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新闻 > 正文

原创舞蹈《选村官》最高奖项“群星奖”

 
  

朱东黎自述:


 我有一种 "农民情结"。
 "人的一生能干事的时间总共只有一万多天,我还是想当一个合格的 '农民',好好耕作舞蹈的一亩三分地。待老了的时候回头看看,地里的庄稼果实累累,我就满足了。"
 

   第九届艺术节第十五届“群星奖”颁奖晚会于5月24 日晚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徐徐落幕,由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副教授朱东黎编导的原创舞蹈《选村官》在来自全国众多参加决赛的舞蹈中脱颖而出,代表广东省获得中国文化部设立的社会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项——“群星奖”, 也是中山市首次获得舞蹈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群星奖”。

 
置之死地而后生


 她也曾经迷茫过。回想1995年第一次踏上中山的土地,那炎热的天气让来自北方的她汗流浃背,似乎这一方水土并不适合自己。与许多选择“南下”的北方人一样,她也因文化差异而无所适从。最初,她的创作也与这片土地“格格不入”,北方的舞蹈元素深入她的骨髓,举手投足间皆是胶州秧歌的味道,但如今,朱东黎的舞蹈作品中已满溢着水的风情。


 如何获得如此转变?“置之死地而后生。”她决心抛弃以往,融入这方水土。她感谢那些支持与帮助她的人们;学生们对艺术的热爱,对老师的信任鼓舞了她;本土民俗专家陈锦昌,曾为她耐心讲述了中山各乡镇的民俗文化。正是在一次聊天中,她获悉了唱龙舟这一民俗,继而迸发出创作《龙舟鼓》的灵感。


 “岭南舞蹈与北方舞蹈元素虽属于两种不同的风格,但具有相同的力量,在我的艺术创作中交融碰撞,激荡出灵感。”朱东黎说,水乡文化亦已流淌在她的血脉中,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我的欢乐,悲伤与幸福,都与它息息相关。创作的快乐滋养着我的生命。”



  《选村官》灵感


  《选村官》于2008年创作完成,其灵感来自2007年朱东黎在中山日报社看到记者萧亮忠拍摄的一组表现村官选举的照片:村民们坐着板凳在水泥地上画密密麻麻的“正”字。


   该舞以2008 年开始每年选聘10万名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为创作切入点,紧扣“大学生到农村,竞选村官当主任,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康路上大步奔”这一时代主题,整个舞蹈自始至终贯穿着喜剧手法,乡土元素。它舞遍了中山的大小舞台,曾获得省第五届音乐舞蹈花会金奖、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省第三届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第八届鲁迅文学艺术奖等大奖。


   朱东黎透露,参演“群星奖”表演的《选村官》在以往基础上在“投票”情节与演员表情等细节上又经细琢,因二十人改为十六人,以致摆凳子的时候差点不够时间,还有两位递凳子的演员“暗藏”舞台之上。


   从《龙舟鼓》、《沙田赋》、《水乡晚晴》,到《村里亮起了红绿灯》、《“哭”嫁歌新唱》、《水乡小竹林》、《选村官》,朱东黎的作品不断得到肯定。外人只看到了那一张张荣誉证书向她纷沓飘来,它们的背后却沉淀着一位“农民”十多年的坚持不懈舞台耕耘。




  对话:朱东黎谈舞蹈艺术教育


  记者:对群众艺术作品创作,面对非专业的舞蹈演员,你是如何使他们的发挥与你在专业上对艺术的完美追求相契合。


  朱东黎:我会为他们量体裁衣,每一个高难度动作,都是在舞蹈演员经严格训练后的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她说,因为舞台不承认缺点,它会放大所有的动作,有时候,一个勉强而为的大跳反会弄巧成拙,对孩子来说,更有可能伤及身体。

 
   我看过一些儿童舞蹈,舞蹈编导要求孩子们表现整齐划一的动作,却忽略了对孩子美感的培养。这样孩子或许以为跳舞只是动动胳膊动动脚。学习艺术应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培养其卓尔不群的气质,让孩子有感而发。艺术,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选村官》之所以能打动观众,每次都能带给观众欢笑与哲理,因为跳舞的学生们都领悟了它的潜台词是什么。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情感”。我总是在努力地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


  记者:我注意到,在你编导的许多少儿舞蹈中,都非常自然地展现孩子的天真烂漫。


  朱东黎:我曾经在一个舞蹈队挑选过小演员,结果发现有许多孩子在舞蹈表现上被程式化,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或是刻意模仿大人。我想,人生的童年很短暂,与其让孩子模仿成人,为何不让他们在过程中感受快乐?我觉得自己应当以舞蹈记录的是属于人生每个阶段的不同的美。展现这个阶段的人的自己的生活,让艺术创作“以人为本”。有时候,不是没有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第一个原创作品《龙舟鼓》跑了二十多趟广州


   《龙舟鼓》是朱东黎来中山后的第一个原创作品,它的创作过程令她毕生难忘。

 
  为了获得素材,她曾经坐摩托车六下坦洲,请教“硕果仅存”的“唱龙舟”老艺人陈石。老人家中简陋,连一个龙舟鼓都没有,弄一个大的竹节做鼓,找一个称盘来做龙舟锣,再找一根筷子来敲竹。让朱东黎感动的是,虽然如此,每次示范演唱时,他都必然换上一身干净的蓝色衣服。在她执著的节奏中,她渐渐找到龙舟鼓的舞蹈韵律。


  为了给《龙舟鼓》的舞蹈配曲,她曾在周末早出晚归,跑了二十多趟广州,请著名作曲家龙伟华操刀。“龙伟华是名家,我是小老师,作曲家早上起得晚,我默默地等他洗漱完毕,吃完早饭,已近中午,我才忍着饿和他开始讨论配曲的写作。”2002年,《龙舟鼓》获得中国首届舞蹈节的舞蹈精品奖。一路走来,其中付出了多少心血与汗水?朱东黎只觉得:当年“辛苦”,现在的她也恐难做到。


   然而,她没有停下。“舞蹈的过程就像是凤凰涅槃,要想做出真正的精品,就必须吃得了苦,受得了寂寞,不重复自己,也不模仿别人。”当《选村官》再获大奖的消息传来,她已以南下农民工子女的“流动娃”为主题,开始了新的创作。将新闻搬上舞台,似乎渐成她的一张“招牌”。朱东黎说:“搞艺术的应有社会责任感,我们有义务去记录时代。”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