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新闻 > 正文

杨丽萍称团队已经形成品牌

  如果说2003年属于《云南映象》,那么2009年则属于《云南的响声》,这两部掷地有声的舞台经典背后,都跳动着舞蹈家杨丽萍的曼妙身影。而在她激情洋溢的舞步之下,则是民族文化大省云南近年来铺设的一条坚实、迷人的文化产业之路。 ;“优秀的艺术作品不用担心市场。”杨丽萍说,眉宇间的申请比之当年创作《云南映象》时抵押房子、砸锅卖铁的“悲壮”已是天渊之别,2009年的新作《云南的响声》动静甚大:5月7日昆明首演,5月15日登陆萧山,随后拉开50场全国巡演的大幕。

  《云南的响声》还在创意阶段就组建了“云南的响声文化传播公司”,启动资金达200多万元,最终投资约400万元,演员是《云南映象》的原班人马。《云南的响声》尚在排练期间就有多家演出公司觊觎演出代理权,最终胜出的是北京保利希肯,他们以每场约15万元的价格预订了《云南的响声》的全国巡演。如今,《云南的响声》早已实现盈利,即使如贵阳这样《云南映象》不敢涉足的地方也连演3场。

   “《云南的响声》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我们的团队已经形成品牌。这部作品仍然具有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我们用最原始的声音和肢体语言,对现代人的心灵发起冲击。在萧山,观众评价我们演员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明净。”杨丽萍说。

  回头审视2003年的《云南映象》,杨丽萍似乎在描述一个业已长大成人的孩子,令她牵肠挂肚,却不再锥心刺骨,“我们把很多行将消失的民族民间技艺发掘出来,进行新的包装――你必须让它有劲啊,你比如红河哈尼族的跺脚、拍掌,现实中软绵绵的,你得让它格外有力,观众才爱看。”

  《云南映象》的成功源于对传统民族文化非凡的继承与创新,甫一问世就斩获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5项金奖,迄今已走过美国、日本,所到之处好评如潮,其舞台震撼至今不绝。杨丽萍坦言,创作《云南映象》只想圆一个梦:把云南故土最美最纯粹的舞蹈展示并保留下来。但意外的是,她的想法与云南力推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不谋而合,在克服了草创期难以想像的艰难困苦之后,《云南映象》成功演出,迅速成为云南文化的重要标志,继而催生了大理的《蝴蝶之梦》,丽江的《印象丽江》《丽水金沙》、西双版纳的《勐巴拉那西》等一批极富云南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精品。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