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绎为一段不可复制的历史传奇
- 舞蹈知识
- 2018-11-08
- 858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红色艺术的巅峰之作,它承载了几代人的历史记忆。从建国15周年的《东方红》,到建国35周年的《中国革命之歌》,再到建国60周年的《复兴之路》,中国红色经典艺术走过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历程……
周恩来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总导演
形式来概括地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革命的历史,还处于探索阶段,有相当的难度。正如周恩来所说:“史诗要用史诗的写法,它不是写故事性的剧本,是粗线条的,又要很深刻,能打动人。”从内容取舍来:说,要把中国人民革命这幅宏伟的长篇历史画卷浓缩在一方小小的舞台上,只能粗线条地勾勒。但如果处理不好,粗线条的勾勒往往容易流于平板、单调,成为某种政治说教收不到深刻、动人的效果。为此,周恩来指出:“中国革命本身就是一首壮丽的史诗,是一个伟大的创作。文艺工作者要从中学习些名堂出来,这次要努力做到用艺术形式将这首史诗再现在舞台上。”
为了使《东方红》的创作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周恩来一方面或亲自或请熟悉党的历史的中央、军队方面的负责人,给编创人员作党史报告;另一方面,在具体创作中一一进行指导、纠正。
在把握历史本质的前提下,周恩来十分注重细节的真实。在表现红军长征一场中,如何正确表现红军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当时有些争议。有人主张统称为红军就行,有人认为只提中央红军就可以。周恩来不同意这样处理。他说,张国焘虽然很坏,但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是好的,不应歧视。毛泽东也同意周思来的看法。后来,三个方面军都表现了,欢庆三个方面军会师的歌也是周恩来亲自改定的。
《东方红》筹备缘起
《东方红》的创作过程,已经被演绎为一段不可复制的历史传奇:三千七百多名文艺工作者,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完成了总体筹划、文学创作、音乐创作、舞蹈编排、舞美设计、演员合演等一系列高难度、高强度的步骤,创造了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迹。
奇迹是怎样创造的?高层领导人为什么能够有决心、有魄力,在距离国庆这么短的时间内,在没有任何准备和筹划,甚至没有一部完整的演出台本的情况下,调集如此众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呢?
公开的历史文献记载:周恩来一九六五年一月八日在《东方红》导演团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经提到:“大歌舞的上演比较仓促。它是受了朝鲜的大歌舞的影响,在上海的大歌舞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加工。……我们饮水要思源,不能忘记朝鲜、上海的大歌舞是先导。”明确说明了《东方红》的创作确有所本。
周恩来所说的这个“上海大歌舞”,全名叫做《在毛泽东旗帜下高歌猛进》。这是一部八场十六景的音乐舞蹈史诗,又称“大歌舞”,是上海文艺界为庆祝上海解放十五周年,迎接第五届“上海之春”而创作排练。参加演出者有二千余人,以不同形式的歌、舞表演为主,用幻灯投影作背景,佐以在舞台两侧的大合唱队和舞台前的管弦民乐混合大乐队演唱和演奏,气势宏大。一九六四年七月十三日晚,刚刚从缅甸访问归来的周恩来观看了大型歌舞《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并决定在此基础上进行改编,国庆在北京演出。
另外,在《1964年7月24日周扬关于国庆期间演出大型歌舞〈东方红〉问题的请示》中有记载:“……为了使今年的国庆演出更富有充沛的革命精神和强烈的时代气息,认为可用原上海演出的三千人规模的大型音乐舞蹈节目《在毛泽东旗帜下高歌猛进》为基础进行修改加工,在国庆演出。”———这便是《东方红》筹备的最初缘起。
版本曾有很多变化
一九六四年十月二日,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公演,获得巨大的成功,此后接连在人民大会堂连演十余场,盛况空前。一年后,一九六五年十月一日,电影《东方红》正式公映。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在大多数人的直观记忆中,电影《东方红》是将整个演出完整如实地搬上了银幕,这中间一个记忆的盲点是:电影《东方红》是在经过近一年的修改完善后,在三个月的时间内逐步录制完成的,这期间,全剧在结构上进行了重大调整,在内容上也发生了诸多变化。
受《三千里江山》启发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较为完备和成熟的演出底本,有着上海的成功排演经验,当时的高层领导才勇于在极短的时间内动员数千之众,边修改边创作边排练。从这个角度看,《东方红》并不是一台全新的创作,而在很大程度上一部改编作品。
但是,上海大歌舞是否就是《东方红》的最初源头呢?实际上,上海大歌舞的源头来源于空政的“表演唱”,而空政的“表演唱”又来源于“朝鲜大歌舞”。
原来在一九六〇年,空军司令刘亚楼随解放军军事代表团出访朝鲜,朝方盛情招待并请他们观看了一场由三千人民军将士演出的大型歌舞《三千里江山》,歌舞由朝鲜战争年代的歌曲和舞蹈加工而成,气势磅礴的演出,给刘亚楼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国后,在他的指示下,空政开始着手创作一台以革命历史歌曲为主的歌舞,经过近一年的艰苦筹备,九场十六景的《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创作完成。该剧选取了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时期之间的四十六首革命歌曲,并配以舞蹈表演,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
这部表演唱好评如潮,后又招待演出多场,最终也被完整地拍摄成为电影,流传至今。客观地讲,此时的“表演唱”与后来的“大歌舞”还存在明显的差别。但是,空政的“表演唱”对上海的“大歌舞”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却是毋庸置疑的。
曲折复杂的酝酿和创作过程表明:貌似横空出世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事实上并非一座一瞬间平地而起的大厦,它的创作是建立在空政表演唱和上海大歌舞坚实的艺术基础之上的,从表演唱到大歌舞,再到最终的音乐舞蹈史诗,逐步完成了音乐形式蜕变和艺术内涵的升华。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革命历史歌曲,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最初的几个年头逐步积淀,最终凝聚成为《东方红》这部时代的经典。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6607.html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