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诚渊:钩沉历代中国现代舞编舞家(五)
- 舞蹈历史
- 2018-11-08
- 540
吴晓邦编创和演出《饥火》
戴爱莲编创和演出《东江》
梁伦编创《阿细跳月》剧照
2·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奋斗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期间,神州大地烽烟一片,中国的老百姓刚抵御外敌入侵胜利,旋即面对国家分裂、国共内战的局面,可说是灾难不断。吴晓邦老师、戴爱莲老师和梁伦老师是真正的艺术家,拥抱着现代舞就是要反映人民真实生活的理念,自然视代表权贵的国民党如无物,并义无反顾地站在代表了贫苦人民的共产党一边。他们的创作中,有一部分以阴暗的题材来揭示社会的腐败,另一部分则以激情的讴歌来提振群众的士气,充份展现现代舞能够深入人心的艺术功能。
吴晓邦老师在三人中年龄最长,也最早投身于国家的抗日洪流中。他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就参加了上海救亡演剧队,编创了《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国第一支以爱国热情振奋人心的舞蹈。1938年吴老师辗转于重庆、南昌、桂林、广州各地,一方面通过舞蹈教育培养人才,比如在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设立舞蹈系,成为中国最早的正规专业舞蹈教育机构,一方面则通过创作和演出,发表让国民深刻思考并坚定心志的作品,如《游击队员之歌》、《饥火》、《思凡》、《罂粟花》、《丑表功》、《宝塔牌坊》、《虎爷》等。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吴晓邦老师到了延安,在鲁迅文艺学院教授舞蹈,之后又巡回到解放区各地,开展现代舞的创作和教学活动。这一时期吴老师比较重要的作品,是在1948年哈尔滨的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宣传队发表的《进军舞》,表现了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的英雄气概,也成为今天中国特有的‘部队歌舞’的滥觞。
戴爱莲老师在1940年从英国到了香港,取道澳门前往桂林,然后在1942年抵达重庆,与吴晓邦老师和盛婕老师会合,举办了中国第一次现代舞蹈家们大汇师的“舞蹈发布会”。在这段期间戴老师的创作激情并发,编排和演出了《卖》、《游击队的故事》、《空袭》、《思乡曲》、《东江》等让观众感同身受的现代舞蹈。在抗日战争期间,戴爱莲老师奔波于全国各地,有机会观看了各地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歌舞和文工团演出,受到极大启发,产生了把现代舞和民族舞蹈结合的灵感。当1946年抗战结束后,戴老师在重庆推出一台“边疆舞蹈大会”,发表了由她创作和演出的维吾尔族《青年舞曲》、苗族《苗家月》、藏族《春游》和彝族《倮倮情歌》等,这种‘边疆’舞风,展示了全国人民大融合的精神,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其后在中国各地大学中传播,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的解放运动。
梁伦老师从小钟情于话剧表演,在1944年才开始全情投入以舞蹈作为表达心志,为民请命的艺术路程。在抗日战争国民党湘桂大撤退期间,梁老师几经周折,从广东到广西,再经贵州抵达云南昆明,途中于各地的文艺小组演出会中,陆续发表了《饥饿的人民》、《卢沟桥问答》、《希特勒还在人间》、《五里亭》、《渔光曲》等炙热人心的舞蹈。1945年抗战结束后,梁老师继续投入解放运动,和一班舞蹈理论家们联合于昆明创立中华舞蹈研究会,积极开拓研究新舞蹈艺术,并以舞蹈创作为共产党进行宣传,先后到过香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进行演出和教学,为新中国的成立播下种子,又深入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尤其是对彝族的舞蹈有深刻认识,先后收集改编了两种独特民间舞蹈形式:《阿细跳月》和《撒尼跳鼓》,影响了中国未来民间舞蹈发展方向。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9003.html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