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历史 > 正文

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年舞蹈大事记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这对西藏的民间、传统宗教歌舞来说掀开了历史新篇章,特别是毛主席、周总理、陈毅副总理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生前对西藏歌舞事业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做出了许多重要指示,同时国家选派各类人才到西藏长期建藏,从西藏又选派有艺术天赋的年轻人到全国各地的艺术院校(团)进行培养深造,使西藏歌舞专业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自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的歌舞事业好比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迅猛发展,人才涌现,作品获奖,而且各种设施比较齐全,甚至有些硬件设施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准,这在旧西藏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伟大历史变革,缅怀老一辈西藏各族艺术家的功绩和教育下一代,我们整理编写了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歌舞方面的相关大事记,供大家阅读参考。


▲ 1952年,在原十八军文工团的基础上,成立了西藏军区文工团。


▲ 1953年,从拉萨市第一学校和西藏爱国联谊会,以及西藏各地青年中挑选喜爱西藏民间歌舞者,组织西藏参观团和歌舞团(业余性质)进行精心排练,认真挑选一部分富有民族特色、内容积极向上的歌舞节目,如《哈达献给毛主席》《西藏我们的家乡》等组成一台歌舞节目,1954年赴北京参加国庆5周年献礼演出,在演出期间得到了毛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亲切会见并合影留念。这是西藏历史上第一次国家领导人会见藏族艺术人才的重大事件。随后根据中央领导指示,演出队到全国各地进行巡演,回到北京后又根据周总理的指示,这支队伍中的主要演员、具有培养前途的部分藏族青年留在了中央民族歌舞团进行深造学习,如阿旺克村、朗顿白玛、强巴丹增、丹巴旺杰等,这是西藏舞蹈演员第一次到祖国内地接受培训。

 

▲ 1955年,西藏各地相继成立了半专业式的歌舞队,如日喀则文工团、昌都文工团、丁青文工团、拉萨青年联谊会,以及各小学业余文艺团体等等,这是西藏第一次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自发性建立起来的歌舞团体,为下一步建立专业歌舞团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 1956年,少儿舞蹈《格巴桑布》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演出,得到了高度评价,这是西藏民族舞蹈第一次参加国际艺术节。


▲ 1957年,在中央民族歌舞团学习深造的学员组织了一台全国各地的优秀节目带回西藏进行汇报演出,节目有蒙古族舞蹈《鄂尔多斯》,回族舞蹈《花儿与少年》,维吾尔族舞蹈《打鼓舞》,黎族舞蹈《海南婚礼》等,西藏各族各界人民第一次欣赏到了祖国大家庭的不同民族的各种舞蹈作品,开阔了眼界,促进了交流和团结。


▲ 1958年7月20日,在毛主席、周总理、陈毅副总理的关心和支持下,在西安小雁塔正式成立了西藏自治区歌舞团,这是西藏第一支地方专业文艺团体。


▲ 1959年,舞蹈《丰收之夜》进京参加国庆10周年文艺汇演时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好评,引起了轰动。同年西藏军区文工团在西藏第一次创作演出了大型舞剧《奴隶的命运》。


▲ 1960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第三届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西藏文艺界代表第一次参加,由阿旺克村同志代表西藏文学艺术界作了专题发言《昔日的奴隶、今日的主人》,引起了与会同志的热烈欢迎和极大的反响。


同年,相继成立了自治区藏剧团、自治区话剧团、拉萨市歌舞团等专业艺术团体。以上专业艺术团体到全区农牧区参加基层民主改革工作,与当地的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为自己的艺术创作和演出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这也是西藏艺术团体第一次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举措。随后出现了许多反映人民群众新生活的好作品,如舞蹈《翻身乐》《奴隶之歌》《我的家乡》等等。


▲ 1962年,西藏几个剧团积极创作反映自卫反击战的歌舞节目,并组织小分队到前线慰问演出。当时排出的节目至今有人怀念欣赏,如舞蹈作品《前哨》等。


▲ 1963年,西藏自治区文化局第一次举行全区歌舞业余汇演,汇演的规模和节目丰富程度是西藏有史以来第一次,特别是舞蹈种类多,形式多样,为西藏古老的舞蹈赋予了新的生命。


▲ 1964年,西藏精心组织了一台业余歌舞节目,参加全国第一届少数民族歌舞汇演。在北京演出时得到首都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并得到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其中的主要作品如《牧业丰收》《农业丰收》等在人民大会堂与当时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同台演出。(注:上半场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精选,下半场是少数民族歌舞精选,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由周总理陪同观看)。同年第三届全军文艺汇演中,《洗衣歌》获得四项大奖(编导奖、作曲奖、演员奖、舞美奖),成为我区永久保留的舞蹈作品。


