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知识 > 正文

中国原创歌剧的晚会色彩令人担忧

       综观刚刚落幕的第二届中国歌剧节
中国原创歌剧的晚会色彩令人担忧
日前,由文化部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歌剧节在武汉圆满闭幕。中国交响乐团、河南演艺集团出品的《木兰诗篇》获得“大奖”。湖北省歌舞剧院的《八月桂 花遍地开》、江苏省演艺集团的《运之河》、辽宁歌剧院的《雪原》、重庆歌剧院的《钓鱼城》、武汉歌舞剧院的《高山流水》、陕西歌舞剧院的《大汉苏武》获得 “优秀剧目奖”。中央歌剧院的《女武神》、上海歌剧院的《阿蒂拉》获得“优秀表演奖”。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湖北歌舞剧院的《八月桂花遍地开》独揽七项大 奖,成为本届歌剧节的一大亮点。
《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部农民革命题材的作品,歌剧围绕桂花这个中心角色,塑造了唐家兄弟、唐母、哑叔等鲜活形象,并以唐剑啸、唐剑豪二人截然 不同的政治观点(一个是共产党,一个是国民党)为由,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斗争。最后,得知自己真实身世的桂花,面对心爱的人被杀害的情景,依然举起了他留下 的苏维埃牌匾,坚定地投身到汹涌的革命浪潮之中。
江苏省演艺集团的《运之河》以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故事为中心,提出了历史与哲学的思考,用艺术的手法表现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运之河》音乐壮丽、舞美绚烂,是一部气势恢弘的作品。
辽宁歌剧院的《雪原》是一部抗战题材的作品。它以东北军中的先进分子加入抗联打击日寇为核心,歌颂了佟铁、盛雪、马母等不屈的抗日英雄,并以此纪念那些为革命牺牲的英烈。该剧题材有意义、音乐有突破、舞美有亮点,是抗战题材歌剧作品中的佼佼者。
武汉歌舞剧院的《高山流水》是一部与众不同的作品,它不似其他歌剧那样宏伟壮观,亦没有豪华绚烂的舞美效果。整部歌剧采用的是“诗化”的音乐语 言,用内在、雅致的情调,叙述出伯牙、子期“以琴相交”,“以乐为友”的邂逅偶遇,巧妙地揭示出“知音”难觅的道理及“天人合一”的道家境界。
陕西省歌舞剧院的《大汉苏武》,是一部宏伟壮丽的大歌剧。它以汉代苏武出使匈奴,北海牧羊19年的经历为内容,以庞大的戏剧结构和细腻的音乐手 法,将这一悲壮史实很好地展现出来。剧中苏武、李陵、索仁娜、汉武帝、单于等角色塑造得栩栩如生。整部歌剧音乐形象鲜明,人物性格可信。
中央歌剧院演出的瓦格纳歌剧《女武神》及上海歌剧院演出的威尔第歌剧《阿蒂拉》,共同获得了歌剧节的“优秀表演奖”。歌剧节上,他们分别以超群的唱、演、奏实力,为评委和观众演绎了经典之作的非凡魅力。
还有一些剧目获得了其他奖项,例如:甘肃省歌剧院的《貂蝉》、中国歌剧舞剧院的《苏武》、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团的《彝红》、江西省歌舞剧院的 《回家》、山东省歌舞剧院的《赵氏孤儿》、湖南郴州五岭歌舞团的《以青山的名义》等获得了“剧目奖”,中国歌剧舞剧院的《白毛女》、中央音乐学院的《阿依 达》获得了“表演奖”。此外,若干名编剧、作曲、导演、舞美、演员获得了优秀导演、优秀编剧、优秀音乐创作、优秀舞美、优秀演员奖等。
第二届中国歌剧节,既是展示中国原创歌剧和国外经典歌剧创演水平的平台,又是一次全国歌剧行业的大会演。在这次大会演中,人们不仅看到了近年来我国原创歌剧的进步,同时也感受到了我国原创歌剧事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
一、编剧“粗糙化”。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很多剧本情节不清晰,逻辑不通顺,人物塑造“莫名其妙”,歌词文字缺乏诗意,整体上给人仓促潦草 的感觉。例如《彝红》中的情节逻辑,《貂蝉》《八月桂花遍地开》中的人物塑造,《运之河》《雪原》中的歌词设计等,都有较为明显的问题,一句话,缺乏精雕 细刻、细致入微的创作精神,是现今剧作者们的普遍通病。
二、导演“外行化”。如今中国原创歌剧的导演基本上都是歌剧外行。他们分别来自话剧、舞剧、电影、晚会等其他艺术门类,在歌剧艺术规律、音乐专业技法上有所欠缺。一些导演仅凭“想入非非”而“扭曲”歌剧,使导出的歌剧“似是而非”,令观众难以接受
三、作曲“形式化”。我们的歌剧作曲家在写作歌剧时,很少有人能够以独立的风格和音乐的流畅感取胜,大多数都是在冒进中“僵化”地使用技巧,致 使歌剧中的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乐队部分未能得到自由的“释放”。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原创歌剧,最后都是全场高唱一首主题歌,直至演员谢幕完毕才 结束。如此的“形式化”,似乎已经成为部分原创歌剧的一种不可改变的定式。
四、舞美“渲染化”。大制作、大排场、大效果已成为我国原创歌剧舞美设计的基本特点。为了不断“推陈出新”,各个剧目的舞美设计纷纷想方设法改造舞台,一时间写实、写意、LED一哄而上,全然不顾音乐的目的性和观众的反响。
五、制作“快餐化”。为了实现利润更大化,一些歌剧制作者开始让歌剧创作进入“车间流水化”,一些作品在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内就匆忙完成,粗制滥造比比皆是。试问,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创作者如何能写出细致的作品?这不是歌剧的“庸俗化”又是什么?
导致以上这些问题出现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功利主义”思想。创作者把心思放在了作品之外,因而,当满带着晚会色彩的一部部“歌剧”翩然而至时, 人们看到的是大型“歌舞剧”和“舞歌剧”。扭转偏离的方向,加强歌剧本体化的研究和实践,是我们当下特别要注意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方向正确,我们的原 创歌剧才能步入成熟,才能最终赢得辉煌。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