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知识 > 正文

对中国未来青少年艺术教育的展望

崇尚时代,是时代给予我们发展事业的最佳契机;崇尚时代,是时代提供我们施展才能地良好机遇。不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就是当代艺术教育工作者献给时代的最珍贵的礼品。

我曾在给西藏民族院大学生的《舞蹈艺术欣赏》公选课的考试题中出了这么一道题:我国最早的音乐舞蹈学校是什么时候建立的?一位监考老师下来问我:“罗老师,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好像是说,西方的学校艺术教育已经有近500年的历史,而中国的学校艺术教育则只有近100年的历史,我在考场上看了学生们的答案是‘周代’觉得很奇怪,所以,想听听你的解释。”

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的误导,使得连中国人自己都认为,中国的舞蹈历来就只是草台班子的民间艺人对其弟子们进行口传心授的结果,歌舞艺人,归于三教九流之类,哪配得上接受学校教育?

的确,在史书上没有这个提法,在当代所有关于舞蹈史的文献著作中,也没有这个解释,而我在自己的艺术课教学中做出这样的定论,绝非哗众取宠,更不是以讹传讹。其目的就是要让当代的大学生们明白:中国的舞蹈艺术教育原本就远远早于西方,中国的舞蹈艺术原本就是真正的贵族艺术,这是一不可抹煞的历史事实。

且看,《乐舞情韵》一书写道:“周朝建国初期,在周公旦的主持下,建立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宫廷设制了相应的乐舞机构――‘大司乐’(它既是周代中央最高乐舞管理机构,又是最高乐舞官的官名)。其主要任务:一是负责掌管各种礼仪事宜并汇集和整理前人的乐舞,编排了历史上著名的《六舞》(或称《六代舞》);二是负责乐舞教育,即用《小舞》(或称《六小舞》)来教育贵族子弟。” ①

且有,《十三经注疏》中《周礼""乐师》②记载:“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

这里的“掌国学”、“教国子”岂是民间艺人能够达到的境界?并且这里所称的“国学”,本身就是西周时期对中央设立的学校的称呼(大体来说,西周的学校分作“国学”和“乡学”两种。国学是中央设立的学校,有“大学”和“小学”之分。③)。

难道说建立于公元前841年的“大司乐”,其历史功绩和价值不足以与法国路易十四于1661年建立的法国皇家舞蹈学院相提并论?事实上,“大司乐”就是实际意义上的中国周代中央音乐舞蹈学院,《六小舞》就是周王室及其贵族子弟在成长教育过程中的必修课。它的历史功绩是,不仅强化了舞蹈对其社会的政治作用和教化作用,同时也标志着中国舞蹈艺术具有了技能训练和形体训练功能的开始。

与此同时,“周公以‘六艺’为启迪贵族子弟仁慧之几微”,④所谓“六艺”即:

“礼”是政治思想、道德礼仪教育;

“乐”是音乐、诗歌、舞蹈三位一体的艺术审美教育;

“书”是历史知识、历代君主治国经验的教育;

“数”是自然知识与科学知识的教育;

“射”即学习骑马射箭,既是强身健体,又是训练作战本领的技能教育;

“御”是驾御车马的本领,也可说是领兵打仗的帅才教育。

瞧,这简直就是我国古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的最高体现。

而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不仅将西周的“六艺”教育思想继承下来,并且在其首创的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体系中,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扬光大,创立了中国教育的美育思想。

他在《论语述而》中阐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把美育看作是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并且是高于其他教育的教育。他认为缺少了美育,教育就是不完全的,就不能够使人格精神进入更高的境界。

我在这里滔滔不绝的“说古”,实质是为了“道今”。因为,我们今天在这里所探讨的艺术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并非是完全意义上的新创。中国古代的孔子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就已经提出了“艺术教育具有美育作用”的思想论;而古希腊的柏拉图在仅比孔子晚一百多年的时期又提出了“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的哲学观。所以说,我们所希望建立起来的新的艺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应是中国传统的美育思想和西方传统的教育理念,在现实意义上的继承和突破,从而使我们重新建构一个全新的当代艺术教育思想体系。

