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一江廖向红携手闯京城
- 舞蹈老师
- 2018-11-09
- 542
北京市东城区的南锣鼓巷是一条有800多年历史的胡同,与它毗邻的一条小巷中,有一座著名的艺术院校,这就是走出了姜文、巩俐、章子怡、汤唯及邓超等明星的中央戏剧学院。
9月21日,在这个校园里,我们见到了邓一江、廖向红夫妇,他们向我们讲述了一段互相扶持、共同努力走过近40年的创业历程。
创业感言
回首我们在艺术道路上走过的四十年,能够一直从事我们热爱的艺术事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中有幸运和机遇,但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没有积累,即使有了机遇,也会抓不住机遇,与机遇擦肩而过
创业历程
文艺眷侣相知相扶成佳话
人物档案邓一江
●江西吉安人
●现任国家大剧院副院长(原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剧研究会副会长。
廖向红
●湖南人
●现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结缘我们常在一起练功
这对夫妇一个是土生土长的江西吉安人,一个是出生在红土地上的湘妹子。1970年年底,中学毕业的他们被选入吉安市文工团。
那时进文工团要考试,记得市里组织了招聘小组,到学校招考,让我们表演,跳个舞,唱个歌。 邓一江回忆。当时,文工团教师是来自中央和省级院团的艺术工作者,这让两人打下了良好基础。
我们刚进团演出的几乎都是样板戏片断,如京剧《沙家浜》、《智取威虎山》、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后来也演出一些本团创作的剧目和搬演中央及省市院团的优秀剧目。我以舞蹈为主。但也要扮演一些其他角色。如我曾在话剧《万水千山》中扮演赵志方、《霓虹灯下的哨兵》中扮演童阿男。 谈起在吉安市文工团的经历,夫妻两人笑语不断。廖向红接过话茬说: 当时,我们还参加过布景装置、服装、化妆、音效等工作。这使我们对演出艺术有了更直接和深刻的认知,对我后来从事戏剧导演工作有很多益处。
随着戏剧艺术事业的开始,他们的爱情也在萌芽、生长 她喜欢读书,我喜欢舞蹈。我们都想通过勤奋学习和苦练,能够胜任剧团的演出任务,所以常在一起练习。 两人虽互有好感,但单纯的年代和心态,使他俩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 我俩都是好团员,深受团领导和老师们的信任和喜爱。我们勤奋好学,大年初一我也练功,而他在没有练功场地时,就在演出的敞篷车上练功。若不是当年近十年的勤奋苦练,也没有后来考入戏剧、舞蹈艺术最高学府的我们。 廖向红说。
锤炼是他给我鼓励
1979年,廖向红迎来了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的宋春霖老师到文工团排演话剧,团里分配廖向红任该戏场记、舞台监督。宋老师走后,廖向红代替导演组织和监督。通过这一工作,团领导发现她有导演素质,希望她向这方面发展。巧的是,中央戏剧学院在1979年招收首届导演本科生。
中戏的导79本科班只招20名学生。我像是秀才进京赶考一样,还担心考不上会被同事笑话。 谈到考试的经历,廖向红念念不忘的是文工团领导的支持和邓一江的鼓励。文工团领导把团里仅有的一个到北京观摩演出的名额给她,这不仅解决了她在京的食宿问题,也让廖向红看到了更多高水平演出,开阔了眼界。
要不是他给我鼓励和支持,我真想打退堂鼓了。
她上火车前给我打电话,因为家里人不同意,她自己也心存疑虑。我说:就当是一次学习和人生经历,体验一下在中戏考试的感觉就回来嘛!
