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老师 > 正文

不倦的舞者王颖

2004年3月8日晚,中国舞蹈界的最高奖――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在金碧辉煌的上海大剧院隆重颁发,当颁奖嘉宾宣布来自内蒙古的民族舞剧《额吉》获得舞剧剧目铜奖时,现场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一会儿,现场颁奖嘉宾又开始宣布:“第四届中国‘荷花奖’最佳女主角奖获奖者是:杨丽萍、王颖!”杨丽萍是我国著名的舞蹈家,她的独舞几乎年年出现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其精湛的舞技使国人折服,“荷花奖”女主角奖可谓非她莫属。可王颖是谁呢?许多与会者纷纷窃窃私语,一打听,原来这个名叫王颖的获奖者正是舞剧《额吉》的女主角,一名来自内蒙古包头市歌舞剧团的舞蹈演员。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舞蹈演员竟然一出手就得了全国大奖,太让人意外了!现场的掌声更加热烈地响起……此刻,上海大剧院内的掌声和议论王颖都没有听到,因为她没有登上那个万人瞩目、鲜花与奖杯簇拥的领奖台,她甚至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获奖的喜讯。此刻的王颖正在开往柳州的火车上,歌舞剧团要到那里去演出。因为疲劳,她已经关掉手机沉入了梦乡。一位正在颁奖现场的王颖的同学联系不上王颖,急切地将电话打到了火车上王颖另一个同学也是同事的手机上,得知王颖获了大奖,王颖的这个同学激动地将她推醒,惊喜地说:“王颖,你得了最佳女主角奖,得的是和杨丽萍一样的奖!”睡眼惺忪的王颖听了却愣愣的,好像做梦一般……火车徐徐到站了,王颖拿着行李懵懵懂懂和同伴儿一块儿下了火车,这时演出团团长走到她的面前高兴地说:“恭喜你,你得了大奖!”再次听到报喜声,王颖还是没有感觉,团长又激动地补了一句:“你得了最佳女主角奖!”然后紧紧拥抱住了她。那一刻,泪水才从王颖的眼里夺眶而出……

一、为圆梦,考上了包头艺校

1980年的一天,在包头市青山区一个普通的蒙古族家庭里,一个漂亮的女婴呱呱坠地。抱着女儿,年轻的父母欣喜异常,他们反复思量,决定给她取名乌云,在蒙古语中,乌云是“美丽”的意思,他们期望自己唯一的女儿能成长美丽的小天使。在父母的关爱下,小乌云一天天长大了,她表现出对舞蹈强烈的兴趣。4岁那年,已经上了幼儿园的小乌云开始学习舞蹈,并经常参加少年宫里的演出。上小学后,她理所当然地成为校文艺队成员。不过,升入初中后,繁忙的学习使得乌云没有时间再学舞蹈了,被迫中断了从前天天不落的舞蹈基本功训练,不过她对舞蹈的热爱一如既往。一天,乌云在家里看电视,电视里播放的正是杨丽萍的著名独舞《雀之灵》,出神地看着看着,乌云突然一脸向往地对妈妈说:“我什么时候能像她一样在电视里跳舞呀?”因为这支舞蹈,杨丽萍的名字和舞蹈的神奇一起深深刻在了乌云的心中,萦绕在她的梦里。