2 0世纪80年代,由美国盖蒂艺术教育中心推出的“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Discipline-Basde Art Education,简称DBAE)的思想和理论,就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艺术教育观念进行的质的变革和量的突破。它一改西方传统的“自我表现中心论”的艺术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在学生艺术创作活动中,增加了艺术史、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等艺术学科知识;并且,在不同形式、不同性质、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艺术教育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有机的联系。DBAE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将普通艺术教育与艺术修养、审美教育与整体文化素质培养结合起来的当代艺术教育思想。它所提出的,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艺术教育旨在养成一种艺术理解力,其教育内容必须来自4个成熟的学科,即艺术创作、艺术史、艺术批评和艺术哲学;并且强调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以艺术史和当代优秀的艺术作品为核心的理论,在学校艺术教育和社会艺术教育,学校专业艺术教育和学校非专业艺术教育之间建立起了一座互为依存,互为弥补,相为沟通的桥梁。

而我国的艺术教育现状,缺少的就是这座桥梁。从文化艺术产业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的艺术教育还没有很好地认识到艺术生产者和艺术消费者,这两者之间的根本利益关系;还没能准确地确立艺术教育在不同形式、不同性质、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等方面所面临的教育宗旨和培养目标。因此,才会造成今天这种业余舞蹈教育拼命要在技术上向专业舞蹈教育看齐,而忽略了人文思想的渗透和美育思想的熏陶;师范舞蹈教育则以能培养出优秀舞蹈演员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检测标准,而忽略了作为艺术教育者应该具备的艺术史、艺术理论和整体文化素质的学习和培养。为此,如何建构起我们自己的艺术教育系体系,使我国的学校艺术教育和社会艺术教育,学校专业艺术教育和学校非专业艺术教育在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中,建立起一个循环的、良性的互动关系网络,从而推动我国的艺术教育事业向世界艺术教育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才是我们应该深入探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过,令我感到非常欣慰的是,今年5月底,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的书架上,意外的发现了一本虽然很薄,但我却觉得它的分量很重很重的小册子――《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标准》)④。离开普通高中的艺术课教学岗位已经近两年半了(我曾经是西藏民族学院附属中学的副校长兼高中艺术课教师),回想我从1996年9月开始,在这所学校为高一、高二的学生开设《艺术与艺术鉴赏》这门课程,完全是凭着自己的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感和对青少年艺术教育的满腔热诚,自设大纲,自编教材,整个教学过程,确切地说,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然而,直到我离开普通高中的艺术教育岗位,也没能看到这样一本贯穿着中国艺术教育新思想和新理念的国家政策性的艺术教育准则。我当时读着它,真的是热泪盈眶了。尽管,在中国现行高考制度的影响下,它的具体实施是否能够落到实处;尽管,在我国大多数的普通高中的艺术教育师资是否能够胜任这一标准的要求,都还是个未知数。但是,《标准》本身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以及内容模块的教育指导思想,足以让我看到了,中国青少年艺术教育事业的明天充满希望。

《标准》在其前言中明确指出:“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的感受、想象和创造等能力,已成为促进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与之相对应,艺术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强调:“艺术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并把它提到了“艺术教育是其他任何教育无法替代的”认识高度。

并且,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高中艺术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高中阶段的艺术课程坚持义务教育所确立的艺术教育综合方向,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不断拓展艺术学习的领域和空间,注重学生综合艺术能力和审美水平的提高。在学习内容和方法上,更加突出时代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并进一步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现实生活的联系。”

并此而制定出了高中艺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促进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坚持综合化的课程方向

(三)采用具有时代性、丰富性的课程内容

(四)建构灵活、多样、富于探究性的艺术教育模块结构

(五)倡导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相统一的学习方式

(六)强调运用多元、互动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

就舞蹈艺术这一门类来说,在《标准》中设立了以下四个选修模块:

第一,身体表达的艺术(它能使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的达到最充分的认识)

第二,舞蹈即兴表演(它是让学生深刻理解艺术与情感的关系的最好方式)

第三,舞蹈与服饰(它是引导学生了解艺术与文化的渊源关系的有效途径)

第四,乐舞与身心健康(它是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的最直接的阐释)

并且在每一个模块中,都制定出了详细的内容标准,对普通高中艺术教学起到了纲领性的指导作用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