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夫妇的舞蹈人生
- 舞蹈老师
- 2018-11-09
- 580
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在市文化宫活动室,看见一群人正在跳国标舞,中间有一对跳得很好,他们一边跳一边为其他的人做示范。经打听,这一对教国标舞蹈的老师,男的叫陈平,女的叫姜丽。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这对普通夫妻与舞为伴的传奇人生。
姜丽从小爱好舞蹈。平时,她特别留意看电视里的舞蹈节目。有一次,她被电视里国标舞的优美舞姿深深地迷住了。她开始四处打听宜宾有没有人教这种舞蹈。
1997年,姜丽打听到宜宾的王清贵、邓代富两位老师在教跳舞。几经周折,姜丽找到了这两位老师。但王清贵告诉她:“跳国标舞要两个人一起搭档,你最好把你的丈夫叫来一起跳。”姜丽想到自己的丈夫陈平性格内向,从来都不喜欢跳舞,猜想他肯定是不愿意学跳舞的。但第二天,姜丽还是找了个借口把丈夫拉到了邓老师那儿。到了舞池,陈平才知道是叫他来跳舞的。刚跳完第一曲,王清贵老师就对这对夫妻说:“你们俩搭配很合适,也有跳舞的天赋。”姜丽说服了丈夫陈平,让他跟着学跳舞。陈平学了一段时间后,竟然也迷上了国标舞。
最初,夫妻俩学跳舞只为了业余爱好。后来,听说每年省上都要举行体育舞蹈比赛,夫妻俩打算提高水平去参赛。从此,两人更加勤学苦练。有时,夫妻俩晚上跳了舞,睡觉时心里还想着舞蹈动作,当突然对某个动作有了感悟,夫妻俩都要起床研究实践,反复练习,直到找到默契配合的最佳感觉后才又安心入睡。有时,夫妻俩为了一个动作各持己见,争得面红耳赤,在争论不下时就打电话去咨询老师,直到有了答案,两人纠正了动作为止。
有一次,夫妻俩听说有位体育舞蹈方面的亚洲主考官要到成都来授课,他俩就在周末乘夜班火车去学习。每堂课的学费要570元,另外买书要400元。为了学习,姜丽毫不犹豫地把书买下了。那一年,夫妻俩每个月都要到成都去学习一次,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都是利用周末去。
两年后,夫妻俩第一次参加省上的国标舞蹈锦标赛,分别夺得了地区A、B组的第二名。初战告捷,夫妻俩信心倍增。为了精益求精,在启蒙老师的引荐下,夫妻俩先后到成都、重庆等地拜师学艺。在名师的指点下,夫妻俩的技艺更加成熟。
从此,夫妻俩每年都出去参加比赛。先后在省体育舞蹈锦标赛、公开赛中拿回了5枚金牌,银牌、铜牌、奖杯若干。这一项项荣誉,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每次参加比赛前的集训期,夫妻俩每天都是练到筋疲力尽才休息。不仅流汗,经济上也投入了很多,一套参赛服装就上万元,还配置了照相机、摄像机等设备,共花了5万多元。虽然夫妻俩作为工薪阶层的普通员工,经济上并不宽裕,把大部分收入投入到舞蹈上后,生活过得很清苦,但丝毫没减他们对舞蹈狂热的喜爱。
参加了多年比赛获得了无数金奖后,陈平夫妇已看淡了荣誉。他们又有了新的打算,想办一个舞蹈培训班,把舞蹈艺术传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来。2004年,夫妻俩告别了赛场,全身心地筹办舞蹈培训班。
舞蹈培训班很快就办起来了,学员从5岁到70岁都有。夫妻俩还积极把学员推出去参加比赛。当年,舞蹈培训少年班的学员参加省第十四届体育舞蹈锦标赛,拿回了6个冠军。
在送学员参赛前的集训期,陈平一个半月就瘦了10多斤。每次训练,都是汗流浃背,连裤腰带都没有干的。姜丽在教学员跳舞时,为了让学员看清自己的脚形,哪怕是大热天也坚持穿长裤,不穿裙子。只要发现学员的动作有一点点不到位,都要进行纠正,反复训练。“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夫妻俩在教学员的同时,还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提高技艺水平。
在舞蹈培训老年班,记者发现一个个老人都精神抖擞。一位姓王的老先生告诉记者,他已70岁,跳国标舞已有两年。记者感到很惊讶,70岁的王先生看上去只像50多岁的人。“所谓‘人老脚先衰’,脚得到了锻炼,人也就不容易老。坚持跳舞的人平均要年轻10多岁。”王先生说出了不老的秘诀。
在陈平夫妇的牵头下,今年4月,市体育舞蹈协会正式成立,很多舞蹈爱好者都加入到了协会中来,跳国标舞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每到晚上,在各大音乐广场,都会看见一些国标舞爱好者翩翩起舞。
“跳舞可以陶冶情操、强身健体。我们希望通过推广国标舞蹈,更好地推动全民健身运动,让大家都跳起来,让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姜丽对记者说出了她心中的愿望。
责任编辑:修袜子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9297.html
上一篇:吴凝:舞者与军人
下一篇:宏澜风格――唯美独舞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