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实的舞蹈 反讽“假装的艺术”
- 舞蹈知识
- 2018-11-08
- 305
参与三个国际艺术节之后返回新加坡首度表演的《假装的艺术》,是“O”剧场当代舞蹈团两位年轻编舞罗佩思、王彬勤细读美国作家劳伦斯·怀特德-弗莱的同名著作后,从中挖掘灵感编创的,寄托了她们的女性观点和对现实的讽喻。
王一鸣/报道
若要讨论现代舞和文学有什么联系,除了那些改编、搬演自文学名著的舞剧,实难得见与文学发生干系的本地现代舞,但“O”剧场当代舞蹈团艺术总监陈君明,却从美国作家劳伦斯·怀特德-弗莱( Laurence Whitted-fry)的《假装的艺术》(The Art of Faking It)中得到快慰,“逼”自己团里的两位年轻编创者罗佩思、王彬勤细读完这本书之后,从中挖掘灵感,编创了与原著同名的现代舞作——《假装的艺术》。
“说是从书中找到一些思绪,但文学作为高度提炼的现实生活,我倒更愿意说是从生活中得到撞击的;这本《假装的艺术》说到底,也是非常紧贴生活的一本书,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假装的艺术’,而艺术如果与生活相比较,本质上却是最要不得假装的,最不能被假装的。我一直劝诫团里的青年编舞和舞者们切实从生活中获取养分,而不是让编创和表演浮于表面现象,一定要真,这是我希望年轻艺术工作者们深刻体会并用心实践的。”陈君明说。
被物化得最彻底的是女性
《假装的艺术》原著既可以说是一本“工具书”,亦可说是通过传授一系列“装B”方法而达到现实讽喻目的的尖刻作品。作者从电影、话剧、把妹、钓男、美酒、珍馐、旅行、音乐、建筑、健身等社交生活各个方面,教读者该从什么角度切入,怎样假装自己超“懂行”,三言两语就把别人唬住,进而成为一个别人眼中的全才或大师。
读完该作的罗佩思说:“我觉得作者的确把当今的社会生活浓缩到书中,看似荒唐却字字戳中要害。稍把自己的社交经验带入,便会对书中的内容别有认同。形象可以任意更改,经验可以自行伪造,地位可以自己抬高,这一切似乎都不需要完备的知识做后盾了。”
罗佩思更进一步带入自己作为女性艺术工作者的观点,高跟鞋、长裙等意象在作品中出现。她说:“其实被‘物化’得最彻底的就是女性,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地位有多低,就代表着她们在这个虚有其表的环境中物化程度有多高,一部分女性频频以物质来掩饰和伪装自己,这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罗佩思质疑:精神与物质、身份与象征,到底什么对女性才最重要,她把自己身为现代女性的困惑和思索全部寄托在《假装的艺术》舞作中。
人际关系成了伪知识的分享
《假装的艺术》由六位舞者组成的全女性阵容呈献,除了罗佩思之外,王彬勤是另一位编舞。
王彬勤说:“从另一个角度看,比起以往,人人都可以成为某种专门的‘知识分子’或者‘享乐专家’,这在此刻似乎成了一个趋势。对于很多话题,你不需要有精深钻研,掌握几个关键词、撂下几句术语,一点点皮毛就能拉近人与人彼此之间的关系,如果你从这个层面来分析人际关系,会不会觉得这人际空洞得可怕?那几乎不是心的交流,而是一种‘伪知识’的分享,你说可不可笑?”
反映在舞蹈上,王彬勤说风格是写实而幽默的,但全长60分钟的作品,怎么让观众看得投入,又不会嫌弃太长,她的确伤了一番脑筋。“最后,我们决定让舞台变成一个非常具象化的舞台,舞蹈当然是最重要也是主要的表现手段,但我们把生活也搬上了舞台,这就是生活化的演绎,有剧场元素、有表演成分。我在澳洲念书时,看过的很多舞蹈表演,都有丰富的跨界元素,舞者突破了纯粹舞蹈的局限,把戏剧等跨媒体元素放之于舞蹈中。”
从2008年开始涉猎编舞的王彬勤,表示编舞让原本作为舞者的自己看到了现代舞编创者的责任所在——吸引观众,投入艺术。她说:“以前的确光顾着跳,忽略了观众的理解能力;但通过编舞,让我不得不把自己放在观众席里,较为宏观和全局地看待一个舞蹈作品,艺术表现和美感渲染固然重要,若凝聚不了观众的注意力,忽略了观众的理解力,作品就不是全然成功的。怎么让舞蹈在普通观众中找到新的生命力,是我以后该继续思考的。”
参加三个国际艺术节后返新表演
陈君明在评论两位“弟子”此次在《假装的艺术》中的表现时,说:“这个作品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过去这一年来慢慢长大的,我想她们在这长达一年的编创过程中体会到艺术创作的艰辛历程,在三个国际艺术节上表演之后,返回新加坡首度表演的《假装的艺术》,要让大家看到这些年轻艺术人的被生活淬炼出的纯与真。”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6429.html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