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知识 > 正文

舞在民间——读杨丽萍与于振江

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渐已成为文化产业中的大问题。当人们在社会中都在为经济利益而奔波忙碌时,还有人“顽固”地痴守在那片“未被污染的净土”时,总会令我们感动。没有他们,传统文化无以延续,没有他们,阳光将失去一抹色彩。在所有的民间艺人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人,一个是以“孔雀舞”闻名,被誉为继毛相、刀美兰之后的“中国第二代孔雀王”杨丽萍,另一个就是把秧歌植入骨髓被人们称为“青年版周国宝”的于振江。


昌黎秧歌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流传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昌黎县的先民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他们借助那些无拘束的手舞足蹈,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来磨炼自己的意志,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昌黎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昌黎秧歌与唐山等地的秧歌在步伐、花活儿上有着很大的不同,更加注重细节,更加注重个人技巧。昌黎秧歌分四个行当,它里面男性的角色有公子、有丑,女性行当有妞、有擓,但是就是每个具体行当,它又有详细的区别。好比说擓,文擓、武擓,文擓它是一个手,拿团扇(或手绢)一手拿烟袋;武擓是两个手拿棒槌。像这个丑又有文丑、武丑还有花丑,像公子有文公子、武公子,像妞有文妞、武妞,文妞就是动作比较平稳,比较讲究,武妞就是动作较大一些,豪放一些。而花丑的动作就更滑稽一些。

“扭秧歌是我自小的爱好,更是我毕生的追求,作为地秧歌的传承人,我会把自己的绝技传授给下一代,让昌黎地秧歌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现年66岁的于振江,是昌黎城关二街人。在他走过的这些岁月里,昌黎秧歌已经伴随了他整整57个年头。在这57年里,他不仅继承了传统的昌黎秧歌曲目,并在演出中不断摸索,排演新的曲目,收徒授艺,使昌黎秧歌得以发扬、得以传承。几十年对秧歌的不懈追求,精彩演绎,也让老人获得了各项辉煌荣誉:1993年荣获秦皇岛市文化局耀华杯表演奖、1994年2月在河北省首届业余“舞星”比赛中表演舞蹈“老少乐”被评为“十大舞星”、1994年9月在全国中青年健身舞比赛中荣获“兰花”奖、2006年被评为昌黎县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先进个人。同时他还参加过全国舞蹈大赛、河北省民间艺术节表演、中央七台表演晚会、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秦皇岛国际艺术节等重大节目的演出,让昌黎秧歌踏上了全国各地的“舞台”。2008年,于振江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昌黎地秧歌代表性传承人。


于振江的秧歌天赋是在9岁时被发现的。从9岁起,年幼的于振江便在姥姥家生活,逢年过节时,村村都要扭大秧歌,而那彩扇翩翩的大秧歌,一下子就迷倒了少不更事的于振江。受不住“诱惑”的于振江便时常跟着他们扭上一段,没想到竟有模有样,尤其是表演丑角,,引来了许多行家的称赞。大家的鼓励引起了于振江学习秧歌的兴趣,于是,在村里张学明、韩红喜等老艺人的带领下,于振江开始了他的秧歌生涯。11岁时,于振江被父母接到了城里上学。城里的生活并没有断送于振江的秧歌情结,反而更加激发了他的热情。当时城关二街的秧歌在全县最大红火,而且名角儿周国宝、张谦、卢凤春等大多为二街人。在这里,这些大师级的艺人们精彩绝纶的技艺使他叹为观止。舞步、甩扇、纷飞如云的扇子花令他始醉如痴。每逢这些艺人演出,他总是跑去观看,无论演出地点,无论演出时间。回来后照着镜子琢磨着那些优美的扇花、腰活儿,偷学技艺,成了个无师的“门槛汉”。此后,他随周国宝等人多次到唐秦等地演出,所到之处倍受欢迎。