▲ 1965年,创排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翻身农奴向太阳》,5月23日向西藏自治区成立献礼演出,得到了当时的中央代表团和西藏各界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这也是自治区第一次创作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也是西藏几个专业团体和业余文艺工作者,包括军队文艺工作者和业余人员在内共同创造的结晶。同年成立了第一个乌兰牧骑式的文化工作队,用文艺的形式为广大的农牧区和边防哨卡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 1971年,学演芭蕾舞剧《白毛女》和《草原儿女》《沂蒙颂》,这是西藏第一次学演和接触芭蕾舞,演出得到了文化部的嘉奖。


▲ 1975年,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歌舞专业汇演,舞蹈作品《边防少年》等获奖。


▲ 1978年,西藏歌舞团首次以单独组团的方式出访北欧5国,为当地政府官员和观众演出了一台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富有时代特征的西藏音乐、舞蹈节目。


▲ 1979年,西藏举办第二届歌舞汇演,作品《快乐的踢踏舞》《年轻的珞巴人》等获一等奖。同年正式成立西藏艺术学校,填补了西藏无专业艺术教育的空白。


▲ 1980年,在大连举办的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西藏参赛的作品有4个,分别为少儿舞蹈《练》、集体舞《扎西德勒》、女子独舞《次仁措姆》、三人舞《爱家乡》。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舞蹈《林卡欢舞》《夏尔巴春天》分别获一等奖。


▲ 1984年,西藏第一次创排大型舞剧《热巴情》,并先后在北京、天津、成都等地演出,获得了成功。同年阿旺克村作为中国舞蹈界专家代表,出席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亚洲地区舞蹈专家会议”,在会上发表了论文《保护与发展民族民间歌舞及传统歌舞的传授方法》,被载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舞蹈库。


▲ 1985年,中央42项援藏项目,建造了拉萨剧院,从此有了现代化的歌舞表演场所。同年出版曲荫生同志的《藏族舞蹈的美学概论》一书。


▲ 1986年,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中,作品《贡嘎鼓舞》《央金玛》《春》获三等奖。1986年正式成立了西藏艺术研究所,从此西藏有了艺术研究成果发表的专门场所,1999年正式出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西藏卷》,形成了以丹增次仁为代表的舞蹈评论队伍。同年在云南召开的全国宗教舞蹈研讨会上,西藏艺研所所长丹增次仁做了题为《傩舞并非都戴面具,戴面具的并非都是傩舞》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人员的热烈讨论,对西藏宗教面具舞有了清晰的认识。


▲ 1987年,何永才的《西藏舞蹈概论》出版。同年丹增贡布撰写的论文《八十年代歌舞怎样创作》在第一届中国舞蹈家协会举办的研讨会上入选为优秀论文。


▲ 1988年,在全区舞蹈比赛中,双人舞《牧童》获一等奖。首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比赛中,《卓舞》获二等奖。同年应香港第三届国际艺术学院艺术节组委会之邀,西藏艺术学校首届舞蹈毕业班,带着实习毕业作品《欢腾的热巴》《江边的篝火》《亚吉扎母》《春天的舞步》《牧羊姑娘》以及《春》等参加演出,引起了香港新闻界的关注,《文汇报》上的文章写道“此次艺术节上,来自世界各国观众的心都倾向来自喜马拉雅山脉的歌舞艺术。”接着受广东举办的羊城国际艺术节组委会邀请,前往演出取得了成功,此次艺术节上西藏的演出荣获“誉满羊城”的金边锦旗。


▲ 1989年春,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同志专程到西藏艺校考察,讲到“艰苦创业是西藏艺术学校广大教职工的精神支柱,为人师表是其遵守的格言”,还评价道“建校7年,卓有成效的7年”。


▲ 1990年,西藏第一次创作大型服饰歌舞《雪域艺海随想》,入选为1991年西藏和平解放40周年大庆重点节目。同年西藏自治区教委在西藏全区首届中专学校办学评估中授予西藏艺术学校“艰苦创业,成绩显著”的锦旗,阿旺克村校长荣获“优秀校长”的殊荣,并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区“先进教育工作者”。同年西藏艺术学校舞蹈班学生达瓦央宗和中国体操王子李宁一道,在西藏高原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唐古拉山顶,点燃亚运会圣火,瞬间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体坛的新闻人物。随后创作合编了三场独幕舞剧《雪域圣火之歌》,辑入中国大型体育电视纪录片《再度辉煌》中。


▲ 1991年,西藏和平解放40周年庆典重点晚会《雪域阳光》,受到了中央代表团和各界观众的好评。


▲ 1994年,为布达拉宫维修竣工典礼创作出原生态歌舞晚会《历史的丰碑》。


▲ 1995年,创作、编排主题歌舞《大雁颂》,作为自治区成立30周年大庆演出的重点节目,这是西藏创作的第一台大型主题歌舞。次年进京为“两会”代表演出,受到了全国各地代表的热烈欢迎。后被评为文化部1997年“文华新剧目奖”。


