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舞蹈文化的使者――戴爱莲
- 舞蹈老师
- 2018-11-09
- 574
在英国皇家舞蹈学院的接待厅里,陈列着世界4位杰出的女性舞人的肖像艺术品,其中之一便是戴爱莲的石雕头像。在揭幕式上,她曾深情地说;“荣誉属于我的祖国。”这肺腑之言或可作为对其舞蹈生涯的一种诠释。
戴爱莲(女,1916)生于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祖辈华裔,侨居海外多年。1930年,她赴英国伦敦学习舞蹈,曾先后师从著名舞蹈家安东道林((Anton Dolin)、鲁道夫拉班(Rudolf Laban)等,后来又投奔现代舞大师玛丽魏格曼(Mary Wigman)。在当时芭蕾与现代舞相互对立的状态下,戴爱莲已经有了博采众长,发挥创造的开放意识,这对她以后的艺术道路具有积极意义。
戴爱莲于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9年毅然回国,先后在香港和内地进行义演,主要舞目有:《思乡曲》、《卖》、《拾穗女》、《游击队员的故事》……等,表现出舞者对于苦难人民的同情和祖国命运的关注。
在此期间,她以极高的热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大师张大千、叶浅予等交往颇深,从中受益匪浅。
在她40年代的作品中,自编自演的独舞――《瑶人鼓舞》、《哑子背疯》等颇具影响。前者是她到瑶族聚居的山区采风后加工而成;后者是提炼戏曲片段(一人扮演两人的“老背少”)。它们与戴爱莲同一时期创作的《巴安弦子》(藏族)、《嘉戎酒会》(苗族)、《青春舞曲》(维族)……等舞蹈组成了色彩绚丽的“边疆舞蹈晚会”在重庆演出,风蘼了大后方。她是将散见于民众中自然传衍的舞蹈加工为舞台艺术品的始作俑者,对于中国民族舞蹈的发展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戴爱莲的艺术生涯进入了辉煌期。她是第一任国家舞蹈团团长;第一任北京舞蹈学校校长;第一任中央芭蕾舞团团长……。
《荷花舞》(女子群舞,作曲:刘炽,首演者:徐杰领衔)是她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舞蹈取材于流传在陇东、陕北的民间舞“荷花灯”。曾有刘炽等艺术家对其进行过加工,1953年,戴爱莲以高超的编舞技法进行了再创造,以比兴的手法,表现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秉性,以“盛开的荷花”象征欣欣向荣的祖国。舞蹈形象鲜明、动作流畅、结构凝炼,于简洁中见功力。
另一部传世之作是女子双人舞《飞天》(Flying Apsaras)(创作于1954年,作曲:刘行,首演者:徐杰、资华筠)。它是中国当代第一部取材于敦煌壁画的舞蹈,成功地运用了戏曲中的“长绸舞”,把它加工为独立的纯舞蹈艺术。舞蹈追求的不是敦煌壁画的描摹再现,而是以绸带飞扬瞬间的舞姿造型和流畅、滑翔、腾跃的步伐……表现翱翔天宇的一种意境――寄予人类的希冀与向往。
《荷花舞》与《飞天》先后于1953、1955年参加在柏林与华沙举行的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5(下简称“世青节”)国际舞蹈比赛并获奖;1994年被确认为“20世纪经典”,至今久演不衰。
戴爱莲常说:“芭蕾是我的工作,民族舞蹈是我的挚爱……”,这爱促使她在创作中不懈地追求中国舞蹈的神韵,与此同时以其精当的鉴赏力,将西方舞蹈的精华介绍到中国。她以其自身的优长和毕生的实践成为名副其实的沟通中、西舞蹈文化的使者.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9244.html
上一篇:用心灵舞出精彩――王亚彬
下一篇:悸动的生命――周洁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