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芭蕾舞的第一代
- 舞蹈历史
- 2018-11-08
- 1845
中国芭蕾舞的第一代
第一代芭蕾舞演员
中国第一代芭蕾舞演员是随同中国芭蕾一起成长的。从北京舞蹈学校建校的第一天第一节芭蕾课,到古典芭蕾巅峰之作《天鹅湖》在中国舞台立起,从第一个芭蕾舞团挂牌成立,到第一部中国民族芭蕾舞剧诞生,这一代芭蕾舞演员如影随形般追随中国芭蕾走过从无到有的历程。他们是中国芭蕾历史的见证人,也是中国芭蕾历史的创造者--用他们特有的肢体语言书写了中国芭蕾历史的一页、又一页……
1959年底,当中国第一个芭蕾舞团宣告成立,便产生了"中国芭蕾舞演员"这一称谓,虽然开始只有20人,但母校逐年源源不断地输送毕业生,很快形成拥有80名演员的庞大阵容。这是一支既年青、稚嫩,又干练、整齐的队伍。在校期间他们受过严格正规的专业训练,掌握了芭蕾舞的基本技能,又经过大量的实习演出的锻炼,奠定了厚实的舞台表演基础。《天鹅湖》、《海侠》、《吉赛尔》、《无益谨慎》,参加这些大型芭蕾名剧的演出,使他们在校期间就开始体验舞台人生,开始了从学员到演员的过渡。这是中国芭蕾初创时期的特点:中国第一代芭蕾舞演员是在特别优越的艺术环境造就的。
这一代芭蕾舞演员经历过初创时期的种种艰辛,也体验到事业成功的欢乐。在五、六十年代特殊的时代氛围里,他们以真诚的信念对待工作,以真诚的信念深入生活向工农兵学习,农村、工厂、部队都去过。他们经过时代的锤炼,不仅舞台上作风严谨,生活里也对自我要求也非常严格。这一代芭蕾舞演员享受过与国家相联系的荣誉,受到过社会的特殊关照;他们也经历过各种风风雨雨,遭受过意外的挫折。 白淑湘是中国第一代芭蕾舞演员的最突出的代表。1958年,她还是年仅18岁学生就担起主演《天鹅湖》的重任。她以非凡的毅力克服困难,在短短4个月就掌握了奥杰塔和奥吉莉娅的各种繁难的舞蹈技巧,成为中国的第一只"白天鹅"。她的身上具有突出的个性,其韧劲和不怕吃苦的精神非一般人能比。为了练“黑天鹅”的32圈单足连续旋转,她摆一圈椅子围住自己,倾斜、摔倒都会碰得生疼。人们眼看着"中国的第一只白天鹅"飞上蓝天,都十分佩服苏联专家古雪夫慧眼识珠,他在选择演员时看中了先天条件并不十分的好白淑湘,这在当时是至关重要的。历史的机缘把白淑湘推上中国芭蕾第一明星的宝座,以后若干年里中国芭蕾依然倾斜地倚重于白淑湘。由于刻苦钻研和多年舞台经验的积累,白淑湘的表演日趋成熟,善于用舞蹈语汇塑造各种人物:《海侠》的女主角米多拉、《吉赛尔》中的鬼王密尔达、《泪泉》中的王妃扎列玛,都呈现了戏剧人物的光彩。因此六年之后,中国第一只白天鹅,又成为中国第一部民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里琼花形象的塑造者。
第一代编导
《红色娘子军》的三位编导李承祥、蒋祖慧 、王希贤可称是中国第一代芭蕾编导。其中,李承祥是北京舞蹈学校两届编导班毕业生,后两位则是学成归来的留苏生,他们分别在1962、1963年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为中国芭蕾舞台增添两部舞剧《泪泉》和《巴黎圣母院》。1964年,三位编导大胆地进行了一次突破原有芭蕾表现框框的试验,为的是用芭蕾艺术语言来传达中国人的历史与民族感情 。尽管三人的编导风格各有所长,但正好互为补充,他们通力合作,仅用七个月时间,就成功地把第一部中国芭蕾舞剧推上了舞台。 舞剧《红色娘子军》虽然移植于同名电影,但不能简单地照搬。三位编导同作曲家、美术家以及演职们一道,进行了艰苦的再度创作。首先深入生活。