▲ 1997年,创作大型音乐舞蹈晚会《回归颂》,作为西藏喜迎香港回归的专题晚会。区党委对这台晚会作了重要批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隆重表彰。


▲ 1998年,创作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专题综艺晚会《腾飞的西藏》。《西藏日报》等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 1999年,创作民运会开幕式《吉祥颂》,这是西藏有史以来最大的广场歌舞,演员达到了6000多人。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演出实况。


▲ 2000年,创作、排演了大型歌舞晚会《珠穆朗玛》,在南京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上一举夺得艺术节最高大奖。同年在第十届“孔雀杯”全国少数民族舞蹈大赛中,《珞巴人的刀》获创作金奖、表演金奖,同时独舞《天鼓》、三人舞《翱翔》也分别获奖。全军第七届文艺汇演中舞蹈《酥油飘香》获创作表演一等奖。同年西藏艺术学校与西藏大学艺术系合并,第一次招收舞蹈专业“编导”本科生,西藏第一次有了高等教育中的舞蹈专业。同年该校舞蹈教师强巴曲杰首次赴台湾艺术大学讲学,并进行学术交流。


▲ 2001年,创作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大庆重点献礼晚会《金色岁月》,演出后受到中央代表团的高度评价,获自治区“珠穆朗玛文学艺术奖”和中宣部第一届“五个一工程奖”。


▲ 2003年,全区举办第二届专业文艺团体舞蹈比赛,三人舞《彩蝶戏鼓》获表演一等奖、创作二等奖;群舞《霍姆斯斯》获一等奖。


▲ 2004年,创作国庆55周年进京演出的歌舞晚会《向着太阳歌唱》,演出后得到首都各界的好评,并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同年8月,策划、创作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歌舞晚会《春天的故事》,得到了西藏各界观众的好评。同年丹增贡布撰写的论文《一台晚会创作应强调什么》被《中国现代理论发展丛书》编委会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


▲ 2005年,创作大型史诗歌舞《向着太阳》,被选为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的重点晚会,得到了中央代表团和国内外来宾的高度评价,引起巨大的轰动。同年男子踢踏舞《飞快的舞步》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三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中获群舞表演银奖。同年出版了王希华、索朗次仁专著《西藏舞蹈与民俗》。西藏大学艺术学院成立舞蹈系,招收首届舞蹈表演本科生和“西藏歌舞”硕士研究生,从此西藏有了歌舞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


▲ 2006年,创作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5周年晚会《岁月如歌》。同年创作庆祝青藏铁路通车庆典晚会《喜迎火车到拉萨》。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多彩哈达》荣获最高奖。舞蹈《飞弦踏春》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开幕式演出,受到国家领导人和首都各界群众的好评,引起了轰动,并成为我区原生态歌舞的典型。全国四进社区文艺调演中,舞蹈《果谐》《巨龙飞过我故乡》《德吉新村欢歌》分别获得了中宣部四进社区金、银、铜奖。


▲ 2007年,专题晚会《盛世赞歌》在京演出,反映热烈,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和高度赞扬,现成为西藏自治区歌舞团的保留晚会。在广州举办的第十四届“群星奖”广场舞比赛中,歌舞《果谐的春天》获金奖。改革开放30周年首届农民文艺调演中,舞蹈《吉祥鼓韵》获“金麦穗”奖,歌舞《阿谐》荣获了“银麦穗”奖。同年石家庄艺术学校从拉萨市堆龙德庆县招收22名农牧民子弟到该校免费学习四年,并帮助他们组织了一台精彩的歌舞晚会,受到了西藏各族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充分体现了全国人民对西藏农牧地区舞蹈事业的支持和关心。


▲ 2008年,创作大型风情歌舞《天上西藏》到东欧3国进行访问演出。同年举办西藏第三届专业舞蹈电视大赛,群舞《热萨玛》《珠峰绝恋》、独舞《琴缘》获一等奖。


▲ 2009年,西藏歌舞团全体舞蹈演员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歌舞史诗《复兴之路》的排练、演出,并得到了文化部领导的嘉奖。


▲ 2010年,国庆献礼晚会《魅力西藏》入选为“精品工程剧目”。大型歌舞晚会《天上西藏》参加上海世博会的演出活动。广州第十五届“群星奖”舞蹈大赛中,歌舞《阿谐》《欢乐的踢踏舞》分别获得了金奖、银奖。


▲ 2011年,《欢歌起舞》参加了央视春晚,并获得观众喜爱的舞蹈类特别奖。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