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鉴赏 > 正文

杨丽萍:用舞蹈说话[图]

今天《1/7》的新闻人物是舞蹈家杨丽萍。10月22日,杨丽萍带着新作原生态歌舞剧《藏谜》来到上海演出。引人注目的是,这次杨丽萍不仅是舞台上的主演,还身兼艺术总监和总编导,是这台演出的绝对领袖。这和人们印象中杨丽萍孤傲、冷峻的孔雀公主形象截然不同。那么,从独舞演员到大型歌舞乐制作人,杨丽萍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转变呢?

(字幕:2007年10月22日上海大剧院原生态歌舞剧《藏谜》)

(短实况:《藏谜》精彩片断)

(解说)

2007年10月22日,原生态歌舞剧《藏谜》在上海大剧院上演。这台藏族风格的大型歌舞乐表演舞台剧,以藏族老阿妈在朝圣路途中所见所闻为主线,表现了藏民生活、民间民俗、宗教仪 式的种种场景。吸引观众捧场的,一是所有歌舞都保持原生态,原汁原味地表现了藏族文化色彩,另一个则是主演杨丽萍的惊艳登场。

(字幕:2007年10月21日20:30)

(拍摄实况)

不行,不行,你这个灯还不够亮。

(解说)

在正式演出的前一天,杨丽萍接受了《1/7》栏目的专访。作为《藏谜》的主演、艺术总监和总编导,习惯控制现场的杨丽萍也习惯性地对专访的技术问题提出自己的要求。

(实况)

你一定要推得这么近吗?我还是戴眼镜吧,你们不用麻烦了。

(访谈)

记者:您是我采访过的嘉宾中最考究的,有点精雕细琢的感觉,这是您一贯的习惯吗?

答:因为很少上镜头,不太喜欢上镜头

记者:为什么?

答:麻烦/不太喜欢抛头露面。

记者:但您从事的这项工作可是一个需要抛头露面的工作。

答:需要的时候出来。

记者:那如果我们要把这一期杨丽萍的专访要起一个题目的话,今天我想请老师自己给自己这个节目,杨丽萍前面我们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容最合适?

答:就是用舞蹈语言说话的人就完了。

(解说)

杨丽萍,云南大理人,白族,1986年以独舞《雀之灵》亮相荧屏,一夜成名。2003年8月,她以制作人身份推出原生态歌舞大戏《云南映象》,至今已经演出了上千场。2007年8月,杨丽萍再次推出第二部原生态歌舞剧《藏谜》,台上的所有演员都是真正的藏民,这也意味着几乎所有演员都没有舞台经验。

(彩排实况)

杨丽萍彩排,叫各个族人。

(访谈)

记者:这么多节目当中好像今年的《藏谜》演出的时候,很多人会对您这个戏提出一些另外的一些想法,说您70%都起用非专业演员。

答:百分之百

记者:这次是百分之百?他们在被您挑上上节目之前,他们都是做什么工作的?

答:全部都是牧民和艺术,民间艺术艺人。

(解说)

在杨丽萍的作品中,”原生态”成为她最强调的因素:启用非专业演员,选择藏区当地的民族乐器,戏中2000多套服装全部用西藏出产的布料剪裁制作,甚至在排演时,杨丽萍也很少纠正演员的表演,让他们随心而动。那么,这种”原生态”对杨丽萍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访谈)

记者:您一直把您的演出都称为叫原生态

答:原生态的意思就是生命还有生活一种态度/(新增访谈1#033740)舞蹈在民间里头是自娱自乐的,一般不是表现给别人看,为了庆祝丰收,为了一个生命的降临,大家聚集在一起然后庆祝自己的孩子降生,然后婚生嫁娶大家就热闹或者过年,或者歌颂自然,感谢太阳,感谢月亮的时候都要跳舞唱歌,它是属于一种生命的需要。搬上舞台不一样,搬上舞台就是一种文化,就是一门艺术,它就要更纯粹,更有艺术的一个章法/比如我们的一段话谣,他拍手是这样,(轻声拍手)我就觉得不过瘾,就要很使劲,(大力拍)你觉得哪种好看?

记者:这个有节奏。

回答:我可能是这种,波动你的心灵的最细微的那个柔软的那个地方,你就会有感觉,你就会落泪或者你就有感觉,这就是品质的不同/谁会拒绝呢?我觉得有问题的才会拒绝这种东西。

(解说)

4年前,杨丽萍把家乡云南十几个民族的原生态歌舞搬上了舞台,让看惯了学院派舞蹈大戏的观众们感受到别样魅力,而新推出的《藏谜》更让她成为了中国原生态歌舞的代言人。

记者:怎么有这样的想法,自个儿当制作人?

