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舞蹈团建团十周年庆典昨晚上演国家大剧院
- 舞蹈新闻
- 2018-11-07
- 394
钟声响起,场灯暗下。整整两分钟,场内一丝光亮都没有,没有音乐,没有演员。在静静的黑暗中,400余位观众从静候演出,到小声嘀咕、有些焦躁,到慢慢适应。突然,一道光射在舞台上,一位男演员开始舞蹈……奇特的开场,简单到只有转圈的舞蹈,却带给观众宁静的享受。
这就是昨晚,国家大剧院开业以来迎来的第一台国内现代舞表演《金星舞蹈团建团十周年庆典》中的作品《圆》。
第二支舞《皮肤下面——最近的和最远的》同样奇特。
“嚓”一根火柴擦亮,琴师点燃三支香,缓缓抚琴弹奏。金星端坐在旁边开口解说,“古琴的形状和人的身体很像……”甚至,她还像演话剧一样,边舞边讲述自己的学艺经历和对现代舞的理解。这一切都是为了配合一个主题——提醒人们,别在喧闹的现代生活中忘记民族的传统文化。
故事
独树一帜,是金星舞团作品最大的特色,不过他们还有一大特色,就是拥有很多“非专业”舞者。
经济系毕业生陈凯:“我已经24岁了,现在学舞还来得及吗?”
陈凯不仅是《圆》的主角,还是《圆》的编舞。2001年,即将从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贸易经济专业毕业的他,偶然看了一次金星的演出。他被深深打动,立刻写信问金星:“我已经24岁了,现在学舞还来得及吗?”金星回答:“可以,但你要付出很多。”于是,陈凯开始跟着舞团练习,半年后,他正式大学毕业,压根没找其他工作,直接进了舞团。现在,他不仅是金星旗下签约时间最长的“非专业”舞者和编舞,也是香港演艺学院首期现代舞研究生班的毕业生,又刚刚从美国留学回来。“多棒啊,现代舞就应该是这样教育出来的!所有想用自己肢体表达思想的人都可以来从事现代舞。”金星感慨。
10年来,像陈凯这样,已相继有十多个各种专业背景的“非专业”舞者和舞团签约,年龄最大的跟着金星学现代舞时已经32岁,是个孩子妈妈。最多时,舞团同时签约四五个“非专业”,占演员总数的三分之一。眼下,舞团有3个“非专业”,占四分之一。而那些没有签约,天天来舞团跟着练习的人有十多个,10年来,这样的人已经不下100人。
舞蹈家金星:“我们家门口卖小馄饨的阿姨,她做饭那个体态、那个协调性、那个动作,都是舞蹈啊。”
从来没受过专业舞蹈训练,“非专业”们到底哪一点儿被金星看上?
“我们家门口卖小馄饨的阿姨,她做饭那个体态、那个协调性、那个动作,都是舞蹈啊,多有美感啊。还有我们家门口修皮鞋的大师傅,哇,他那个动作的节奏性,他嘴里含着钉子纳鞋,那东西你编都编不出来的。如果他说‘我跟你学跳舞’,我绝对教他。”金星说,这些大街上的普通人和团里的“非专业”舞者,唯一的差别就是后者提出了跳舞的要求,走进了舞团的大门。
“专业演员身体表现力丰富,如果他们能隐藏技术的痕迹,将技术转化为质感就是很好的演员。非专业的,站在这儿就很有质感。我不会比较他们的技术,如果你在舞台上能呈现出一个人的真实感受,这就够啦。”金星说,现代舞跳的是思想,不是肢体技术运动会,也不是孤芳自赏。
原石家庄某网吧老板娘罗晓丽:“现在我必须尽一个母亲的职责,回去照顾孩子,但肢体的开发不会停。”
一般演员,如果靠跳现代舞为生会过得很清贫。
金星舞团是她个人出资创办的,没有政府资助。演员工资最高的每个月4000元到5000元,二等3500元,三等2000元。在上海,靠这个工资买房、买车、结婚,是根本不可能的。很多“非专业”出于现实的压力,不得不离开。但是,一朝进了舞团,开发了自己肢体的潜力,他们就再也不能漠视它。
那位32岁才跟金星学舞的孩子妈妈罗晓丽,本来是个网吧老板娘。她2005年跟着金星练舞,2006年登台,2007年底回到家乡石家庄,在当地师范学校开了一门选修课,专门讲如何用肢体舒缓心理。“我出来学舞时,和家里请了两年假。现在我必须尽一个母亲的职责,回去照顾孩子,但肢体的开发不会停。”还有的“非专业”离开后当了瑜伽老师或到俱乐部当舞蹈老师,也有的到地方文化馆从事创作。金星认为,他们获得的最宝贵财富不是舞蹈技能,而是对生活和事业坚持不放弃的态度。“放弃是一句话的事,坚持是一辈子的事。”
德国舞蹈大师皮娜·鲍什有个作品叫《社交圈》,有两个版本:由30多位从社会上招募的65岁以上老人跳的,30个14岁到20岁的青少年跳的。金星说:“我想让中国的老人站在舞台上,表现他们的孤独,还有他们对生活的包容、妥协、无奈。”因为,“什么时候跳舞都不晚。”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809.html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