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界的宗师戴爱莲
- 舞蹈老师
- 2018-11-09
- 1381
戴爱莲(1916—2006)生于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祖籍为现今的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她是五邑侨乡的优秀女儿,中国舞蹈界的宗师,为人师表,人格高尚;执著艺术,艺魂天下;一生无嗣,母子情怀。她用爱倾注于终生热爱的舞蹈事业,也用如莲的大爱予人坚强的力量。她的一生让人敬仰,为世人缅怀。
从戴爱莲1940年归国至今年她诞辰95周年,71年的光阴,中国社会及中国的舞蹈有着数不尽的沧桑变迁,更有说不完的梦想成真,戴爱莲使舞蹈艺术从她的时代迈出了辉煌的一步,她的功绩已被载入新中国的舞蹈史册,她是复兴中华之民族舞蹈的领航者,也是弘扬我国民族舞蹈文化的开路人。
1 优秀侨乡女儿
热血华侨以舞报国
童年的戴爱莲是在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度过的。1916年,在特立尼达岛的一个三代华侨之家,迎来了一个小生命,家人给她起名为爱琳·阿萨克。小爱琳的祖先是在太平天国起义后随家族一起来到这个岛国的,她的祖籍是广东杜阮,祖上实际上并不姓戴,她父亲是家中老大,别人称其为“阿大”,广东人念“大”与“戴”区别不大,后来“戴”就成了她家的姓,而英文的爱琳译成汉文后就成了“爱莲”。这个名叫戴爱莲的小女孩,就是二十世纪中国舞坛上的一位巨擘。
1930年,14岁的爱莲跟随母亲和姐姐一起远赴英伦,从此踏上了艰辛的专业学舞之路。先后师从著名舞蹈家安东·道林,鲁道夫·拉班等,后来又跟随现代舞大师玛丽·魏格曼和科特·尤斯学艺。戴爱莲旅居国外多年,但始终热爱祖国,心中牢记:“我是中国人!”1939年,23岁的戴爱莲忠于踏上梦寐以求的归国之路。
当卢沟桥的枪声响起,这位以舞蹈为武器的充满革命精神的华侨姑娘,便开始了她的抗议宣言。中国的河山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颤抖,祖国的同胞在日本法西斯的奴役下倍受蹂躏,年轻的戴爱莲的心也在流血。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怒吼,从她瘦小的身躯中迸发出来,为民族前途急呼,成为年轻的戴爱莲的心声。于是,在香港、在重庆、在桂林,在戴爱莲到过的每一个地方,她都不忘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自己正义的心声。
戴爱莲的心声是通过一系列脍炙人口、充满鼓劲情绪与感动情怀的舞蹈作品来呈现出来的。《警醒》、《进行曲》、《哭泣的垂柳》、《卖》、《游击队的故事》、《思乡曲》、《空袭》、《东江》……一句句动作语言,像一篇篇控诉的檄文,激起人们对日寇的愤怒;一支支舞蹈作品,像一把把尖锐的利剑,刺向敌人的心脏。戴爱莲的舞蹈不仅感动了后方人们的心,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勇于抗战的昂扬精神。
解放后,她更是以前所未有的精力投入到祖国的艺术和教育事业。上世纪50年代,她改造和创作了来源陕北民间舞的《荷花舞》和创作了取材于敦煌壁画的双人舞《飞天》,以其高超的编舞技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此后在周总理的指示和帮助下,她创作了中国版的芭蕾舞《天鹅湖》。在多次随同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出访中,她把中国的民族舞带到了外国,也把许多东南亚等国家的优秀舞蹈引入中国。
2 “中国现代舞之母”
舞坛雅士 传舞育人
在中国,杰出女性很多,但被称为“先生”的实在不多。戴爱莲先生,作为“中国现代舞之母”,她集表演、编导、教育于一身,是中国现、当代舞蹈史上有着重大贡献和影响的一代大师。
先生一生相继创下舞蹈界后人无法企及的多个“第一”:中华全国舞蹈工作者协会(今中国舞协前身)第一届主席;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戏剧学院第一任舞蹈团团长;集体导演并主演了新中国第一部大型舞剧《和平鸽》;第一任北京舞蹈学校校长;第一任中央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团团长;第一任中央芭蕾舞团艺术指导、顾问……她的一生,就是一部鲜活的中国现、当代舞蹈发展史的缩影。
