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新闻 > 正文

第六届“舞动北京

 

大兴区文化馆老年舞蹈队《新居》

  10月6日晚,北京市石景山体育馆内,由北京二中艺术团50位同学表演的舞蹈《魅力北京》拉开了第六届“舞动北京--群众舞蹈大赛” 决赛暨颁奖晚会的帷幕。这个节目曾亮相上海世博会北京活动周,充分展现了当代北京的亮丽风采。接着,16个节目约400名业余舞者展开了最后的角逐。

 

一直以来,北京市的群众舞蹈活动都是该市群文活动的亮点,已举办5届的群众舞蹈大赛如今已成为北京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群众文化品牌。不久前,由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新秧歌团表演的舞蹈《好戏没散》还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获得了群星奖。

 

作为“我的北京我的家”2010年北京市群众文化年系列活动之一,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局、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北京电视台承办的,旨在丰富广大市民文化生活、繁荣群众文艺创作、打造群众文化原创精品节目和品牌活动的第六届“舞动北京--群众舞蹈大赛”再次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关注,更吸引了北京市各区县、各系统的665个群众文化团队踊跃参加,自7月份开始就在北京各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轰轰烈烈展开,全市约有2.5万余人参与了预赛。

 

人人都是舞者,处处都是舞台

人人都是舞者,处处都是舞台。每一届的“舞动北京”群众舞蹈大赛都突出一个“新”字,新作品、新亮点、新创意、新风貌。与前几届相比,本届大赛参赛作品和人数都有显著增加,可以说,进入决赛的每一件作品都经过了精心创意和反复打磨,整个大赛在广泛群众性的基础上,作品的艺术性和创意性进一步提升。

 

朝阳区安贞街道男子舞蹈队平均年龄63岁,两年多前,这支舞蹈队的成员还都是退休在家的普通人。73岁的孙希任原是北京飞机修理厂的职员,71岁的李根祁原是北京一轻研究院职员,68岁的王润余原是国家发改委的公务员……据说,他们是京城独一家的老年男子舞蹈队,街道舞蹈协会还给他们请了专业老师,每月定期辅导。这次参赛的《二胡声声》就是他们自创的,表现了一群在北京幸福生活的老人们痴迷于二胡,与丝弦结下不解之缘的情景。当听说获得城区组金奖时,老人们高兴得抱在一起欢呼起来。而密云县老干部艺术团金色阳光舞蹈队的队员们则表示,是对舞蹈艺术的热爱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又是舞蹈艺术的熏陶使他们永葆活力与青春。老人不服老,小孩子就更展现出他们活泼的天性。大兴区文化馆少儿舞蹈团的小演员们平均年龄只有8岁,他们参赛的《娃娃鼓》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和成长的快乐。

 

此次大赛充分体现了参与的广泛性,比如老年舞蹈《牙拍舞》就是由社会艺术机构薇峰博艺艺术中心创作表演的。在每次“舞动北京”群众舞蹈大赛中,都有残障人士组成的团队参赛,在这次大赛中,由北京市残联艺术团参赛的《红蜻蜓》是由聋人朋友表演的,用“红蜻蜓”作为一种象征,寄托了他们向往天空、振翅飞翔的愿望。

 

正如专家和评委所说:为什么“舞动北京”群众舞蹈大赛越来越精彩,这是因为每一个参与者面对的生活日新月异。由房山区文化馆青年舞蹈队表演的《加速度》表现的就是北京在奔向世界城市的征途中日新月异、不断加速奔跑的动感风貌;门头沟区文化馆京西太平鼓民间艺术团的《鼓舞太平》表达了京西百姓对今日生活的喜悦之情;通州区文化馆运河之声青年舞蹈队的《跃动的步伐》灵感来源于新兴产业的崛起给古老的运河带来的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大兴区文化馆老年舞蹈队的成员有的是社区文艺骨干,有的是刚刚成为居民的新农民,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好生活,好年景,跳舞最开心。

 

由密云县32名文化志愿者表演的《鞭花乐》是当晚最后一个参赛节目,舞蹈绚丽多变,明快热烈,使得此次大赛精彩开场,漂亮收尾。

 

北京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顾小英、阮兰玉,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教授潘志涛,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罗斌等组成了当晚决赛的评审团。他们表示,群众舞蹈因其群众参与性而影响广泛,因其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而最具生活气息。百姓喜闻乐见,紧随时代步伐,群众舞蹈在时代和生活的土壤里焕发着勃勃生机。群众舞蹈的生命力在于深深植根于火热而丰厚的生活,它表现的是普通人的平凡生活,彰显的是普通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热望。

 

走过6届的“舞动北京”群众舞蹈大赛如同一本书,记载着北京群众舞蹈不断发展繁荣的历程,也如同一个不断延伸的大舞台,呈现着北京百姓生活的丰富与精彩。每一位观看“舞动北京”群众舞蹈大赛的朋友都会为参赛舞蹈的创意喝彩,更为这些群众演员的激情而感动。

 

据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王珠介绍,这次比赛也是为2011年北京市“百姓春晚”和文化部第16届群星奖评选活动发掘资源,打磨作品。“这些扎根于生活的艺术作品最具有群众基础,明年和后年我们还打算举办戏剧、声乐方面的群众团队比赛。”

  (来源:中国文化报)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