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新闻 > 正文

少儿舞蹈中男孩子奇缺的现象

作者:孙琳娜

少儿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陶冶儿童情操、发展儿童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己经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接受,也被社会各方面所认同。近年来,到少儿舞蹈园地学习舞蹈的孩子年龄越来越小,期望值却日益增高,并渐成一种风气和时髦。然而,这其中却有一个值得人们深恳的现象:男孩子报名学习舞蹈的少而又少,仅占学习者总数的5%左右。即使这样,有的还坚持不到底,学习了一段时间,又中途退出或转学其他专业。据笔者掌握的资料,这一现象不仅在中小城市、在西部不发达地区存在,在大城市、在东部沿海地区也较为普遍。但大城市和发达地区明显好于中小城市及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又好于农村。

一、男孩不愿学习舞蹈的社会缺憾

社会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分工的日趋严细,现代社会的发展更是从根本上打破了男女性别的限制。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看,由于人们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所以,在某些领域中女同志做的事情男同志往往不屑一顾,比如舞蹈即是如此。从而出现了在少儿舞蹈中男孩子稀少的现象,其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加重了人们对社会观念偏见的认同。男性从事舞蹈的愈少,人们观念上的偏见认识就愈顽固。一些人把跳舞同性别等同起来,认为舞蹈本来属于女性,女性从身体和性格上讲柔软、弱小、婀娜多姿,因而最适合跳舞。还有些封建残余思想严重和品位不高的人则认为跳舞只是一种消遣娱乐,女人跳舞可以充分展示形体美,为男人们提供视觉上的享受。而男性从事舞蹈则被认为没有“男人味”,甚至觉得“没出息”,缺乏阳刚之气,因此,男性较少从事舞蹈。这不仅使得阳刚之气的舞蹈作品少,男性舞蹈人才也更为奇缺。这就从反面加剧了这种观念,认为舞蹈本来就是跳跳蹦蹦、杨柳腰身、风摆荷花,男性根本不适合去跳。这种恶性循环的结局是,进一步加重了人们对男性从事舞蹈专业的错误认识。

第二,耽误了男性舞蹈人才的早期发现和培养。众所周知,舞蹈人才的发现和培养越早越好。舞蹈是形体艺术,与年声令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校外教育机构――少年宫是人才早期开发和培养的摇篮,来学习舞蹈的孩子,其年龄一般在5-12岁,这正是舞蹈人才早期培养的最佳时期。由于人们观念上的偏差,使得许多有天赋的男孩子不能在早期被发现和培养,贻误了男性舞蹈人才成长的时机。

第三、造成了男性舞蹈人才奇缺的局面。主要表现在演员及教师人才的缺乏。单从教师岗位上看,现在从事少儿舞蹈的男性教师很少,这样就使得学习舞蹈的孩子的个性得不到发挥,不能很好地“因性施教”。久而久之,男孩的学习积极性受挫,也无形中给他们造成一种错觉:舞蹈只适宜于女孩,连老师都是女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勉强坚持下来的学习者也会影响他们舞蹈素质的全面提高,更不用说成“才”成“家”了。

二、男孩不愿学习舞蹈的成因

男孩不愿学习舞蹈这一现象,除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之外,主要还有两大方面的原因。

一是与男孩的心理需求有一定的差异。男孩大多顽皮好动、行为粗犷、性格奔放,有比女孩更强的粗野性,而舞蹈所表现出的形体美、姿态美以及细腻的动作都与男孩的这些性格相去甚远。因此,男孩子大多愿耍棍弄棒、舞刀挺枪、学武术、玩踢球等活动,在打打杀杀中体现“男子汉”的性格,而不愿去踢腿、压腰,这实际上是对舞蹈的误解,这种把舞蹈同绵软的性格划等号的认识是极其错误的。尤为引人深思的是,大多数男孩的家长也助长了这种不良的偏见,总觉得学舞蹈是女孩子的事情。

二是教育工作者的引导作用发挥得不够。长期以来,许多教育工作者,只是被动地按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而没有或者说较少考虑男孩生源不足的问题,有多少教多少,至于性别比例失调问题则与已无关。同时,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关注、研究男孩的特点,忽视了男孩同女孩的心理差异,所编排的舞蹈也极少有表现男孩子英气勃勃、威武庄重的矫健形象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男孩学舞蹈的失落感,压抑了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下一页

本文共 2 页,第 [1] [2] 页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