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知识 > 正文

摘取历史文化明珠 民间音乐舞蹈之瑰宝

摘取历史文化明珠
漫长的历史,多方的地域,孕育和赋予谷城悠久的历史民间文化,而谷城历史民间音乐舞蹈,又是谷城历史民间文化中璀璨的明珠。湖北省群众文化副研究员、音乐家协会会员蔡志国,孜孜不倦地挖掘、整理、研究和传承谷城历史民间音乐舞蹈,他穷30年之工的沤心沥血之作、一部研究谷城历史民间音乐舞蹈的专著《楚风古韵》,近期由北京的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向世人展示了从几千年的古楚文化中吹之歌之舞之蹈之一路而来的民间音乐舞蹈。
1981年9月,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舞协发出编辑出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的通知;1987年,蔡志国承担起被列入国家艺术学科“六五”及“七五”计划的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民间器乐曲集成》的谷城卷挖掘、整理工作,主编谷城县民舞、民器两套集成卷本。为此,他认真研究谷城地理、历史、生活、民俗、审美情趣等,反复阅读清末民初的《谷城县志》,还到省图书馆查阅史料,又多方走访谷城民间文化艺人,为自己撰写谷城民舞、民器两套集成卷本掌握了更详实的资料,最后他把目标锁定深藏在谷城西南山区的历史民间音乐舞蹈申报的民舞《高公喜神》和民器《南河套曲》,得到专家称赞。
楚风古韵今犹在
蔡志国认为流传在南河流域的民间文化瑰宝《南河套曲》,是古代用于祭祀、朝会、宴飨以及出兵壮行或征战凯旋的鼓乐,起到请神灵驱邪鬼保平安吉祥、壮军威鼓士气争旗开得胜的作用,根本不是今天外行人所说的“吹喇叭娶媳妇的山村礼乐文化”,也不是“迎宾礼仪、迎亲启程、迎亲途中、娘家发亲、拜堂成亲、喜酒宴会的婚礼迎亲演奏的曲牌”。
通过研究,蔡志国得出结论,《南河套曲》的精典是《大开套》,它有打雕、点将、大开门、报状台、浪里白、大团圆等7个曲牌。整套套曲是由多首曲牌依固定顺序联缀而成,以慢、中、快的速度特点贯穿。慢板部分具有音乐呈示性意义;中板部分因速度变化给旋律造成新的动向音乐的展开和反复;而在尾部则以快速的乐曲造成情绪激奋而成为全曲的高潮。演奏《大开套》非常隆重,先吹三阵牛角号,以驱邪压惊、呼唤神灵,这也是宣布祭典隆重开始;接着数十支装着火药的火铳齐发,此时大号仰天直吹,乐曲即正式开始,大堂鼓由轻到重、由慢到快击三阵,音色高亢明亮的大唢呐吹3句引子,从而全曲展开,气势磅礴,场面宏伟。从乐曲的演示,可联想当时旌旗招展、刀剑林立、战马嘶吼的壮观场面,由慢至中速循序进入打雕、点将、大开门、报状台、浪里白、大团圆,听后让人心潮澎湃,斗志昂扬,而不是有人错误地认为“这是山村礼乐文化”。
蔡志国说,《南河套曲》是独特的古楚风韵吹打乐,这可以从曲牌名字和乐曲内容上十分清楚地看出。《大开套》、《小开套》都是独立的成套的曲子,而不是单曲。套曲结构严谨,根本没有溜子曲。“打溜子”在套曲中是不存在的,曲牌的转换由锣鼓节制。《十二个半》是“武曲子”,它是属于散套套曲,其特点是在曲牌联缀的取舍上具有一定的自由灵活性;在速度上也比较灵活,锣鼓的应用可简可繁,甚至可以插入较多的完整的锣鼓段。
民间音乐舞蹈之瑰宝
23年前,蔡志国为挖掘、整理谷城民间文化遗产“民舞”、“民器”等,既找能吹会说的,也找不会吹能说的各种民间艺人。如居住在海拔1500多米赵湾乡青龙山地区的王明古,就是不会吹却能说的民间艺人,他滚瓜烂熟地介绍了祭祀舞《喜神》,对蔡志国挖掘民间音乐舞蹈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喜神》是原始的巫舞,属原始的民间宗教。这种祭祀舞蹈,除了精心安排的香、烛、祭品外,还特别重视在神前作各种精彩的民间文艺表演,如歌舞、杂技等。在《喜神》里,颇具规模的吹打乐班子演奏着“套曲”,随同高公师一起“拜五方”,由此可见南河套曲与巫舞是相关联的。同样是请神、敬神、降妖、驱邪,他们的表演达到了娱神又娱人的极致境界。
蔡志国历经4年艰苦努力,主编了谷城县“民舞”、“民器”两个卷本,出色地完成了两套集成,民器集成中的中型套曲《大开套》被选入民器集成国家卷。1991年11月,他主编的《谷城县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被省文化史志办公室评为二等卷本,在1999年2月又被省文化厅、省民族宗教委、省文联联合授予“湖北省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编纂成果二等奖”。完全可以说,没有蔡志国就没有《南河套曲》之再生和“民舞”、“民器”两个卷本。
蔡志国为谷城、为湖北送上了荆楚历史民间文化精品,也为荆楚的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后人学习、研究和弘扬荆楚历史民间文化和民间音乐舞蹈的瑰宝。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