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老师 > 正文

梁静:用舞蹈讲述生活

坐在我对面的梁静娴静端庄,说起话来不紧不慢,但提到自己的舞蹈作品时,激情立刻被点燃。

安静与炽热是两种对立状态,却和谐地共存于梁静身上,如同她舞蹈人生中两个重要章节:舞者和编导。

作为昌吉州民族歌舞剧团二级编导,52岁的梁静,16岁进团,36年里完成了一个舞者到编导的转变。

“跳舞是舞者用肢体语言表现生活,编舞是编导用心灵碰撞生活。”4月12日,我走进梁静舞蹈世界时听到了她36年舞蹈人生的感悟。

与美术、诗歌、音乐等其它艺术形式相比,舞蹈需要很好的精力、体力作保证。也就是说,倘若一个舞者30多岁还在舞台上演出,即使他有多么不愿意离开舞台,舞台都要舍他而去了。

梁静也曾经历过这个时刻。

1989年春,表演完回族舞蹈《马五哥与尕豆妹》的梁静在退向后台的一瞬间深情地回望了一眼舞台。舞台,这个承载和见证了梁静17载由青涩女孩蜕变为专业舞者的地方,是梁静最熟悉的场所。跳完这最后一支舞,梁静将迎来生命中又一次蜕变。

第二天,鼓足勇气的梁静径直来到团长办公室,说出那句酝酿已久的话:“希望团里能派我出去学习,我想改行做编导!”

梁静的理由很简单:33岁已到了舞者的从业禁区,而转到行政或管服装也不是自己想要的。如果想离舞台更近些,编导是最好的选择。

梁静的勇气得到了“褒奖”――团里同意了她的上学请求。

随后的两年,梁静在北京舞蹈学院、新疆艺术学院舞蹈编导和舞蹈教学专业进修,她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这些理论知识,为日后转型储备营养。

昌吉回族自治州是新疆回民族主要聚居区,居住的多是早年从甘肃、宁夏、青海来疆的回族移民,他们与当地的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相互学习、交流,形成了具有新疆地方特色的舞蹈,如摇头耸肩、耸肩拧头挤眼、打响指、单手或双手抚胸行鞠躬礼等。

进修回来的梁静并没有马上创编舞蹈,而是认真研读回民族历史文化,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借助舞蹈演绎表达出来。

1996年的《脚户歌》是梁静独自创编的第一部作品。舞蹈表现的是一对暗生情愫的回族男女,阿哥要出远门了,尕妹子送了一程又一程,仍然依依不舍。舞蹈中的女子很传统,她用羞怯的眼光偷看情郎,不敢表露爱恋的心声,感情内敛含蓄。

舞蹈准确把握演绎了这种复杂情感,《脚户歌》荣获1997年度全国回族舞蹈比赛创作奖、自治区舞蹈大赛创作二等奖。

艺术是相通的,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渗透潜移默化中也影响着回族舞蹈:比如动作上的某些变化和丰富,有了热烈豪放的气质。

2000年,舞蹈《算,算,算》就是这种变化的一种尝试。舞蹈打破回族舞蹈男女搭伴或以女子为主角的传统,演员采用清一色回族小伙,他们手拿道具――算盘,通过算账这种方式,表现改革开放后农民生活发生的变化。作品诙谐、幽默,演员帅气、大方,现实主题加上精心编舞,成为农牧民最喜欢看的舞蹈之一,久演不衰。

这次尝试让梁静更加深信舞蹈反映现实生活的重要。找准了这个方向,梁静义无反顾地向前走去。

2006年,新编《脚户歌》再次与观众见面。对于10年后的这次改编,梁静说:“老题材赋予了新内容会更有嚼头。”

新编《脚户歌》的背景放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一大背景下。阿哥要去外地打工去了,尕妹子很不舍。她一改往昔回族女子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用拥抱、热吻宣泄着浓烈炽热的情感。

“当今的中国每天都在变,艺术要及时捕捉这些变化,不光服装要变,表现情感的方式也要变。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借鉴与传承。”梁静这么说了,也这么做了,除了回族舞蹈,她在其它民族舞蹈中也大胆创新着。

“舞蹈是我最擅长的语言,我对生活的全部感情都要在舞蹈中体现。”我知道,这是梁静最真切的心声,她一生都在用舞蹈讲述生活,也惟有如此,舞蹈才有了现实价值,生活才更加绚烂……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