乌云圆梦的机会终于在她14岁那年出现了。此时已更名为王颖的乌云从同学那里听说包头市艺校舞蹈班正在招生,王颖激动得难以入睡,她的舞蹈梦在这一刻苏醒了。“我必须去报名。”脑海里有一个声音不停地这样对她说。但她的想法却立即遭到了父亲的激烈反对。王颖的父亲是学理工科的,一心想让独生女儿学医,在他的思维中跳舞怎么能成为一个人安身立命的职业呢?然而,王颖的母亲却赞同女儿的选择,鼓励女儿去报名。王颖的母亲20世纪60年代曾是包头市杂技团的演员,对艺术充满理解和热爱,后来因为杂技团解散她才不得不改了行。到了报名那天,王颖拿出自己积攒的15块零花钱背着父亲偷偷报了名。初试结束,王颖顺利通过了。下一关是面试,不仅面试考生本人,还要面试考生的父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孩子还没有长成,而学习舞蹈对人身材的要求非常严格,考官要通过考生父母的身材,判断这些考生将来的胖瘦和身高。这样一来,王颖再也无法隐瞒父亲了。一天,王颖小心翼翼地将面试通知书递给了父亲。父亲的脸上没有半点儿喜悦,相反叹着气劝说她:“孩子,你还是放弃吧,舞蹈演员的生涯太短,是个养小不养老的职业!”父亲的话说得苦口婆心,可王颖愣是梗着脖子一句也听不进去。愤怒的父亲于是拒绝陪女儿参加面试,最后母亲只好一个人陪女儿去了考场。也许是王颖初试时给考官留下了太深的印象,面试时虽然考官只见到了王颖的母亲一个人,但她还是顺利过关了。接下来,王颖又参加了复试,也通过了。这次包头艺校舞蹈班招生,总共有好几百名考生报名,最后只录取了14名女生和14名男生,而年龄最大的王颖则成为这14名幸运女生中的一员。收到录取通知书后,王颖欣喜异常,可她的父母却因为她上艺校的事儿闹起了意见,谁也不和谁说话。上艺校学费一年得1万多元,由于父亲不支持,最后还是母亲拿出自己的私房钱给女儿交了学费。为这,父亲更生气了,不仅不理妻子,连女儿也不理了。

二、拜师,艺校里最刻苦的一位学生

??考入包头艺校,王颖从此开始了全新的生活。由于好几年中断了舞蹈基本功训练,王颖的肢体已经发僵了,加之年龄又比同学们大,所以最初她在班里并没有引起老师的重视,每次上训练课时都把她排在最边上,但忽视没有让王颖气馁,她成了班上最刻苦的学生,压胯、压腿,每一个动作她都做得一丝不苟。每天上训练课时她都是第一个进入训练大厅,又是最后一个离开训练大厅。学校宿舍每天晚上10点关灯,可王颖却不肯这么早就睡,她总是点上蜡烛在被窝里偷偷温习功课。一天晚上,她又点着蜡烛在被窝里看书,由于太专心了,一不小心竟把蜡烛碰倒了,幸亏手疾眼快才没有点燃被褥。此后她把蜡烛换成了手电,仍然在被窝里“夜读”。勤奋是最好的老师,王颖的成绩很快在同学们中脱颖而出,第一次期中考试她的专业课考了全班最高分,王颖的出色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在此后的专业训练课上,她不仅站到了黄金位置,而且还被推选为班干部,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年年的三好学生奖状也使王颖和父亲的关系大大改善了,父亲开始关注舞蹈,每当他从电视里或书上看到好的舞蹈学习资料,都要录下来或买来书送给女儿。

也许命运故意要考验王颖,在一次技巧训练时她的膝盖不幸受伤,骨膜脱离骨头,不得不休学在家。对于一个学舞蹈的人来说受伤也许就意味着永远放弃,同学们都以为他们的班长和大姐姐再也不会回来了,全班同学买上好吃的自发结伴儿去探望王颖,颇有些从此告别的意味。然而,让同学们意外的是王颖拆了石膏刚刚一个星期就回到了学校。由于腿伤还没有好利索,还不能上技巧课,时间一长,王颖的专业课落下了不少,好强的王颖着急了,就在此时,她通过内蒙古艺校的学生认识了一个她将终生感谢的人――史万平老师。史万平老师是从部队文工团转业的,热爱舞蹈且颇有研究,平日里教授了几个徒弟,但史万平是个严格的人,不是什么样的学生都收,收徒时他不仅要面试学生,还要学生表演一段舞蹈,以考察学生的天赋如何,如果考察结果不满意,无论对方出多少钱,他都坚决不教。但见到王颖后,史老师很痛快地收下了这个学生。拜了一位好老师,王颖高兴坏了。王颖的家在青山,而史老师的家在昆区,每天从艺校下了课,王颖就骑着自行车一个人往昆区二冶技校赶,不管冬夏还是春秋,风雨无阻,从不间断。辛勤付出的不仅仅是王颖一个人,还有她的老师史万平。有一天,史老师病了,但王颖不知道,她又准时来到了训练地点,史老师没有因为自己病了就让王颖回去,那天他教王颖做的是一个高难度的旋转动作,王颖做了好几遍都不对,史老师就哑着嗓子,拿着一根木棍一遍遍给王颖讲解,当王颖终于明白了要领时,史老师的嗓子已嘶哑得发不出声了。付出终有回报。三年后,王颖从包头艺校毕业了,在毕业前的专业课考试中,所有同学表演的都是舞蹈组合,只有王颖一个人跳的是独舞,她优美的舞姿赢得了全场老师的一致赞扬,王颖又一次得了全班最高分。

