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新闻 > 正文

经典作品《流浪者之歌》湖北剧院上演


幽咽的格鲁吉亚民歌,金灿灿的稻米瀑布,还有匍匐的舞者,都像一个谜,吸引着观众的眼神。昨晚,台湾著名舞团“云门舞集”在湖北剧院亮相,带来了经典作品《流浪者之歌》。尽管它在形式上美到极致,但观众对舞蹈的内涵褒贬不一。



舞台一角,一位身披袈裟的舞者静静伫立在舞台的一角,他像佛陀一样低眉颔首,双手合十,在他的头顶,一粒粒稻米窸窸窣窣有如沙漏般落下,在他脚下渐渐堆积成一座金黄的小山丘。一个沧桑的男声悄悄唱了起来,没有歌词,只是拖着长长的调子吟哦,百转千回的声音如同一道暗流,让金黄色的稻米也随着这暗流涌动,在舞台上蜿蜒成河。

一队手持木杖的舞者们行进在稻米中,他们时而缓步挪移,时而急纵如狂,扬在空中的手臂呈现出美丽的线条,交叉的木杖如同大树遮蔽了天空。突然,他们回身扑向满地的稻米,翻腾、挣扎,激起的米粒如碎金溅落。而后舞者们捧出火,圣洁的表情和缓慢的节奏,好似在举行一场祭礼。

寂然间,一道黄金色瀑布从天而降,来不及细看。一名赤身的舞者冲进金黄的稻雨中,一个翻滚,他将一捧稻米扬至半空,画出一道美丽的金色弧线,犹如灿烂的礼花,灼伤着观众的眼睛。在这怒放的礼花之下,人们似乎能看到舞者肌肉下血脉的贲张,听见了他深沉的呼吸。

演出中,有观众沉醉,有人拼命忍住咳嗽。唯一不变的只有那位静立着的僧人,金黄的稻米依旧一粒粒落下击打着他,仿佛时间都在这里静止了。当所有的激情挥洒完毕,舞台上恢复了最初的宁静。一位舞者手持长耙来到舞台中央,慢慢在满台稻米中画圆,一圈,又一圈,一个清晰的同心圆如同水波一样悄无声息地扩散开来。稻米上那些舞者手足踏过、身体翻腾过的痕迹,被这个巨大的圆慢慢覆盖,仿佛刚才那激烈的一幕根本就不曾发生过。这时,许多坐在低处的观众都忍不住站起身来,往舞台上张望。



这是一场要求十分严格的演出,不允许拍摄,也没有喧哗,迟到者在15分钟后就无法入场。而武汉观众意外地经受住了考验,贡献了近年来最安静的演出现场。不过,在记者的采访中,对于舞蹈的理解和感受,观众却有很大分歧。

上班族周小姐早就听闻过“云门舞集”的盛名,此次抱着“朝圣”的心态来看,多少有些失望:“《流浪者之歌》已经把形式之美做到了极致,金黄的稻雨、精致的灯光,还有婉转的民歌都十分动人,但我就是无法全情投入,单就舞蹈而言,还是无法走进我的内心。”

刘先生直言自己“没看懂”,而王小姐甚至在最初的一段表演中睡着了一小会儿,“圣洁的歌让人觉得十分放松,画面也很美,但是真正想表达什么,我并不清楚。”一位中年男士认为舞蹈很压抑,“感觉到灵魂的挣扎,很痛苦,可能林先生想做一个安静的节目,但是在如今的社会,我们的心安静不下来。”

   不过,仍有一些观众收获颇多。一位年轻女观众特意从北京赶来武汉看演出,“有一种在流浪的途中看《流浪者之歌》的感觉,看着舞台上的舞者们,我觉得清洁了自己,也找了一些答案。”一位女孩还激动地列出了一大堆词汇:“我看到了人的一生,苦难、挣扎,黑暗中的探索,解脱,很温暖的感受。”

在散场后的交流中,一位年轻男观众称,在《流浪者之歌》中看到了很多西方现代艺术元素,还列举了一大串戏剧名词。更有一位音乐学院的女学生称,“云门舞集”将影响中国乃至东方现代舞的发展趋势,这些大帽子让“云门舞集”的创始人林怀民连说“吓坏了”。他转身要求拉开大幕,让观众们看到了工作人员们跪在舞台上收拾稻米的场景:“舞台上的都是幻象,这才是最真实的。”


“有时候我想,如果有一天我走了,只能留下一个作品,我希望就是《流浪者之歌》。”昨日中午,在下榻的酒店,记者见到了台湾最牛的现代舞《云门舞集》的领头人林怀民。这位64岁的可爱老头,无限感慨地定义《流浪者之歌》在其心目中的地位;他也笑呵呵地表示,《流浪者之歌》舞者绝对不卖弄技术,而是通过表演召唤观众,让观众感知最内心的东西。



演员:

技术不再是专注的重点

《流浪者之歌》是林怀民舞蹈事业的分水岭——他告诉记者,在此之前,对演员的要求是注重技术的积蓄;而从《流浪者之歌》开始,林怀民要求演员们不再卖弄技术,舞者在台上呈现给观众的是他们的自在,“我要求他们将几小时打坐作为每天的必修课,到后来拳术、太极、书法,这些写意的东西都会融入舞蹈形体中。”


在《流浪者之歌》中,一位饰演和尚的演员甚至需要在台上静立90分钟,“这都是自然的表现,”林怀民表示,“舞者在舞台上是用心跟自己的身体进行对话,所以舞者的动作都非常自在而简单。他们全部都不会睁开眼睛看观众,这样有趣的事情从来没有人尝试过,但是我们做到了!”


云门舞集成立了36年,被视为台湾第一支职业的舞蹈团队,同时也是华人地区出现的第一个现代舞团,“当时台湾基本没人知道现代舞是什么东西,”,林怀民说,在成立“云门”时他没有被任何关于现代舞的程式限定,“一开始我就知道可以失败,我不想做某种西方舞蹈的复制品。”于是,林怀民从最擅长的入手,将中国戏曲元素融合到现代舞,有了1975年创作的《白蛇传》,以及之后的《薪传》、《红楼梦》。


现在林怀民每两年会出两到三个新作品,“我希望每个舞都长得不一样。现在的舞蹈作品,就提供给观众在生活里从未遇到的经验。”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