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芭《红色娘子军》献演艺术节
- 舞蹈知识
- 2018-11-08
- 302
11月16日至17日,由中央芭蕾舞团首席演员张剑和主要演员鲁娜担当主演的《红色娘子军》,作为第十四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项目,将亮相上海文化广场。
1964年,中央芭蕾舞团让女舞者换下白纱裙、脱下芭蕾舞鞋,绑起小腿、穿上军裤,对西方古典芭蕾进行了一次完全“反叛”。48年来,已先后由五代舞者主演。
此次《红色娘子军》来沪,共有60余人参演,舞者基本都是80后。1996年进中央芭蕾舞团的张剑,从2000年开始跳琼花这一角色,她表示如今的版本“和1964年最初那版没有太大差别”。张剑介绍说,该剧从化妆、服装、道具和用光上都会力求还原原版要求。比如,该剧布景所使用的图案和颜色,服饰的质地和设计,都会保留1960年代中国美术特色;女演员化妆时也会注意在脸部打上较深的底色等细节都会体现故事背景发生在海南的特征。不过剧中个别段落还是做了一些修改,比如第二幕琼花诉苦、看红旗这段,配乐就改用了小提琴,舞蹈动作上也做了一些调整。
记者了解到,中芭每位演员从进团第一天开始,就要练习娘子军中的不同动作,“这是最基本的训练。”而因为国家大剧院现任舞蹈艺术总监赵汝衡(中芭前团长)和中芭团长冯英都曾扮演琼花,她们对中芭演员参演这部戏,都会在动作和表情上提出一些要求,“但每个人对角色的理解还是不一样的,我们从她们那吸取经验后,还是会加上自己的顿悟,让人物渐渐丰满起来。”张剑说。
因受时代氛围浸染影响,该剧不管是动作还是表情,都饱含略显夸张的激情。这也成为困扰中芭演员最大的问题,“动作和技巧都不会有太大问题,”张剑说,最难的是演员没经历过战争场面,要在情绪上表现那个年代的革命激情,会有理解上和想象上的困难,“我们通过影像资料来找当时的感觉。不过,要我们完全拷贝那代人的表演方式,不太现实也不太可能,观众也不见得会愿意接受。”
从技术难度上看,《红色娘子军》比中芭另一部参演艺术节的现代芭蕾《牡丹亭》更耗演员体力。因为剧中所有人表演都绷着劲、提着气,有很多绷直大腿的旋转和跳跃动作,跳起来很辛苦,“融入角色后倒不觉得很累,我们会跟着人物的情绪变化走。”张剑说,为了塑造这样一批舞台形象,每一代中芭演员都必须去部队军训,“最开始我们表演出来的感觉,有人说‘只像娘子不像军’。”中芭便在2004年送80名演职员参加了为期十天的“重走娘子军路”的活动,“那次训练对我们理解角色相当有帮助,毕竟舞刀弄枪对女生来说还是难度较大。军训后,我们对怎么用刀枪、怎么站军姿都有了概念,表演上也像换了个队伍。”
《红色娘子军》既有西方古典芭蕾舞的技巧,也有很明显的中国元素,比如,第一场琼花独舞就使用了“穿翻山”、“倒踢紫金冠”等中国舞动作,“中西融合很恰当,没有太大区别痕迹。”不过最开始去国外演出时,中芭还是会担心这部过于中国化的戏不易被老外接受,但演出效果往往都出乎他们的意料,“国外观众不仅能接受,还相当喜欢。他们喜欢新鲜事物,而恰恰这部剧的舞美、音乐、舞蹈编排都让他们感觉新鲜。”
现在,不管推出多少新剧目,《红色娘子军》都是中芭每年演出场次最多的戏,“它就是我们的看家戏,就像上芭的《白毛女》一样。”虽然常跟团在外表演,但一旦跳娘子军,对这部戏的熟悉程度,让他们随时都能跳起来,“拉起来就能跳,这部戏已融进我们的骨子里。” 张剑笑着说。