当时的编导和部分演员深入故事发生地海南岛,到当年娘子军生活与战斗的环境里,去亲身体验剧中人应有的情感。他们深深为生活原型所打动,从而激发起创作冲动,才创造出富于感情的丰满形象。有位编导回忆,为了构思凝结丰富情感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他们曾激动得夜不成寐。所以,该剧的成功是情之所动的产物。然后,编导们按照舞剧创作规律结构剧本,最后是从芭蕾舞与中国民间舞的结合点人手,从挖掘生活人手,找到最适于表现人物的舞蹈语汇。创作者和表演者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才换来《红色娘子军》的成功。 "红"剧问世的第二年,中国第一代芭蕾编导再接再励,与音乐家、美术家和演员们紧密合作,创作出又一部中国芭蕾新作《纺织女工》。这是一部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表现纺织女工命运的芭蕾舞剧,其生动的形象和艺术表现力,较之第一部舞剧有了更多的突破和发展。遗憾的已进入彩排的《纺织女工》由于“文革”风暴的到来而夭折。更不幸的是,正值创作旺盛期的第一代中国芭蕾编导们在"文革"中遭受厄运,有的下干校劳动改造,有的留在剧团里被迫"十年磨一剧",不断地翻改旧作,白白浪费了才华。
80年代初,获得"第二次解放"的编导们创作激情再次喷涌,蒋祖慧创作了《祝福》,李承祥创作了《林黛玉》。这两部舞剧均取材于文学名著 ,原著所具有的俯视生活 、透析人生的人文气息,赋予舞剧作品更宽阔的精神视野。两位编导特别注意吸收 、借鉴国外芭蕾的创作经验 ,把心理描写纳入舞剧的创作。《祝福》的特点是用中国式的表达 ,即 用情感递进 、层层剥笋地展示主人公微妙的心理变化。《林黛玉》则借助意识流手法将主人公殚精竭虑追求爱情的情状描绘得栩栩动人 。
第一部中国民族芭蕾舞剧
第一部中国民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改编自同名电影,问世于1964年,是集体创作的产物。自1954年北京舞蹈学校建校起,经过十年学习 、积累,成长起一支芭蕾艺术队伍。十年奠基,意味着中国自己的民族 芭蕾大厦即将拔地而起――--这便是《红色娘子军》诞生的历史背景。
《红色娘子军》以戏剧芭蕾的结构方式,在舞台上展现了一幅起伏跌宕、波澜壮阔的画卷。舞剧再现严酷的岁月,并以此为背境描画娘子军可歌可泣的业绩。舞剧特别集中书写一个女奴琼花的成长过程,透过对琼花命运的追踪描写,勾勒一条明晰的戏剧冲突主线,映照了光明与黑暗的对峙,生命与死亡的搏击。 《红色娘子军》象一首英雄主义颂歌,它着意张扬豪迈气概,精心点染献身精神。舞剧所营造的整体氛围,即是以激励反抗的意志品质,构成贯通全剧的气韵。“洪常青就义”的大段独舞就是这股气韵的凝结、升华,从头至尾浸润着庄严的仪式感,极富激情地炫示了崇高美圣洁美。
《红色娘子军》是以芭蕾语汇为构成材料,造就的一件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精品。舞剧是综合性艺术。在把音乐、美术、舞蹈和谐地一炉共冶的过程中,诞生了这门艺术独有的品貌,诞生了无数令人为之惊叹、为之感动、为之欣喜的好剧目。其中,《红色娘子军》以独特的中国式的理念和表达方式,无可替代地跻身于芭蕾名剧之林。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8839.html
上一篇:世 界 芭 蕾 舞 的 历 史
下一篇:中国国际标准舞历史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