答:因为我觉得那些民间里流传的这些东西太好了,就是大编导或者大舞蹈家都不一样做得出来,只是说它太散乱,太不成一个样子,很多地方已经是灭绝了,没有了,乐器,一些舞蹈,服装人们都变了,包括建筑,那我是做舞蹈的,我觉得有些如果把它搬上舞台,肯定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事情,我觉得就是一个事情一定要做。

记者:有艺术家在这方面有点质疑,他觉得所有的舞蹈本身就不是他生活本身的,经过提炼,在由您一个艺术家提炼到舞台上,原生态,还有吗?

答:一模一样,跟生活中一模一样/就是它更精彩更浓烈了,/他在生活中可能一个歌要唱三天三夜,那我们只能让他唱一分钟或者是六分钟,在几百首歌里面选出最精彩的,浓缩在一起。

(解说)

随着《藏谜》全国巡演的展开,杨丽萍的原生态舞台也遭遇了新的质疑,牵进剧场的小羊羔、唱着流行歌曲的高原牦牛,类似话剧的长段对白,杨丽萍一手打造的这个原生态舞台显得格外地与众不同。

(短实况:《藏谜》噱头)

(访谈)

记者:一边有《两只蝴蝶》的音乐一边还在跳牦牛舞,他们说杨丽萍这样搞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有一点故意要追求这样的噱头?

答:因为现在的生活,火车都开到家里来了,网络已经上到很多人家里,他们也会耳闻目染地学外来的东西,我们只是想影射批评这个,讽刺连牦牛都不唱自己的民歌的,等于讽刺这样的一个情况。

记者:现在我们去云南听是真不到,哪怕在还偏远的农村都很难了,作为我来说有一点难过,您呢?

答:那是必然的,我觉得舞蹈还是跟那些物质的东西一样,它可能最终你在博物馆里看到恐龙的骨架子,最终你可能在舞台上还看到原来那些歌舞的形象,因为舞蹈不可能用一个图片或者一个录像在承载,它就失去了现场感,它是身临其境要面对这个情感,面对这个舞者,它这种形势就是这种,不是说我们要搁这儿看一个一只花瓶从土里面怎么挖出去,或者一个骨头怎么挖出来,这个也许是一种方法。

记者:还是希望最多的观众能够进入剧场或者进入一个特定的场所来跟你们面对面去接触文化?

答:那肯定要这样,如果我们这样做了就肯定会产生这样的一个结果。

(解说)

这是以前人们最熟悉的杨丽萍,1986年就以定点独舞的作品《雀之灵》在当时的中国舞台上独树一帜。在杨丽萍完成从独舞演员到原生态歌舞代言人的转身之前,这位来自于云南苍山洱海的白族女子,就已经以自己的姿态在舞台上特立独行。

(访谈)

记者:我听说你在中央民族歌舞团的时候,曾经受到领导的批评就是因为你不愿意练舞蹈的一些基础功?

答:对,那些芭蕾的东西对跳我们这种舞没什么用处。/我们的(民族)舞蹈不难,没有什么高难度,跳的是一种神韵,跳的是一种感觉,/我没必要去走弯路去学另外一个,那对我来说没什么用。

记者:很多人都在做这样的事,为什么偏偏杨丽萍不一样这样做,您的同事当时也要练吗?

答:他们可能就是受一种支配,你要去领(剧团)营养费,那你肯定就得练他指定的基本功,你不领那个营养费,你就可以不练这个,事情就简单了。

记者:可以不可以这样去理解,其实从那个时候您其实性格当中已经体现出某种程度的叛逆?

答:不是叛逆,是用大脑在想事儿,明白事情的真相然后去实行,这样比较好。

(解说)

2003年,杨丽萍做出了两个深思熟虑却令人吃惊的选择:一个是从中央民族歌舞团退休,另一个是自己投资排演大型原生态歌舞作品《云南映象》。

(实况)

杨丽萍:距离演出还有3个小时了,来不及,演出可能要再延迟一刻钟。

指挥台上调度,自己唱

(访谈)

记者:这个可跟你当时跳《雀之灵》不一样,就是你一个人,你要排一场大戏的话,其实需要很多资源需要去整合它,如果有这样的能力的话,当时民族歌舞团就已经把你这事儿做了,一个大的歌舞团都没有排,你当时怎么想的?