1964年,中央芭蕾舞团让女舞者换下白纱裙、脱下芭蕾舞鞋,绑起小腿、穿上军裤,对西方古典芭蕾进行了一次完全“反叛”。48年来,已先后由五代舞者主演。
此次《红色娘子军》来沪,共有60余人参演,舞者基本都是80后。1996年进中央芭蕾舞团的张剑,从2000年开始跳琼花这一角色,她表示如今的版本“和1964年最初那版没有太大差别”。张剑介绍说,该剧从化妆、服装、道具和用光上都会力求还原原版要求。比如,该剧布景所使用的图案和颜色,服饰的质地和设计,都会保留1960年代中国美术特色;女演员化妆时也会注意在脸部打上较深的底色等细节都会体现故事背景发生在海南的特征。不过剧中个别段落还是做了一些修改,比如第二幕琼花诉苦、看红旗这段,配乐就改用了小提琴,舞蹈动作上也做了一些调整。
记者了解到,中芭每位演员从进团第一天开始,就要练习娘子军中的不同动作,“这是最基本的训练。”而因为国家大剧院现任舞蹈艺术总监赵汝衡(中芭前团长)和中芭团长冯英都曾扮演琼花,她们对中芭演员参演这部戏,都会在动作和表情上提出一些要求,“但每个人对角色的理解还是不一样的,我们从她们那吸取经验后,还是会加上自己的顿悟,让人物渐渐丰满起来。”张剑说。
因受时代氛围浸染影响,该剧不管是动作还是表情,都饱含略显夸张的激情。这也成为困扰中芭演员最大的问题,“动作和技巧都不会有太大问题,”张剑说,最难的是演员没经历过战争场面,要在情绪上表现那个年代的革命激情,会有理解上和想象上的困难,“我们通过影像资料来找当时的感觉。不过,要我们完全拷贝那代人的表演方式,不太现实也不太可能,观众也不见得会愿意接受。”
从技术难度上看,《红色娘子军》比中芭另一部参演艺术节的现代芭蕾《牡丹亭》更耗演员体力。因为剧中所有人表演都绷着劲、提着气,有很多绷直大腿的旋转和跳跃动作,跳起来很辛苦,“融入角色后倒不觉得很累,我们会跟着人物的情绪变化走。”张剑说,为了塑造这样一批舞台形象,每一代中芭演员都必须去部队军训,“最开始我们表演出来的感觉,有人说‘只像娘子不像军’。”中芭便在2004年送80名演职员参加了为期十天的“重走娘子军路”的活动,“那次训练对我们理解角色相当有帮助,毕竟舞刀弄枪对女生来说还是难度较大。军训后,我们对怎么用刀枪、怎么站军姿都有了概念,表演上也像换了个队伍。”
《红色娘子军》既有西方古典芭蕾舞的技巧,也有很明显的中国元素,比如,第一场琼花独舞就使用了“穿翻山”、“倒踢紫金冠”等中国舞动作,“中西融合很恰当,没有太大区别痕迹。”不过最开始去国外演出时,中芭还是会担心这部过于中国化的戏不易被老外接受,但演出效果往往都出乎他们的意料,“国外观众不仅能接受,还相当喜欢。他们喜欢新鲜事物,而恰恰这部剧的舞美、音乐、舞蹈编排都让他们感觉新鲜。”
现在,不管推出多少新剧目,《红色娘子军》都是中芭每年演出场次最多的戏,“它就是我们的看家戏,就像上芭的《白毛女》一样。”虽然常跟团在外表演,但一旦跳娘子军,对这部戏的熟悉程度,让他们随时都能跳起来,“拉起来就能跳,这部戏已融进我们的骨子里。” 张剑笑着说。
本文由bosco于2018-11-08发表在舞蹈吧,欢迎舞友加入QQ群:685936921。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6454.html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6454.html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