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双白走进岭南传达舞蹈艺术鉴赏的秘密
- 舞蹈老师
- 2018-11-09
- 545
男,1954年2月出生,文学博士、著名舞蹈理论家和评论家、编剧、大型晚会策划人和撰稿人,现任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分党组书记,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舞蹈是一种疆域广阔的肢体艺术,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身体叙事和心灵艺术,它通过艺术化的人体动作,来表达人的丰富的内心情感。舞蹈是一种直观、最开放、最自由、最高级、最多元化地反映自然生命的艺术。作为人们情感需要的表达方式,舞蹈艺术保持生命力的秘密是什么呢?艺术家是如何把握这种艺术鉴赏,注入舞蹈以新鲜的血液,以便吸引观众的并抓住观众的心?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冯双白走进10月30日的“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给大家传达了舞蹈艺术鉴赏的秘密。 用人的身体直接传达出内心的秘密舞蹈艺术是一门动作的艺术,所以身体的感觉、动作的感觉、动作的美,也是舞蹈艺术鉴赏中非常重要的要素。舞蹈是一种动感的美,它的重要根基,就是用人的身体直接传达出内心的秘密。
身体和心灵是不可分地结合在一起的。伊索说过“有很多谎言就是靠舌头说出来的”,人的舌头很恐怖,可是人的身体很难撒谎。你的同事对你是不是友好,他身体语言上就可以表达出来。跟你非常友好的人,他的身体是不知不觉倾向于你的,正面对着你的。对你不够友好的人,他会不知不觉地向后退去。所以,人和人之间身体的关系,传达出内心的距离和态度。
非洲足球运动员进球时,会跑到球场边扭起身体跳舞,或是冲向很远的地面滑跪。这是人兴奋到极点的时候不知不觉做出的动作,动作不可改变地传递着内心的情绪。生理的本能,决定了他自然而然地要去表达。舞蹈艺术最美妙的就是它可以通过动作直接表达内心的状态,而且可以直接地与观众进行沟通。
艺术创造性的秘密,是能够创造熟悉的陌生
每个人都熟悉盖章,户口本和身份证上都有章,寄一封信邮票上要盖章。盖章很普遍,但艺术家怎么样把盖章这种熟悉转化成陌生的舞蹈动作呢?好的艺术可以创造“熟悉的陌生”,下面的例子呈现了这种转换的过程。
有一个舞蹈作品叫做《土里巴人》,是介绍中国少数民族男女间爱情的作品。春天到了,青年男女们需要谈恋爱,于是互相表达爱慕。《土里巴人》用抹黑脸的形式:一瞬间所有人都跑到后台擦好黑色油彩,出来后继续舞蹈,接着互相抹黑脸,观众从最后的这个情节动作获得兴趣,鼓掌表达兴奋之情。如果艺术家到此为止,他只做了熟悉,而我们要创造熟悉的陌生。
全体人抹了黑脸,高兴万分的时候,激情的、有节奏感的音乐转到抒情的、缓慢的音乐,一对青年男女出现,所有观众目光都集中到他们身上,女孩子走到男孩子的面前,把男孩子衣服的衣襟给撕开,此时观众心中产生疑问。女孩子用手掌按在男孩子的胸前,抬手,一个美丽的手印印在男孩子的胸膛上。观众赞其漂亮,给予热烈的掌声。此时男孩子一把抓住了女孩子,观众心里质疑,心弦绷紧。谁知男孩子把女孩子一转,一把从后背撕下衣襟,把大掌印摁在女孩子的背上,全剧达到高潮。
这个作品给人极其深刻的印象,因为它把盖章的意念,转化为艺术精品的细节,充满了艺术的创作性,而艺术感人的魅力就藏在这里。
如果一个艺术家做的事老百姓谁也看不懂,离开了“熟悉”,谁也不会觉得好。反过来,如果事情让他们感到太熟悉,平淡无奇,那也不行。我看到一个作品叫《黄河之子》,是独舞。怎么表达黄河之子?一个人在台前不知所云地跳了一阵,为了表达黄河之子的概念,在舞台后面藏了一块巨大的绸子,演员跑到后台拽出绸子披在身后,走到台前再拉出巨大的绸子,用两台鼓风机吹起来。我想:这孩子真累啊;我感觉黄河又要发大水了。太恐怖了,他想象的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谁也不会联想到这就是黄河之子。
艺术创造性的秘密是能够创造熟悉的陌生。他创造的那个艺术形象,你是理解的,而他的表达又很新鲜,这样的艺术是感人的,高明的。这就是我说的“熟悉的陌生”。
中西方舞蹈艺术的审美文化
熟悉了东、西方舞蹈文化的秘密,你才能更好地去接近舞蹈艺术。比如中国古典舞来自于中国传统的文化,所以在站立表达的时候要侧着,要站稳。用“丁”字步,紧接着身体开始侧立,根基是中国的武术传统。中国功夫讲究一条腿是主力腿,另一条腿是虚摆的,前进的时候一步跨上去。对方攻击裆部时,用主力腿挡住。发力时,直接推出手力量很小,要先收回手再打出去,力量就很大了。中国武术打出去的时候,一定是攻防自主转换。这深深地印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也深深地浸透在中国人的身体当中。
