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幼儿引入民间舞蹈的百花园
- 舞蹈知识
- 2018-11-08
- 402
舞蹈教育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是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的一种理想方式。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但能得到动作的协调和灵活性的训练,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培养与开拓。而在民间艺术的长河中,民间舞蹈总是以其神奇的魅力熠熠发出绚丽的光泽。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的民间舞艺术的历史也是十分悠久而且形式多样的,同时,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的民间舞蹈创作于民间又长期流传于民间,并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它是民间的风俗习惯和人民思想感情的最直率、最真挚的表现,蕴藏着广阔博大的民族文化内涵,传颂着中华民族自爱、自信、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和质朴、勤奋、乐观的民族神韵。在各类舞蹈艺术中,民间舞蹈艺术既是源,也是流,没有学习、继承就没有发展。并且民间舞以极具观赏性的艺术内涵,既能满足孩子们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又能满足孩子们的审美需求。由此可见,从小引发孩子们的民舞意识,将孩子们引入民间舞蹈的百花园,是一项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的工作。
那么如何引发幼儿的民舞意识呢?结合近些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引起幼儿对民间舞蹈艺术的兴趣,向广大幼儿普及民间舞蹈文化。
一、在日常生活中接触。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而民间舞的音乐总离不开曲调活泼、节奏鲜明、情绪欢快等特点,幼儿也十分喜欢这类音乐作品。鲜明的情绪色彩容易感染幼儿,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有强烈节奏特点的旋律则常常会引起孩子们的动作反应。他们会情不自禁的随着音乐打拍子、晃动身体或做动作。因此,我经常利用孩子们的课间休息时间及晚饭后离园前的这段时间,播放一些欢快、优美的民族民间舞的乐曲,并讲解一下音乐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配上具有典型民族特点的动作,同时告诉孩子们这些动作所表达的含义,让幼儿来初步接触一下民间舞蹈艺术。
如我经常在班上播放汉族民间舞《喜庆秧歌》的音乐,孩子们一听到这首曲子,便会随着欢快明朗的节奏扭来跳去。我趁机手持手绢来几个手巾花配秧歌十字步的动作,并告诉幼儿;老师跳的是秧歌舞,这是我们汉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是人们在山地间劳动之余轻松一下,或粮食丰收及遇到节日时,载歌载舞来庆贺时跳的舞蹈。秧歌的主要特点是手里拿着手绢、扇子或彩绸舞动,从而表现出一种非常喜庆的场面。根据秧歌流传的地区不同,各地的秧歌各有自己的特点…...孩子们则兴趣很浓地拿出自己口袋里的手绢,跟随模仿老师的动作,活动室内很快便舞起一片手绢花的海洋……在轻松愉快的休息之余,孩子们不知不觉很快便掌握这个动作的基本要领。在日常生活中,我除了让孩子们初步接触我国一些民族的民间舞蹈,还接触到一些外国的民间舞,如日本的《插秧舞》、西班牙的《斗牛舞》、俄罗斯的《踏踏舞》等。
二、在教育活动中学习。
有了日常生活中初步接触的经验,再加上常识课上通过对各个少数民族的认识为基础,孩子们学习起各民族民间舞来就会容易得多。幼儿园舞蹈课教材中民间舞部分的选材,并不是简单模仿成人的舞蹈动作,而是选取具有浓郁风格特点的、最具代表性且又具儿童特点的舞蹈,即:既保留民间舞原有的风格,又具有幼儿特点。这样才能激发起孩子们想学想跳的积极性。学习民族民间舞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即先学习各民族民间舞中最具典型特点的动作律动,如学习藏族舞时,先学习律动《藏族平步练习》、《手臂动作练习》;学习蒙古族舞,先学习律动《挤奶》、《奔驰》等;学习傣族舞,先学会律动《小孔雀》……有了这些动作基础,而后再将各动作贯穿起来,学习成品舞来便会得心应手。