三、双人舞“鹿鸣”,小荷才露尖尖角

1997年,王颖艺校毕业被分到了包头市歌舞剧团。王颖是幸运的,因为在这里她又遇到了她人生中的第二个好老师――包头市歌舞剧团副团长厚瑞杰。与在艺校时的艰苦学习生活截然不同,歌舞团的工作是轻松的,允许大家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如果没有演出任务,每个人上午练完功基本就没啥事了。苦了那么多年,终于能够过得轻松点儿了,王颖开始很高兴,但很快她就觉得闲得发慌,她开始反省自己:你从此就这么虚度光阴吗?你的那个舞蹈梦呢?自责的痛苦中,王颖幡然醒悟,开始自我加压,每天排练完,她又骑上自行车到史万平老师那儿学习,看到几个月不见的弟子重又出现在自己面前,史老师欣慰地笑了。此后,王颖在史老师那儿看到了许多难得一见的舞蹈资料,史老师还针对她的个人特点为她排练一些舞蹈。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随着王颖的努力,她的才华渐渐引起了副团长厚瑞杰的重视。 1999年,包头市歌舞剧团开始排练舞蹈“鹿鸣”,“鹿鸣”是一个双人舞,女主角占的分量很重,团里决定由王颖出演女主角。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支舞蹈其实就是根据王颖的个人特点而创作的。王颖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她每天辛苦练功,完全陶醉在“鹿鸣”的情节和意境中。工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6月,王颖主演的“鹿鸣”双人舞获得了自治区“金马杯”“独、双、三”(即独舞、双人舞、三人舞)舞蹈比赛三等奖。按照惯例,“鹿鸣”仅获得自治区舞蹈大赛三等奖,是没有资格参加全国比赛的,但由于自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厚瑞杰的一支舞蹈曾参加过一次全国性比赛后,内蒙古就再也没有舞蹈入围全国比赛,大赛组委会决定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政策倾斜,最后“鹿鸣”破例得以入围参加2000年10月在四川重庆举办的第10届孔雀杯少数民族舞蹈大赛。获知“鹿鸣”入围全国比赛,王颖心里的压力特别大。从艺校到歌舞剧团,王颖一直都是住宿舍。为了能在全国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王颖在团领导的安排下开始了“三点一线”的封闭式训练:每天从歌舞剧团宿舍到食堂再到训练大厅,这种紧张枯燥的生活持续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付出终有回报,王颖的辛苦没有白费,她主演的“鹿鸣”获得了第10届“孔雀杯”少数民族舞蹈大赛三等奖。这次获奖,对年轻的王颖是一次巨大的鼓舞,也给包头争得了荣誉,她因此被团里破格晋升为中级职称。2001年,王颖又凭“鹿鸣”获得文化部“四进社区”文艺展演的银奖。

四、主演《额吉》,一波三折

2001年是王颖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的年底,她拿到了舞剧《额吉》中母亲的角色。“额吉”是蒙古语里对母亲的称呼。舞剧《额吉》是包头市歌舞剧团副团长厚瑞杰根据一段真实的历史创作的:20世纪60年代,在共和国的困难时期,受周总理的委托,内蒙古草原接受了一批来自祖国南方的孤儿。一位尚未结婚的年轻女子萨日伦为了收养5个孤儿,失去了花前月下的浪漫,失去了亲爱的恋人,孤儿们从稚嫩的孩童成长为展翅高飞的雄鹰,而母亲的青春却在不知不觉中逝去。王颖在舞剧中扮演的正是这位伟大的年轻额吉萨日伦。