从80年代初期开始,于振江便组织秧歌队伍进行演出,秦皇岛、北戴河、抚宁、卢龙、滦县、丰润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身影。《错中错》、《后老婆打孩子》、《摸杆》等曲目,都成了他的代表作。在老艺人们言传身教的基础上,他又把许多动作进行了改进。如在《摸杆》中,把“瞎子”正面听声改为翻腕点指侧耳倾听,更加的形象化。看到抚宁等地的丑角儿在“扔缨帽”时把帽子甩到腰部甚至更低,既费劲又不美观。他便反复研究,把长帽带换成短帽带,以颈部动作代替腰部动作,如今他连续扔上二三十个也不成问题。这一招儿,成了于振江的经典绝活儿。后来,他又相继创作了《拔牙》、《理发》、《相亲》等一批批优秀曲目,为昌黎秧歌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杨丽萍,云南洱源白族人,生于1958年11月10日。她生活在父母离异的家庭,和两个妹妹一个弟弟跟母亲过。在杨丽萍的童年记忆里,大都与贫穷与歧视有关,但她有一份大多数人少有的快乐态度,从小酷爱舞蹈的她,没有进过任何舞蹈学校,然而她凭借着惊人的舞蹈天赋。在1971年她从村寨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1980年后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是国内第一个举办个人舞蹈晚会的青年舞蹈家。一直以来,人们将这位从深山里走出来的神秘舞蹈家称为“巫女”——一位善于用肢体说话的人,台湾及东南亚的观众更称她为“舞神”。

杨丽萍所舞出的纯净柔美的舞蹈,是特殊的艺术形象、特殊的灵慧气质、在自然原始的人文风貌里孕育出的艺术瑰宝。初看,令人赞叹她的指尖细腕的微妙语言;续看,你会领悟到其舞蹈神韵中含有一份灵气;而再三欣赏时,便可沉淀出一股隽永的心灵之美——在云南遥远的深山里,生活着她和她的族人们,她们依附在大自然里。 从天地交合阴阳协调中获取灵性,致使她对于生命、爱情与死亡具有一种本能而浪漫的意识,从而使她的舞蹈艺术独辟蹊径,自成风格。她是真正的艺术家、创作者、实践者,真正独一无二至情至性的舞者。


杨丽萍式的舞蹈风格,最大胆和成功之处在于她将舞蹈中原本动态的艺术表现形式,转化为静态的,而且她的舞蹈风格又大多源于自然和真实的生活。在杨丽萍的意识中,大自然是最美、最真实、最深刻的体现,通过感悟,她力争用自己朴实的语言去构架人类最美的梦想。所有看杨丽萍舞蹈的人,都会进入她构架的如诗如画的意境,都会情不自禁被她所表现出来的美所动容,她就是这样地酷爱着舞蹈艺术。每当杨丽萍站在舞台上,看似每一次都是在重复她自己,但每一次又都是不同的,因为她每一次的舞动,既是自然的再现,同时又是一次艺术的重生。她在舞台上,有一种深不可测的魔力,一举一动,哪怕是一个休止符,都有如微风从一泓止水上空掠过,寂静的身体里,便有了细浪追逐的声音。她让人动情于自己的感动,自己的发现,她的世界无需用人的语言便能读懂。


在她的作品“云南印象”里极力营造一种云南的生态美,在云南有着这样的一个故事:大自然都是有声音的,小河流水、大山树林、风吹草动、打雷闪电、虫鸣鸟唱,即使是每一片树叶,每一块石头,大地,还有蝴蝶拍打的翅膀,谷子成长的声音,都汇成一曲大合奏。这是自然界的交响乐,也是这个节目里主要演绎的故事。她的舞很纯很纯,离现实的炊烟很远很远,却离我们心灵所渴求的东西很近很近。她的舞总是和“灵”、“魂”有关,借助人们熟悉的意象来表现人的内心境界、空间、梦想和意识活动等等,她的舞总给人以超然、空灵、淡泊、抒情而又自我意识强烈的印象,她是一位真正的“舞蹈诗人”。对于这样一个宛如传递着天地自然生息的神秘使者,一个美丽动人的轻盈身影流泄出丝丝入扣的生命律动,感觉颇为惊人。


都是没有经过专业舞蹈训练的普通人,却都在自己的天赋与努力之下,创出了一番辉煌;都是知道要做什么、不做什么,如何才能给观众最好的舞者;都为了发扬民族艺术,继承民族舞蹈而奉献了自己最最灿烂的青春。正如杨丽萍所说 “任何东西都不会成为束缚,如果你的意念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一切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不管怎样,老人那扭秧歌时矫健的身姿和杨丽萍如水的身段已深深的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而他们对于文化艺术那份执着的追求更令我们年轻一代深深感动!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