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天涯》巡演欧洲5国14场 中国民族舞剧这样“走出去”
- 舞蹈新闻
- 2018-11-07
- 595
大年初二,比利时国家剧院,大型民族舞剧《逐梦天涯》欧洲巡演的最后一场。大幕缓缓落下,台下近千名观众依然不舍离去,台上深深鞠躬的舞者已是泪光闪烁。
过去的28天,在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中华风韵”品牌活动的组织下,近70位广西南宁艺术剧院的艺术家,从伦敦、巴黎、法兰克福行至日内瓦、布鲁塞尔,用歌声与舞姿讲述壮族文化孕育的动人传说和美好情感。一路播撒友谊的种子,一路收获艺术的共鸣,14场演出和多场互动交流,让欧洲观众为之惊喜、为之动容,创造了中国民族舞剧“走出去”的新路子。
讲述共同的梦想 《逐梦天涯》源自壮族的民间传说“妈勒访天边”,“妈”是母亲,“勒”是儿子。在这个传奇故事里,寻找太阳、寻找光明是壮族人的梦想,这个梦想从母亲传到了儿子,两代人前赴后继、孜孜以求,终于抵达太阳的故乡。因此,这部舞剧在国内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妈勒访天边》。
梦想,生发了这段传奇,也延伸出脚下的路。16年前,创作者们循着艺术理想和责任感,向着民族文化的深处发掘,将现代编舞、舞美、灯光、服装等艺术语言与广西特有的音乐、民俗等文化资源融合在一起,让这一传奇故事在当代舞台绽放绚丽的色彩。舞剧《逐梦天涯》几乎囊括了国内舞蹈艺术类的奖项,历经16年依然魅力不减,此次欧洲巡演,再次彰显了艺术的生命力和梦想的感召力。
“这是一场特别的艺术体验,打动我的不仅是舞者的技艺,还有他们通过肢体传递的情感。”走出剧场,巴黎观众赛琳娜依然在回味:“我喜欢这个来自中国的故事,它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力量。”
“他们将观众引入了冥想,思考人类生存的意义。”比利时艺术评论记者多米尼克—海伦娜·勒梅尔在关于《逐梦天涯》的评论文章中写道:“这一原汁原味的壮族传奇折射出中国人民坚韧不拔的美德和不畏艰险、对幸福永久的追寻。”
“就像一出东方版的《奥德赛》,《逐梦天涯》用浓郁的东方风情,诠释了人类对于苦难的超越,对于幸福梦想的追寻。”日内瓦前州长塞贡·奥利维尔惊讶于壮族民俗缤纷的色彩,也敬佩于艺术家对传统的敬畏和演绎,他认为最重要的,是人们能够从这个传奇故事里读出共同的梦想。
《逐梦天涯》所收获的赞美和敬意再次证明,艺术的确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它跨越了语言的藩篱,作用于人们的心灵,生发的是精神的共鸣。如观众评价的,追求光明、坚持梦想、坚韧不拔,是《逐梦天涯》的精神内涵,也是人类所共有的价值取向。正是这种共同的诉求,使这出中国民族舞剧在西方观众面前呈现古老又新鲜、陌生又熟悉的面貌。
走进他们的生活 从杂技到京剧,从戏剧到民乐,近些年走出国门的文艺演出、文化活动并不在少数,但如何在西方观众心中扎根、成为当地人文化生活和文化消费的选择却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必须直面的挑战。“总结种种原因,是否依照文化传播的规律、尊重当地文化消费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文化‘走出去’不能仅仅满足于登堂。”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副总经理张树新对此深有感触。
《逐梦天涯》的欧洲之旅虽然只有28天,筹备期却有1年多。不论剧院还是运营方都深知,他们面对的是世界上最成熟的演出市场之一,是对舞台艺术极为挑剔的观众。因此,早在1年前主办方便着手对剧目进行精心改编和包装。据该剧艺术总监陈晓玲介绍,为适应此次欧洲巡演特意制作的这一版本,在演员人数和道具部分有所精简,却保留了舞剧最精华的部分和醇厚的韵味。