戴爱莲为新中国的舞蹈创作,做出很大贡献。她身体力行,创作出流芳百世的《荷花舞》,这是戴爱莲一生最重要的代表作。《荷花舞》(作曲:刘炽,首演者:徐杰领衔)取材于流传在陇东、陕北的民间舞“荷花灯”,曾有刘炽等艺术家对其进行过加工。1953年,戴爱莲以高超的编舞技法进行了再创造,以比兴的手法,表现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秉性,以“盛开的荷花”象征欣欣向荣的祖国。另一部传世之作是女子双人舞《飞天》,创作于1954年。它是中国当代第一部取材于敦煌壁画的舞蹈,追求的不是敦煌壁画的描摹再现,而是以绸带飞扬瞬间的舞姿造型和流畅、滑翔、腾跃的步伐表现翱翔天宇的一种意境——寄予人类的希冀与向往。《荷花舞》与《飞天》先后于1953年和1955年参加在柏林与华沙举行的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国际舞蹈比赛并获奖;1994年被确认为“20世纪中国舞蹈经典作品”。
在创作和领导工作之余,戴爱莲为拉班舞谱在中国的推广,立下了汗马功劳。她不辞劳苦,不舍昼夜,亲自开班教学,亲自记谱出书,为中国舞坛培养了第一批拉班舞谱的专家,成果斐然。由于成绩卓著,“国际拉班舞谱会议”特于2004年夏天在中国北京举行了第22届年会,以表彰戴爱莲为推动此项工作而作出的卓越贡献。
戴爱莲的另一个功劳是她倡导的“人人跳”。为了让舞蹈回归大众,她以毕生的经验,总结出了“人人都可以快乐舞蹈”的理念,创作出适合于普通大众的舞蹈方式。这种独特的中国舞蹈形式,深受海内外普通人士的热烈欢迎。
3 印象戴爱莲
后人追忆 怀念感恩
著名画家叶浅予曾与戴爱莲有一段夫唱妇随整十年的婚姻,两人之间的不了情至今仍被后人传为佳话。1939年,两人一见钟情,宋庆龄曾亲自当他们的主婚人。
戴爱莲曾向她的传记责编牛抒真回忆:她和叶浅予共同走过了一段极其艰难而留有深远影响的路程,事业上互相扶持,而且,叶浅予深爱着她。当她决定和叶浅予离婚时,许多亲朋好友不能理解。谈及这一点,戴爱莲率真的解释非常简单:“我希望他了解我的一切(在英国曾与雕塑家威利有过一段真挚的感情),而叶浅予是个大丈夫,他认为那是我个人的私事他不要知道,我等了十年……我们不能交流。”牛抒真说:“听到这些,我想,这破碎的婚姻可能是双方生活、文化和思维方式背景的巨大差异所致。”戴爱莲是个自我独立而又坦荡寻求知己的女性,她对爱情的追求既是完全的,又是完美的。
叶明明是前夫叶浅予的女儿,戴爱莲一生无嗣,把叶明明视如己出,虽然在一起生活了仅仅4年,但叶明明却与她相处了61年,是戴爱莲唯一的亲人。在叶明明心中,戴爱莲是疼爱她的慈母,回忆起当年的点滴往事,充满了感恩。叶明明曾回忆道:“早年我年幼体弱,到达上海,他们就带我到医院做各种检查,戴妈妈还给我补充营养:什么鱼肝油、黄油、维他命啊……每天让我按时服用,尽力要让我和同龄孩子有同样的体质。睡觉时,在一个大床上,还把我放在他们中间,同睡,同起;还教我用英文说:‘早上好’、‘晚安’。凡是他们去参加什么活动或朋友聚会,也必带我同去,好似他们已得了一个宝贝。”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克芬是戴爱莲的爱徒之一,在她的心里,戴爱莲既是严师又是慈母,对学生的爱真诚而执着。她说:“戴爱莲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从来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她自己受过苦,总是尽最大可能帮助那些穷学生。这样的例子实在不胜枚举。先生为人率真、真诚、爱憎分明、敢爱敢恨……先生的好多学生都对她的笑容记忆深刻,80多岁的老人了,笑起来还像孩子一样纯真烂漫。”
相关新闻
蓬江区举办纪念戴爱莲诞辰95周年系列活动
戴爱莲铜像今天揭幕
江门日报讯(记者/刘静静 通讯员/黄智军)今年是“中国现代舞之母”戴爱莲先生诞辰95周年,为纪念这位祖籍杜阮的优秀侨乡儿女,蓬江区于今天举办戴爱莲铜像揭幕、图片展暨《戴爱莲纪念文集》首发活动,来自国家、省舞蹈家协会的领导嘉宾、蓬江区四套班子领导等出席纪念活动。
本次活动由中国舞蹈家协会、江门市委宣传部、蓬江区政府主办,是蓬江区纪念戴爱莲诞辰95周年系列活动之中的重要一项。活动当日,在杜阮镇戴爱莲广场举办戴爱莲铜像揭幕仪式暨《戴爱莲纪念文集》首发式,随后还将于12月16-21日在江门市文化馆举行戴爱莲图片展。《戴爱莲纪念文集》收录了戴爱莲的好友、学生及各界人士的纪念文章50多篇,蓬江区委书记王积俊,亲自为本书作序。图片展收录了戴爱莲从3岁到晚年的图片共200幅,记录了她的生平及重要经历。戴爱莲弟子、著名舞蹈家王克芬、汪东,戴爱莲养女叶明明以及省内外舞蹈名家名师将出席本次活动。
作为戴爱莲先生的故里,蓬江区在今年8月份成功举办了“中国舞蹈家协会第140届少儿舞蹈展演暨首届戴爱莲杯全国青少年舞蹈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65支参赛队参赛。对此,中国舞蹈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冯双白予以高度评价,他表示在戴爱莲的故乡举办全国性的舞蹈大赛意义重大,体现了江门市对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高度重视。
□ 文/记者 刘静静 通讯员 黄智军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9858.html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