例如学习蒙古族舞蹈《草原小伙伴》。在日常接触中,孩子们了解了此舞蹈描述了一群蒙古小朋友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挤奶、放牧、骑马奔驰… …表达出蒙古小朋友热爱美丽辽阔的草原,热爱家乡,热爱幸福的新生活的思想感情。通过常识课上的学习,孩子们认识了蒙古族人民穿的服装,懂得蒙古人民住草原的蒙古包,以游牧为生,他们非常勤劳、勇敢、热情、好客并且能歌善舞。在教授基本动作律动时,我提醒孩子们想象:春天来到了美丽辽阔的大草原,白云在头上飘动,羊儿在身边撒欢……我们做动作时,动作要舒展、欢快,情绪上要热情奔放。经我这么一启发,孩子们真的心领神会,动作也符合要求,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会了基本动作,再将动作一贯穿,结合孩子们对舞蹈内容的理解,一块完整的成品舞,孩子们很轻松地就学会了。
三、在创编动作中应用。
通过上两个环节的准备,幼儿基本上能够掌握不同风格的各民族民间舞的动作特点。各民族中丰富的民间舞蹈艺术宝库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一旦为孩子们所接受,必然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他们的心趣交相映照。让幼儿来创编舞蹈动作,博采各民族的民间舞蹈素材,使其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又是发展民族舞蹈艺术的得力之举。孩子们在唱自己喜欢的歌曲时,也会情不自禁地把已熟练掌握的动作编入歌曲,边唱边舞,来抒发内心的感情。
如在学会蒙古族歌曲《我也骑马巡逻去》后,我要求班上的孩子用动作来表现歌曲内容,结果孩子们积极举手参与创作表演,最后运用了雁飞、扬鞭、跑马、硬肩等动作,完整地、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歌曲内容。再如藏族舞蹈《哈达献给解放军》,这本来是一节新授舞蹈课,我将它改为创编课,幼儿积极性很高。经过我的提醒,孩子们在掌握藏族民间舞动作的前提下,以膝盖的颤动与屈伸为基础,应用了上肢撩袖、摆袖,下肢平步、靠步及退踏步表达出藏族小朋友热爱解放军,向亲人解放军献哈达的愉快情景,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在欣赏过程中发现。
有了接触――学习――应用的实践,孩子们掌握各民族舞的水平则会更进一步,其复习巩固的最好方法是让他们经常欣赏一些优秀的幼儿舞蹈作品,从中寻找、发现哪些地方是民间舞的动作素材,哪些地方表现出它的民族性。一块优秀的幼儿舞蹈作品一般都有两个特点:一方面立足于幼儿生活的原貌,从中提取丰富的动作形象;另一方面则涉猎于各民族的舞蹈文化,所编织出的有意向、有韵律地动作语言,使作品既有幼儿的意趣,又有民族的属性。幼儿的心灵是一个博大而又透亮的水晶体,享有无限的可塑性。在幼儿舞蹈作品中,确有民族个性的舞蹈作品,不只是为其拥有民族属性或自身的光彩,最重要的一点是,它还是一种“育人”的方式,不仅可使孩子们从小就懂得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可以培养孩子们自幼就热爱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美好情怀。
如威海市几年前曾荣获“全国第一卫生城”的光荣称号,在对幼儿进行爱家乡、美化家乡,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的教育的同时,我创编出舞蹈《花满小城》。孩子们在欣赏中发现,里面的手绢花几乎都是东北秧歌中耍手绢花的动作。舞蹈的节奏爽朗,情绪红火,构图清晰,调度灵活。当数十只鲜艳的手绢花在舞台上顷刻怒放,孩子们的欢快之心、兴奋之心、喜乐之心得以充分的表露,同时又结合着外来舞蹈胯部的扭动,把民间舞蹈的律动与引进舞蹈的形态,自然贴切的糅为一体,既有民族性,又有现代感;既有地域性,又有时尚味,给孩子们以亲切与清新的感受。孩子们在欣赏中发现:维吾尔族舞蹈《快乐的小铃鼓》是通过击鼓传花的民间游戏活动,来展示出小朋友对民族艺术的无比热爱。一些好的舞蹈,像《我们相聚在北京》的各族儿童,《友谊、和平》的中外小朋友,都以各有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为媒介,引发了幼儿的民舞意识,使中华民族的民间舞蹈之花,潜移默化地植根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为我国舞蹈艺术得以健康发展,撒下了希望的种子。
由此可见,从小引发幼儿的民舞意识,向广大幼儿推广普及民间舞蹈文化,既是一件意义重大又实属不易的工作,离不开指导者细心地研究与耐心地探索。但只要有“几度春秋勤耕耘”的努力,一定会有“月月岁岁绽新花”的收获和喜悦!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5696.html
下一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电视舞蹈节目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