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老师 > 正文

遇见林怀民——读《高处眼亮》

林怀民《高处亮眼》发布,Eva读书有感===================================
“如果幸运的话,也许触动了某个容易执迷的年轻人,引发他异想天开的憧憬,像邓肯、纽瑞耶夫、葛兰姆、巴兰钦、康宁汉、叶公超、侯孝贤那样震动我的灵魂,像愈大纲老师那样把着我的手,给我重大的启蒙。”。这是林怀民自序中的一段话。 
话中提到的人名,除了侯孝贤外,对于我这个舞蹈白痴来说实在陌生。但这实在不影响这本书对我的触动。读完之后,这些原本陌生的人名也鲜活起来,我大抵也能想象在那些遥远而激荡的岁月里,有着这样一批执迷而热情的舞者、文人和艺术家,各自秉持不同的坚持和探索,舞出一段段传奇人生。这些人生触动了林怀民,而又通过林怀民饱含深情的描述,触动了阅读它的人。但遗憾的是,这些舞者的舞包括云门舞集刚刚在大陆结束的《流浪者之歌》的演出,我却没能欣赏到。 
第一部“跃动中的云门”应该算最触动我的一部分了吧。正值迷失退缩时,却读到林怀民在创立云门到如今一路走来也经历过迷茫、挣扎、痛苦、排斥甚至屡次放弃,但经历过这些苦不堪言之后依然对舞团、舞蹈心怀坚持。“我没有选择成为舞者,是舞蹈选择了我”,这句话印在封面上,也写在这一部分。大多数人,谁又会天生喜欢复杂而负累的人生呢,但如果选择了梦想,梦想也选择了你,如此幸运,何不勇敢向上爬呢。林在文章《高处亮眼》结尾写到,“勇敢梦想,慎选策略,落实细节,走出困局,向上爬,往上走,高处眼亮”。 
行走的力量积蓄体内,在读过第二部分“那些涌进灵魂”之后愈发充实而确切。纽约、东京、台湾、西班牙的葛那达,韩国的汉城,希腊的雅典,印度的瓦纳拉西,不同地域的人、文化、艺术汇集交错,融入洞悉生命的眼光。如果能行,何不多走走,多看看,多感受这世界。 
这部分也写到了云门对传统戏剧和民间舞蹈的传承。“正当西洋音乐家、戏剧家努力吸收东方音乐、戏剧的观念来丰富他们的创作时,中国古典戏剧却逐渐湮没,面临生存死亡的挣扎。社会大众热爱贝多芬而未闻昆曲创始人魏良辅之名,欣赏奥黛丽赫本的《修女传》而不知《思凡》。为了解西洋歌剧,买唱片,读解说,处心积虑地努力去认知了解,对昆曲却以不合时代节拍而漠然待之。”正因如此云门舞集演出了《思凡》与《夜奔》。台湾尚且如此,大陆呢。反思自己也少有对中国传统文化自觉认知,不知是官方压迫性教育造成了人对传统的逆反心理,还是大环境所致使人更易接受速食的东西。但现在想来,古老的东方文化与我们生存的时空是如此紧密地缠绕在一起,其根部深深扎在民族的泥土里,无论如何是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探究的吧。关于佛教、古老的东方艺术、历史和文学,到如今我才真正有了探究的兴致。 
第三部“倾听前人脚步声”集中描述了林在自序里提到的那些触动他灵魂的人。我大抵能够想象林在写这些人时的内心的涤荡,假如有一天有所成回顾令自己热泪盈眶激励自己的作品和创作者,大抵也会体会到类似的心情吧。 热情而坚持的现代舞之母邓肯,《春之祭》神秘的传说,不认命的玛莎葛兰姆,置身圈外扎根加州的贝拉列维斯基,编舞大师保罗泰勒,叛逆前卫的康宁汉,达达作曲家约翰凯吉,集大成的天才崔拉莎普,热心温柔的诗人加画家叶公公还有林的恩师愈大纲先生,这些原本对我来说陌生,却是林的精神导师的人和事,在读过之后,也不知觉地变得熟悉、亲切起来。重要的是,从这些人和事,从林的话语中,能够感受到坚持梦想和自我完成的力量,不论是谁,做着怎样的事情,心里有着怎样的渴望,都可以借着这股力量拾起勇气,努力向上爬,往上走。 
在林写他收藏的一张梅兰芳和美国舞蹈家丹尼丝和铁雄合影时,提到了一段,梅兰芳1930年去美国演出,住进范朋克的公馆,之后他与卓别林相会,拍下那张有名的合影。立刻在网上搜来那张相片,心里一震激动,心想林获赠合影时心里大概更激动吧。 
回头再看自序,林写到“我思索,这册旧作新编的文集可以有什么意义?观舞之余的闲暇阅读。回顾台湾文化界一个学艺者的成长足迹。连侯孝贤也快成为大多新世纪的陌生之际,我很愿意重复宣唱一些“古人”的名字,描绘他们的风范,好像《薪传》吟唱陈达的《思想起》,《白蛇传》的舞台屹立杨英风的雕塑。”。我想也许如我这般容易执迷的年轻人,大抵需要这样一位老人宣唱,幸运在迷失的低谷遇见他的告白,能重拾勇气和热情,试着继续向上爬。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