他为了让我坚定信心,还开玩笑说, 你不就是舍不得那辆自行车吗! 说起这事儿,两人又不禁哈哈大笑。
牵手我要向她靠拢
当廖向红考上中戏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同事和亲友开始为邓一江担心了。 她去北京了,我也有种距离太远的感觉。不过我觉得咱俩必须相互信任,要是不信任,怎么担心努力都无济于事。信任是感情的基础。 廖向红就读中戏时,他们相见的时间累计不足三四个月,维系感情的纽带是一封封书信,两人仍珍藏着这些情书。
廖向红学满五年获学士学位后,又在邓一江的支持下应届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基于自信和相互的信任,邓一江决定: 你能继续深造,我就会努力向你靠拢,朝北京发展。 在廖向红准备开始读研究生的那年暑假,两人举办了婚礼。第二年,邓一江考上了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廖向红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邓一江大学毕业后留在舞蹈学院任教,前两年调任国家大剧院副院长。
热点对话
江西优秀文艺人才越来越多
记者:江西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从古至今出了众多艺术界名人。但现在看来,江西和其他一些地方相比,文化氛围要差一些,你是否能对想走艺术之路的年轻人提一些建议。
邓一江:我们江西有很多题材可以进行创作,首当其冲的问题是:谁创作?也就是说要有大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但江西现在的专业人才还是少。这其中有很多问题要解决,首先是文化氛围不浓,给艺术工作者的养分不够;其次是存在创作条件、工作待遇不足等问题,这与综合经济实力有关系。
但随着近年来江西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发展,艺术氛围逐步浓厚起来,政府很重视艺术创作与生产。如前不久在大剧院演出的大型情景歌舞《井冈山》取得了很好反响,红歌会每年举办得都很红火。舞蹈人才的培养也有了发展,来自江西的学生在增加,其中不乏优秀人才。几年,,有一个九江的男孩,不仅在 桃李杯 比赛中获一等奖,在国外也得了奖。
江西人很朴实,有一种奋斗的精神。江西的朋友介绍考生,只要他们有条件、有志向,我们会尽力给予帮助。邓超当年考试时,他有点胆怯。后来廖老师指导他,鼓励他。小伙子很有悟性和才能,现已成为优秀的戏剧影视表演人才了。
记者:在国家大剧院,跟全世界各民族的艺术都有广泛接触,对你来说有什么新的体会?
邓一江: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最高的表演艺术中心,其建设是世界一流的,从2007年启动运作到现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几年前,英国皇家芭蕾舞团来京演出时,他们自带舞台地板,而现在任何高端演出,我们大剧院都可以满足需求。
大剧院是艺术中心,它的功能不仅只有演出运营,还有艺术教育普及、艺术生产、艺术交流等。当然,现在的票价相对于老百姓的收入还是偏高,这是因为现在演出成本很高,引进国外一些优秀剧目的成本更是高昂,某些演出甚至还会亏本。为体现大剧院的公益性和其艺术普及的功能,我们在尝试做出更多努力,例如,我们正在创作剧目。这样不像引进剧目演出方式,要我们大量投资,却只能演出有限的场次。若是自创剧目,就可以作为保留剧目定期演出,逐渐回收成本,票价就能随之逐步降低。
专家点评
幸运青睐有准备的人
徐向东:江西省歌舞剧院院长兼书记、江西著名导演
由于工作上的关系,我常在全国各地出差、演出。闲暇之余会和接待的同志们拉家常,侃大山。出现较多的话题之一是对江西人的评价,外省的同志们对咱们江西人的评价多集中在两点上:会读书、会养猪,每每听到此类评价,我心中总有一种自豪感,会读书代表着善学习、肯思考;会养猪代表着勤劳、脚踏实地。
认识邓一江有30年了,其间还有一段共事的经历。有人认为他是一名福将,我却不这么认为,他自己也不这么认为。福将只是人们对一些成功表象的简单认识,准确地说幸运总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
邓一江的经历代表着两个典型:一是从基层(县级文工团)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进了中国最高的艺术表演殿堂 国家大剧院。二是善学习、肯思考,在个人成长过程的每一个路口动脑筋、细分析,终于成就了中国演出界的领军人物。
■首席记者陈萌、清华大学学生李光永/文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9168.html
上一篇:为明星编舞的“80后”宁波女孩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