另一方面,实现“本地化”运营则是防止演出落地“水土不服”的又一重保障。以在世界戏剧中心伦敦的3场演出为例,很难想象其背后是13家机构的通力合作,其中的11家媒体、公关、票务等领域的合作伙伴都来自伦敦本地。剧场的选择也是塑造品牌的重要部分。对于戏剧观众而言,成立于1683年的英国萨德勒斯·威尔斯剧院本身便是艺术质量的保障。300年来,包括台湾《云门舞集》在内的众多舞剧都曾通过这个舞台树立了自己的艺术盛名。另一方面,在地铁、商业区、交通枢纽投放广告等传统方式之外,脸书、推特等网络社交媒体则是吸引青年关注的重要渠道。据统计,在巴黎演出的脸书、推特等专页,观众留言超过了1万条。
伦敦的首场演出中,最让人惊喜的要数两位特别演员在第三幕登场,他们来自面对伦敦本地舞者的选秀活动。活动自去年11月拉开帷幕,经过预选、初赛和决赛,21岁的希腊女孩埃莱尼和意大利男孩乔,最终从800多位应征者中胜出,获得了参与《逐梦天涯》欧洲首场演出的机会。谈到这次体验,扮演壮族姑娘的埃莱尼十分兴奋:“我非常开心能被选中,尽管小时候学过一些中文,也看过不少中国舞蹈的录像,但这种亲身参与的体验实在太棒了!”而只能参与一场演出则让乔感到十分不过瘾,他甚至想跟随舞团一路巡演下去。
“整合国内的剧目资源和国外的演出渠道,实现中国经典演出剧目与国际主流社会、主流观众、主流传播平台的对接,是创办‘中华风韵’品牌活动的初衷。”张树新认为,要将这一初衷转化为现实,一定要秉承对艺术的责任和对观众的尊重。
登临传播的高台 荀子在《劝学》篇中提出:“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某种程度上,文化传播的平台便是渠道,便是影响力。在对外传播西强东弱、文化贸易南北不平衡的现状下,“中国故事”要讲得入耳入心,除了自身过硬的艺术品质,还须找对平台、瞄准观众。
在“欧洲心脏”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在200多个国际组织聚集的日内瓦,《逐梦天涯》的到来已然超出一般性商业演出的意义,更成为一项辐射整个欧洲的文化事件。大年二十九,在欧洲议会大厦,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舞者们用歌声和舞姿,向出席推介会的百余位欧洲议会议员、比利时政府官员发出热情的邀请。他们带来了刘三姐的美丽传说、唱起了豪迈的敬酒歌,还与现场观众携手跳起了竹竿舞。仿佛是一瞬间,不论国籍、不论肤色、不论语言,人们一起回到了万里之外的美丽广西,一同歌唱、一同欢笑。热闹非凡的场面,让现场不少议员十分感慨:“欧洲议会中很少见到如此有特色的表演。”
2月19日,《逐梦天涯》举办的欧盟专场演出将对新春的祝福和中欧未来的祝愿带入了比利时国家剧院。在火红的灯笼和“福”字的辉映下,800余名欧盟机构、欧洲知名智库、各国驻欧盟外交机构、比利时政府、国际组织等各界人士代表盛装出席。正如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杨燕怡大使在现场致辞时所说,2015年是中欧建交40周年,也是“中欧伙伴年”,《逐梦天涯》在布鲁塞尔的演出,可谓中欧建交40周年在欧洲的启动仪式,也是中欧构建文明桥梁的具体举措。由此可见,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逐梦天涯》的上演与接受被寄予了更多的深意。
歌声与掌声已然远去,但《逐梦天涯》带来的思考并未停止。回顾这意味深长的28天时间,人们不禁要问:面对世界对于“中国故事”的好奇与期待,我们的文艺创作准备好了吗?
本文由bosco于2018-11-07发表在舞蹈吧,欢迎舞友加入QQ群:685936921。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80.html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80.html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