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摄影琐谈
- 舞蹈知识
- 2018-11-08
- 290
舞台摄影属于动体摄影,它易学难精,是对摄影者综合能力的考验。摄影者不但要有熟练的技术和敏捷的反应,同时要求摄影者具有一定的音乐和美学修养。笔者近一年多来对舞台摄影产生强烈的兴趣,拍摄了一些作品,分别在《中国摄影》杂志“柯达杯”专业反转片摄影大赛和一些国际摄影沙龙比赛中获奖入选,但仍觉得舞台摄影奥妙无穷,有许多新的想法和技巧等待去尝试。下面是本人关于舞台摄影的一些心得:
除某些商业性或创作性的摆拍需要用中画幅相机外,一般演出的拍摄以35mm相机为主。由于舞台摄影主体移动快,光线多变,自动化程度高的相机更利于抓拍,因而一台自动对焦,自动曝光的35mm相机是舞台摄影的首选相机。
镜头以70-200mm为主,有必要使用遮光罩以降低杂光的影响。定焦镜头具有的大光圈,对舞台摄影的光亮具有很大的适应性。而变焦镜头构图灵活,能够拍出视角丰富的画面,但业余变焦镜头光圈较小,很多场景会得不到理想的快门速度。因而我认为大光圈变焦镜头为首选,如财力不允许,则可以用85mm或135mm等大光圈定焦镜头。如用小光圈变焦镜头则必须配合高感度胶卷使用。
胶卷感光度看舞台具体光亮情况,一般在ISO200至800间为宜。不一定要使用灯光片,笔者一向使用日光片,因为舞台灯光的色彩十分多变,最好能保持其本真色彩效果。
三角架稳定性好,但灵活性差于独脚架,而手持拍摄则完全不可取。
笔者使用的相机是佳能EOS 5,自动对焦速度和曝光精度令人满意。镜头本人一直使用EF85mm f/1.8人像镜头,最近又倾囊添置了“垂涎”已久的EF70-200mm f/2.8 L。用85头时,使用曼富图三角架加141RC云台,将取景框底线对于舞台底线并固定住,用水平方向的把手调节构图。而换用变焦镜头后,如仍用上述方法则变焦时舞台底线在镜头中的位置会变化,须同时调节141RC垂直方向的把手,往往会手忙脚乱,因而换用独脚架,由于镜身上带有角架接座,不用云台直接将镜头直接装于独脚架上仍能快速地切换到竖构图状态。胶卷笔者用反转片,最近偏爱使用柯达E200并经常作ISO400甚至ISO800拍摄,当然这样做稳定的迫冲质量是非常关键的。闪光灯应避免使用,一则照度有限,二则冲淡舞台气氛,更则影响舞蹈者影响观众,引起公愤。
相对于其它摄影题材,正确曝光是舞台摄影的一个难点。舞台灯光的变化不仅在整体亮度的变化,更在于光线方向及各部分光比的变化。用点测光模式理论上可以得到最精确的结果,但在舞台中,要在舞蹈者身上找到“中性灰”并紧追不放谈何容易,更重要的是若主体在顺光和逆光间不断切换,仍须对点测光结果作出大幅补偿。我偏爱使用偏重中央平均测光,并根据实际情况作曝光补偿。补偿量须考虑主体色彩,背景与主体的光比及在画面中的大小比例,光源方向及舞台气氛等。我使用的EOS 5能眼睛不离开取景器而快速调节曝光补偿,而测光模式的切换则麻烦一些,这也是我一直使用偏重中央平均测光的原因,如能快速切换测光模式并具有更丰富的经验则完全可以更灵活地进行曝光。
舞台摄影的最佳位置无疑是第一排正中,既可以用长焦拍摄舞蹈者的特写,也可以用中焦拍摄数人的造型,更可以避免前面观众的阻挡。但也要看具体情况,如电视台的摄像机经常会架于舞台前乐池的中央,舞台前部的脚灯也会干扰画面,这时座位稍偏一些则可以避开。一些非专业的剧院(通常为电影院)会因舞台较高而发生“切脚”现象,这时稍后的座位会好一些。笔者业余摄影,没有记者证之类的便利条件,每次为座位可谓费劲心计,包括售票当日一早去等候,高价从“黄牛”处搞票,和好心人换座等,有一次找不到理想的座位一直蹲着拍,结束时两腿酸麻得几同瘫痪,费了一两分钟才完全站起来。
一些小东西也必不可少。EOS 5的LCD屏没有照明器,我不得不带上一支小手电筒来观察胶卷剩余张数等信息。
节目开始前购买一份节目单能了解一些有用的信息,以对舞蹈内容过程基本有数,并合理安排胶卷的使用。而对于有名的舞剧,如《天鹅湖》等芭蕾舞剧,完全可以做更充分的准备,熟悉剧情和音乐。
合着舞蹈音乐变换取景,按动快门,那种感觉实在是妙不可言。上述舞台摄影称为“舞蹈摄影”更合适,其它如歌唱,戏曲的拍摄,光照较强且变化小,难度要相对小一些。
此文刊登在1999年1月6日《中国摄影报》上。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6831.html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