答:一般一个大的团体比如说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什么大的一个团体,要去做这种独特的这种地域文化的东西,他们会有一些顾虑。

记者:有什么顾虑呢?

答:他可能觉得这种东西太传统了/那就是游戏规则/你要别人出钱或者受雇于别人,可能做出来的东西可能两三个月,几个月就赶出来,那他就声色就不到位/所以干脆自己做,自己做就简单了。

(字幕:2004年,《云南映象》全国巡演期间)

(实况)

杨丽萍关于制作宣传册费用的事情和工作人员沟通,微怒。

(解说)

杨丽萍对《云南映象》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但在制作中却压力重重,甚至一度遭遇投资方撤走所有资金。在最艰难的时刻,杨丽萍不得不变卖自己在云南刚刚安置的房产。为了保证《云南映象》的演出品质,从没有学过营销管理的杨丽萍甚至自己设计出了一整套方案。

(访谈)

答:我们一来就是定点演出,形式就是天天演。

记者:因为只有当一个演出超过了几十场以后它利润才能够滚出来

答:这个在百老汇,在拉斯维加斯,在国外一些很多地方都是非常自然的事儿,我们第一轮巡演成本就全部回来了。

记者:因为您用的都是非专业演员。

答:也不是,他们工资很高,我们都要很善待他们/它是一个自产自销,然后尽情地唱,然后就得到回报,得到人们的掌声或者得到人们的一种感怀,然后再养活自己,然后再跳。它这个就是很科学的。

(实况:)

(解说)

这种原生态的运作方式为杨丽萍带来了事业上的巨大成功。2004年3月8日,中国舞蹈的最高奖项”荷花奖”揭晓,《云南映象》一举获得舞蹈诗金奖、最佳编导奖、最佳女主角奖等五项大奖,同时,《云南映象》在全国的巡演也获得惊人的上座率,迄今已经演出一千多场。

(访谈)

记者:按您这样的说法,我有一点小小的疑惑/您毕竟还算是商业演出/商业演出就必须要迎合一些观众。

答:但是你的主题很重要,我们希望给人带来春天一样的这种感觉,这是不会有人拒绝的。它是直接表现阳光的灿烂,人的一个超脱,深入浅出的哲理。

记者:您觉得您现在导的这项活动,是商业活动还是纯粹的艺术活动?

答:这个就是简单的道理跟你讲,舞蹈家这是把舞台当成他的田地去播种去田地,然后你就收获了你应该收的。然后他也高兴你也高兴,然后看的人也看到了,然后有些东西你种出来,你做出来没人买,你觉得这个生态吗?就不好了。那他们就要倒闭,他们就要死去,他们就要饿死,饿死了怎么歌颂阳光,怎么歌颂生命,怎么笑地跟阳光一样好看?很难。

(实况)

杨丽萍吃东西实况,主要水果、酸奶,只是偶尔从演员碗里挑块牛肉,就觉得很香了。

(解说)

今年已经49岁的杨丽萍,对自己的身材和容貌仍然有着超乎常人的苛求,把它当作自己事业的一部分在经营着。目前国内的舞蹈演员一般跳25年就退休,但杨丽萍已经跳了整整30年,几乎每一天不是训练就是演出。她说,自己的舞台生涯还远没有结束。只是在走下舞台后,杨丽萍为自己选择了一种低调而简单的生活。

(字幕:《云南映象》之《女儿国》)

(实况)

太阳歇歇么歇得呢

月亮歇歇么歇得呢

女人歇歇么歇不得

(访谈)

记者:我听那个录音自己的感觉我觉得杨丽萍很累。

答:不累,我那么舒服,我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儿,跳自己想跳的舞。再幸福不过了,那个舞蹈不是表现累,是表现一种承受自然的生活带来的一些东西,它是承受。不是抱怨,它其实是个一种高原妇女的精神,你像企鹅,它生下一个蛋,它就自动去扶它,顶着风雪孵出来,又自动去喂它,自己饿得不行,你说它有多高的思想,为了干嘛?不是。这就是生态/这就是一种非常生态的一种生活状态。少数民族的女儿也是这样。

记者:其实您是一个对生活要求很高的人。

答:这种高绝对不是要一个水晶杯子,也不是要一个玻璃杯子,或者要一个钻石的杯子,不是,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木头杯子,或者是一个陶艺的杯子,这就是艺术,生活的艺术

(实况)

苦荞不苦么吃得呢,槟榔不苦么嚼得呢,女人不苦么咋个得?女人不去吃苦么--日子过不甜呢。

杨丽萍没有孩子

舞蹈,是她最大的幸福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