将部分罗列如下:

1、当笔者在中学生舞蹈课上最初推入中国舞蹈课(民间舞蹈、古典舞蹈)时,学生的反映令笔者震惊,很多学生心理上很排斥,甚至部分学生大叫“老土”、“呕心”,认为学习这“很没面子”、“丢人”。这让笔者感到深深的痛心。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民间歌舞极为丰富,学校艺术教育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它们,否则,历史悠久的民族民间歌舞将在经济生活的巨变下濒临失传的危机。后代的儿童、青少年将因成长时期的舞蹈饥渴而被扭摆舞之类的文化冲浪席卷而去。

2、在集体舞蹈比赛中或公开观摩课上,有些学生由始至终眼皮都有没敢抬一下,而且面部表情僵硬或动作似做非做,跟不上节奏等。在这些“可爱”的怯场表情动作下,掩藏的是一颗不敢面对自我缺乏自信的心。

3、今天,素质教育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谈论。但由于现行教育体制上的一些问题,使得素质教育在具体实施上还存在很多的障碍。就拿中学舞蹈艺术课程来说,现行的中学很少有开设这个课程的,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不完善。“为什么源于人民生活的歌舞不能进入国民教育的审美教育课堂呢?为什么少年儿童好动爱表现的本性不能在正规的教育制度中得到满足和规范化呢?”(引用赵宋光先生《对改革国民音乐教育的九点建议》的发言)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著《艺术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2、吕艺生著《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

3、吕艺生、朱清渊主编《舞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滕守尧主编《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5、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编著《舞蹈知识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

6、隆荫培、徐尔充著《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

7、刘受益著《美育基础知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5、《舞蹈》,2000年第2期,张琳仙著“论舞蹈艺术教育的真善美”

6、《舞蹈》,2002年第5期,李海林著“中学生也需要舞蹈的美”

本文为区立项课题的结题报告,获杭州市西湖区首届新课程改革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论文)评比三等奖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