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史论】还原舞蹈史诗《东方红》制作过程
- 舞蹈历史
- 2018-11-08
- 846
1964年10月2日,由周恩来总理担任总导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演,由此成为经典。这一艺术里程碑是如何诞生的?上海市文化艺术档案馆26日起将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举办“《东方红》艺术档案展”,用近200件档案原件和400余张珍贵历史照片为人们还原《东方红》的制作过程,以及台前幕后的感人故事和演出细节。这些史料全部为首度公开亮相。
《东方红》的雏形源自上海的一场演出,展览现场播放的一段当年的上海市文化局局长孟波的访谈视频透露了该信息。
1964年5月,在文化广场举办的第五届“上海之春”音乐会开幕式上,3000名演员表演了音乐舞蹈史诗《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演出轰动一时,加演7场,场场爆满。6月16日,陈毅副总理陪同外宾前来观看。当时中央正在考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的节目,陈毅认为上海这台音乐舞蹈史诗不错,可以作为参考,于是决定请周总理来上海观看。
7月13日晚,访问缅甸归来的周总理与陈毅一起来沪观看演出。孟波清楚地记得,13日那天气温特别高。文化广场不仅没有空调,电风扇也不多,屋顶是铁皮盖的,太阳一晒热气留在场内,简直像个大蒸笼,如果不降温,实在无法演出。孟波和时任市公安局局长的黄赤波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商量,决定从各单位借调200多台电风扇,急运几十吨大块冰块放在前后台,还用消防救火车不断地向屋顶喷水。经过努力,场内温度有所下降,但仍达33℃左右。
这场演出,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看得十分认真。演出结束已经是夜里11点,两人顾不上休息,连夜召集孟波等人研究,酝酿赶在国庆之际在北京也上演一部类似的大型歌舞。事后,周总理将黄贻钧、李仲林、才旦卓玛等16位《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的主创人员调到北京参与《东方红》的创作。
根据档案记载,《东方红》分8个场次,在2个多小时内连续演出53个节目,变换37个场景,使用4000多套服装,大小道具10000多件,80多个单位、3500多名演员参加了演出……人们不禁疑惑,半个世纪前的舞台技术条件,如何让这样庞大的演出得以完美呈现。答案是:所有演职人员的精诚合作。
本次展览展出了大量50年前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舞美设计手绘稿原件,包括34张舞美布景手绘稿、148张服装化妆人物形象手绘稿和9张人物造型定位手绘稿。记者看到,它们全部由水粉颜料绘制,画面真实、比例恰当。
据记载,为了做好演出的准备工作,工作人员总是提前数小时到后台,对每一张幻灯片、每一个灯泡、每一个装置、每一次效果进行反复校验,使每一个场景变化都显得天衣无缝。尤其是天幕幻灯操作,在人民大会堂舞台宽28米、高18米的天幕上,舞台的景深太浅,只能用七架幻灯分段衔接映射。每一次换景,都要经过数千次校准、试验,才能使幻灯精确无误地投射在舞台背景区域。比如,“进军舞”一场,从《百万雄师过大江》到《欢庆解放》,在短短几分钟时间内要呈现“长江”、“伪总统府”、“南京新街口”三个不同的场景,在当时的情况下只有使用幻灯布景这一特技才能做到。
本文由bosco于2018-11-08发表在舞蹈吧,欢迎舞友加入QQ群:685936921。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9027.html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9027.html
上一篇:“琼花”五十载:从奇迹到经典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