中国舞蹈站立一定是“子午”动作。自己的手臂形成一个圆弧,在做动作时也是圆弧状,力量不放到极致,在旋转过程当中走到头了还要再回头。站立时不是直的,脚下是“丁”字步,身体要倾斜,这个动作叫握圆。为什么要握圆呢?中国人认为最基本的力量是周而复始的。周而复始的概念形成了天、地、人相互沟通的旋转、循环的过程,反映在人身体的运动变化上,就是不停地旋转。这等同最古老的经典图式———太极图,凝聚着永远旋转的概念。中国的文化讲究相互之间的沟通,讲究气息的转化,讲究吸收天地之精华,即东方人体文化当中非常微妙的和谐,是有别于西方的。 各位有没有看过芭蕾舞?开、绷、直是芭蕾艺术的最基本原则。芭蕾舞一个重要理念是立起足尖,老师要求演员像钉子一样立起来,脚下要像钉子一样向下延伸到地底下,同时头顶要感觉一股牵引的力量向上牵引,所以所有的形体一定是向下延伸,向上挺拔。这是芭蕾舞艺术的秘密。还有一个技术要求叫做“开”,就是脚尖向外打开。芭蕾起源于意大利,成型于法国。在法国宫廷,击剑的动作很深地影响了芭蕾舞。击剑的基本动作是一个脚尖向前,一个脚尖向后,身体尽可能保持直线,尽可能把自己的面减少,以防受攻击。我们的文化是太极的,是圆形的,西方的文化是基督教,是十字形的,两大图像的认知,决定了人的身体最基本的结构,也决定了他们的表达方式。
简介
历任北京舞蹈学院《艺术概论》课教师、《舞蹈艺术》副主编等。先后创作了《咕哩美》、《妈勒访天边》、《水浒》、《玉鸟》、《风中少林》、《花木兰》、《舞台姐妹》多部舞剧,作为策划人参与了中央电视台《舞蹈世界》栏目的开播,并多次担任“CCTV电视舞蹈大赛” 综合素质评委。写作并出版了多部舞蹈学术著作,其中《新中国舞蹈史》、《宋辽金西夏舞蹈史》、《中国现当代舞蹈史纲》、《怎样欣赏舞蹈》等以及与人合作的《中国舞剧史纲》、《图说中国古代舞蹈史》等,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曾经出访联邦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埃及和香港、澳门地区,参加国际舞蹈学术活动并发表论文和嘉宾专题报告,受到国际学者的关注。
个人履历
1954年,冯双白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80年他进入全国第一届高等院校美学教师进修班学习,由于受到朱光潜先生“不通一艺莫论艺”的影响,于1982年考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舞蹈史论系,深入探讨研究这一课题。1985年获硕士学位,继而获得艺术学博士学位。 舞蹈创造
冯双白还长期研究并追踪当代舞蹈创作的思潮及走向,针对中外舞蹈艺术的创作和表演,他撰写了大量的舞蹈评论文章。在史论研究中,他高度重视第一手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多次在春节期间深入北京地区的农村考察民间艺术活动,并相继考察、研究了新疆维吾尔族、海南黎族和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特色。自1998年以来,他长期深入青藏高原地区,考察藏族、土族、撒拉族的民俗舞蹈和风情,并对中国西北地区的民间艺术作了深入的学术研究。 在舞蹈研究工作中,冯双白意识到,目前中国当代舞蹈的发展急需理论性指导,但舞蹈界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为此,他积极参与舞蹈艺术实践活动,担任了大型舞蹈诗《咕哩美》、大型舞剧《妈勒访天边》、《托起明天的太阳》舞蹈晚会,中央电视台《舞蹈世界》栏目,《中国文艺》“舞坛流韵”专栏节目,2000年中央电视台首届电视舞蹈大赛等的编剧、总策划、总撰稿,获得了高度的赞誉和奖励。 多年来,冯双白积极参与舞蹈界重要的文化活动,并在全国许多省区进行舞蹈讲学。在全国各类舞蹈大赛中担任评委,为中国舞蹈事业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为中国舞蹈的普及和电视艺术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文由bosco于2018-11-09发表在舞蹈吧,欢迎舞友加入QQ群:685936921。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9756.html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9756.html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