自从拿到年轻额吉一角,王颖就投入到紧张的排练中,她每天早出晚归勤学苦练,仿佛重又回到在艺校上学的日子,王颖不仅看剧本,也看舞蹈创作心理学,并认真地做学习笔记。她要让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业务素养飞快地提高,好胜任年轻额吉的角色。王颖这一练就是两年。在不停地排练中,《额吉》的主创人员对舞剧进行了几次修改,使得该剧剧情更加丰满和感人。2003年,就在王颖准备参加“荷花奖”的评选和全国调演的时候,文化部一位领导打来电话,关切地问包头市文化局的一位领导:“内蒙古这么多年没有参加过‘荷花奖’比赛了,你们的演员能行吗?”这位领导的置疑本是出于好意,希望内蒙古珍惜这次参赛机会,争取得奖,可王颖却因此被刷了下来。接替王颖表演年轻“额吉”一角的是一名从北京某专业团体来的演员,此人曾在国家一级团体里待过,名气比王颖大许多。本来属于自己的主角却被别人夺走了,王颖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她一个人躲在没人的角落不知偷偷哭了多少回。但痛过哭过之后,王颖渐渐平静下来。她对自己说:“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呀。”王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那名北京演员接替王颖饰演年轻额吉后,随团先在包头演出了两场,后来又去福建参加了几场调演。每当他们演出之际,王颖就静静地坐在台下细细观看,几场观摩下来,王颖觉得很受启发。回到包头,王颖又去找了史万平老师,她不仅让史老师重又把“额吉”这个角色给她讲了一遍,从理论上提高对这个人物的理解,还请前内蒙古话剧团范团长从人物内心独白方面对自己进行指点。

王颖所做的这一切只是为了提高自己,可幸运却又一次降临到她的头上。《额吉》是一部歌颂蒙古族母亲博爱与宽广胸怀的剧目,而王颖又是蒙古族人,作为包头市歌舞剧团来说,自然希望由自己团里的演员出演“额吉”。最后,团里决定让王颖参加后面的三场调演。得知这个喜讯,王颖喜极而泣,重新忘情地投入到了《额吉》的排练中。王颖演的是母亲,可她才20出头儿,自然没有过当母亲的经历,为了更传神地表现额吉与孩子们的依依母子情,那段时间王颖一次次深入到幼儿园和少年宫里与天真的孩子们接触,(上接第7版)让孩子们的童真激发自己的母爱。《额吉》剧中有一幕戏是“额吉”风雪夜中背米,不慎将大米撒落到雪地上,然后心疼地蹲下身一粒粒捡拾大米的情节。为了将这幕剧情表演得真实动人,王颖在家中故意一遍遍把大米撒到地上,然后再一粒粒捡拾。2003年夏天,王颖的男朋友还亲自开车带着王颖去草原牧区生活了几天,亲身体会蒙古族牧民的生活……就这样,王颖把不同层面的体验心得都融入了《额吉》的排练和表演中,从而对额吉这一角色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和理解。工夫不负有心人,在最后的三场调演中,王颖成功的演出博得了众人的一致赞许,在2003年全国舞剧调演中,《额吉》剧目获得二等奖。最终,团里决定由王颖出演额吉一角,并由她参演在上海举行的中国舞蹈界最高奖――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的决赛。

2004年3月的一天,王颖终于如愿以偿地站在了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场金碧辉煌的舞台上,面对着台下的观众,王颖内心激动不已,她在心里悄悄地对自己说:“我又夺回了额吉的角色,我一定要拿奖,我是代表内蒙古,代表蒙古这个民族来的,我要回报史老师,回报观众。”……演出开始了,随着幕布缓缓拉开,王颖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翩翩起舞――《鸿雁南来》、《含辛茹苦》、《痛失亲人》、《离别母亲》、《深情回报》,随着剧情一幕幕渐次展开,台下的观众都完全沉浸在浓郁的草原风情、整齐的蒙古群舞和优美的双人舞中……台上的王颖也忘了自己是在演出,她觉得自己就是额吉,就是领养5个孩子的母亲……全剧在高潮中结束,片刻的静默后,剧场里爆发起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王颖的,王颖成功了!

决赛之后,王颖随团应邀赴柳州、南宁、桂林等地进行了为时一个月的巡回演出,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都能吸引众多观众。2004年10月,《额吉》又获得了全国“文华奖”最佳表演奖和国际蒙古舞大赛铜奖。

回忆起过去,王颖不时落下泪来,她说她在心里感谢很多人:父母、史老师、厚瑞杰副团长……频频得奖后再次被团里破格晋升为高级职称的王颖并没有飘飘然,如今她又投入到了紧张的排练中,不久,她还要在包头市鸡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为全市人民表演《额吉》片断。对于未来,这个还不到25岁的年轻姑娘有很多梦想,但她说舞蹈将是她终生的事业,她要永远做一个不倦的舞者! 责任编辑:修袜子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