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是民间舞蹈之乡 现存的民间舞蹈有200余种
- 舞蹈历史
- 2018-11-08
- 1162
山西是中国北方戏曲的摇篮。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晋与三晋大地上,曾经有过悠久的乐舞文化传统和丰富的乐舞文化积淀,到秦汉以后,乐舞表演艺术逐步发展演化出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在宋、金、元时代,山西地区率先产生了成熟形态的戏曲艺术,涌现出了一批著名的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如关汉卿、白朴、郑光祖等。明代以后,山西地区在元杂剧的基础上,先后孕育出了以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等“四大梆子戏”为中心的各种地方剧种。山西现有地方戏曲剧种54个,占到全国剧种的六分之一,同时山西也是保存宋、金、元时代戏曲文物最多的地区。
山西是民歌的海洋。全省一百多个县,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民歌。据统计,现已搜集整理的民歌达两万余首。各地民歌地方色彩十分鲜明,表达的思想感情极为丰富。
山西是民间舞蹈之乡。现存的民间舞蹈有200余种,包括鼓类舞、秧歌舞、狮子舞、龙舞、高跷、旱船、背棍、铁棍、抬阁等。仅鼓类舞就有“花鼓”、“转身鼓”、“扇鼓”、“腰鼓”、“穿箱锣鼓”、“迓鼓”等近20种。秧歌舞又分为晋北“踢鼓子秧歌舞”、“汾孝地秧歌舞”、“原平凤秧歌舞”、“左权小花戏舞”、“临汾伞秧歌舞”等。
山西是民间音乐宝库。山西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遗产。古代民间乐器种类很多。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山西就有陶埙,夏朝有了石磬,春秋有了角钟、编钟等。我国有史料记载的最早、最著名的音乐家,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就是山西洪洞人。山西民间乐曲主要包括鼓吹器乐、社火乐曲、僧道杂乐。鼓吹乐遍及全国,最有名的乐曲有《大得胜》、《八大套》等。锣鼓曲牌也十分丰富,著名的有“威风锣鼓”、“秦王点兵”、“五虎爬山”等。
山西民间美术丰富多彩。主要品种包括皮影、剪纸、绢人、木版年画、炕围画、面塑、泥塑、砖雕、木雕、根雕等。山西皮影造型丰富,别有情趣;山西绢人,精工巧秀,艳丽多姿;山西木版年画构图饱满,色泽明快,线条简练。
山西宗教文化异彩纷呈。在封建时代,山西地区的佛教和道教文化异常繁荣兴盛,是中国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山西是佛教文物、艺术的宝库,是全国佛教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五台山位居佛教四大圣地之首,玄中寺为净土宗摇篮。佛教建筑、雕刻、绘画遍布全省各地。
山西商业文化高度发达。山西地区是我国封建社会商业文化最发达的一个地区。在春秋战国时代,晋与三晋国家都曾是商品经济商业贸易比较发达的地区;明清时代,山西由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成为中国商业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晋商独领风骚200多年,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至今仍保存下来的晋中几处大院就是明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省文化事业的逐步恢复和发展,我省的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开始起步。富有山西地方特色的民间歌舞、杂技、佛乐、锣鼓、戏剧节目及书法、绘画、民间美术作品漂洋过海先后到欧洲、北美、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展演,受到当地观众的欢迎。1993年以来,我省文化部门一方面抓对外文化交流的规范化管理,一方面下功夫组织推荐艺术精品。在广大文艺工作者共同努力下,我省的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出现了可喜的局面。六年内共派出各类团组87起,出访人员累计1905人次;接待来访18起,来访人员近300人次。我省各类文化艺术团体频频走走出国门,先后访问了澳大利亚、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奥地利、法国、丹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以色列、韩国、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我省的绛州鼓乐、黄河歌舞、五台山佛乐名扬海外,掀起了阵阵“山西热”、“黄河文化热”。我省对港澳台文化交流也十分活跃。我省的关公文化展、灯展在台湾展出引发了声势浩大的关公文化热潮。1997年,围绕香港回归这一重大主题,我省专业文艺工作者和群众文化骨干队伍情洒香江,半年内五赴香港演出,为香港同胞集中展示了黄河文化艺术的迷人风采。这些活动,弘扬了民族文化,配合了我国的外交工作,多侧面、多角度地对外宣传了山西,树立了山西的良好形象,同时,也开拓了对外交流的渠道,锻炼了队伍,积累了工作经验,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奠定了基础。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8925.html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