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明:河北省舞协副主席、芭蕾舞剧《白毛女》主演
- 舞蹈鉴赏
- 2018-11-09
- 505
十七八个荣誉头衔。周大明由一个芭蕾“白毛女”,摇身一变成为全国有影响的文艺理论家,这是出乎我们意料的。 周大明成长于“文革”时期,一部新闻纪录片《红太阳照亮了芭蕾舞台》改变了她长大去“当兵”的人生理想,她天天跑到那个昏暗燥热的影院里,3天6场,场场不落,此后便有了她光彩照人的舞蹈生涯。1970年,她考入河北省艺术学校舞蹈科。
她就是当年河北省芭蕾舞台上倾倒了万千观众的“白毛女”。原来“白毛女”已经是河北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北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文化部优秀专家,国家级艺术理论“金菊奖”评委,中国舞蹈家协会“德艺双馨双十佳优秀会员”……
理论写作及奖项
大明真正的理论写作,是1990年春拿出的《关于社会学·社会问题剧之我见》一文,大明敢于在文章中突破极左观念的束缚,提出了新的文艺理念,在全国“关于审美戏剧观”的大讨论中引起人们的关注。同年,她的另一篇《关于“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又公开发表。《论舞蹈中的自娱性因素》、《现代意识与戏剧创作》、《试论孙德民剧作的美学追求》等十几篇有分量的文章也都先后问世。其中《舞蹈在现代社会的生存方式及其处境》一文入选“94国际舞蹈节舞蹈论坛”并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荣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积累,周大明渐渐成为一个获奖大户,已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常设大奖13项。
其中,5次获得中国金菊奖,2次获得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5次获得河北省文艺振兴奖,一次获得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而且均为一二等奖。1998年1月,大明出版了24万字的第一本论文集《艺术审美经验》,后来又出版了《燕赵文艺史话》中的第三分册、《河北戏剧》、《河北省南部解放区文学概观》(戏剧部分)等重要理论成果。大明关注舞蹈、戏剧,也关注杂技艺术写出了《河北杂技》,又与边发吉共同完成了填补我国文艺理论空白的专著《杂技概论》,成为中国杂技艺术理论的奠基之作。她最新出版的《河北舞蹈史》又一次填补了我国舞蹈史研究的空白。书中有许多属于她的重要发现,有她在艺术和史学观念上的独到见解。
周大明从舞台表演到案头读写,从肢体艺术到文字表达,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从单篇写作到结集出版,从艺术概论到文艺史著述,已经在理论大道上跋涉了将近30年。30年,甘苦寸心知。但她已经习惯了理论攻坚,现在经常“竞标承包”省级和全国的重要科研项目。她在默默的文化耕耘中悄悄变成了学术带头人、项目牵头人。这个当年活跃于舞台上的“白毛女”,现在已经在艺术理论的山峦间崛起。偶然中的一次受伤,使她过早地结束了10年舞台生涯而“转业”,却让青春在文艺理论天地里重新闪光。大明坚忍不拔的性格,决定她无论攻克什么难题都会富有实绩。
当她站在北京的领奖台上,站在北师大的课堂上,站在国内外学术研讨的麦克风前,沉着而精彩地发表自己的艺术观点时,为多少退出舞台的人们所羡慕。我们不再为少了一位优秀的芭蕾舞演员而惋惜,应当为多了一位著名文艺理论家而由衷地高兴。 当年芭蕾“白毛女”,今日文艺理论家,周大明的生命底片第二次曝光了。
艺术人生
在老师的严格训练下,大明的舞蹈艺术天分渐渐得到充分发挥。那时,正值中直文艺团体下放到石家庄市郊区“五七干校”接受锻炼,省艺校便就近请来北京芭蕾舞学校的资深教师授课,使周大明受益匪浅。1974年,周大明被分配到河北省歌舞剧院,马上担任了芭蕾舞剧《白毛女》的一号角色,成功地扮演了“白毛女”。
凭着她的天分和勤奋,后来又成功地扮演了芭蕾舞剧《沂蒙颂》中的英嫂。这年她在全国各省歌舞团参加文化部举办的“革命样板戏”学习班上,以优越的形体条件和艺术功底,被推选为汇报演出芭蕾舞剧《沂蒙颂》英嫂B角。那年她才19岁,在别人的眼里她是多么幸运,她的前途会一片光明、繁花似锦。但就在她乘势上进的时候,一次课堂训练,造成腿伤,之后她不得不离开了那心爱的舞台。 “如果不再跳舞,我做什么呢?”大明的确迷茫过,本来内向的她变得更为沉默了。
在上级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下,她于1980年7月调入河北省艺术研究所。来到这里,大明好像进入了一片陌生的山林,使她产生一种无名的恐惧。但是她想,既然改弦更张来到这里,就重新学起吧。大明便沉下心来,学习,学习,再学习。这里没有鲜花和掌声,没有闪光灯闪烁,没有记者的追访,一切是那么安寂,她渐渐地感到学习就是一种享受,也发现艺术理论的星空竟然那么深奥而多彩。
什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梅兰芳等等,这些对她来说那么生疏而又那么新鲜——她被古今中外的文艺理论和优秀作品吸引住了。大明的岗位是在《大舞台》杂志社当编辑。她编剧本就学剧本,编评论就学评论,那些优秀的稿子就成了她的教科书。她心里怀念芭蕾舞台上的日子,也更感激让她当了编辑。她见诸铅字的第一篇文稿,是一个会议述评报道。发表后,时任河北省文化厅副厅长的“老延安”连衡看后打去电话给予鼓励,那是大明学术生涯中获得的第一个口头赞赏,至今还鼓舞着她。
1983年,大明产假后上班,正好全国开始了成人教育招生,她便报考了河北师范学院政教系。她不过是一个艺术中专生,面对全国高考的复习范围和一堆课本,不能不产生几分畏惧,但她毫不犹豫地拿起课本,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科一科地潜心攻读。当时还没有高考培训班和各类复习资料,大明就随时随地向所有能够为她解答问题的人请教,直到把每一个问题弄懂会做为止。
终于她被录取了,重新回到校园,做了一个母亲学生。每天晚上她先哄孩子睡下,然后自己再爬起来学习。大明就是这样,苦苦地追寻着、奋斗着,成为校级“三好学生”,还以优异的成绩毕了业。多年后她又报考了河北师大文艺学研究生班。这不是脱产读书,而是每个周末集中授课。几年下来,周大明又是日夜兼程地达到了科科优良。她在文艺学理论的大海中畅游,头脑丰富起来,眼界大大开阔起来。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10647.html
下一篇:肖苏华-我们不是在恶搞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