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鉴赏 > 正文

走在坚韧 走在柔婉——北舞《那个秋天里的女人》舞剧时评 [张雅宁]

走在坚韧 走在柔婉

————走在《那个秋天里的女人》

本文发布在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中国舞蹈》报——第83期 2013年12月27日时评


“秋”是一个静谧、思索又略带忧伤的字眼,她有着冬日所没有的暖阳,带着夏天所没有的凉爽,但却在落叶纷纷中呈现出丝丝凄凉。这个季节正如秋瑾一般,有着最火热的救国情怀,却在最炙热之时如流星般陨落,而留下的精神却深深伫立于人们心间。或许这个秋天里出生的女人,注定是伤感与激励共存的。带着梦想的《那个秋天里的女人》翩然走进2013北京舞蹈学院冬季演出季,该部舞剧的总编导吴蓓亲自担纲编剧与编舞,继舞剧《半生缘》之后延续了对女性精神世界“美”的探索,以及中国舞剧“表现”手法和美学思想的探索,同时又力图通过创新的舞剧语言去发现和揭示那些具有民族使命感的杰出女性的情感世界。整部舞剧既简约又丰满,看似对立的两个词语却在《那个秋天里的女人》这部舞剧中达成一致。


剧照:北京舞蹈学院的舞剧《那个秋天里的女人》——摄影:牟可


简约的叙事结构


秋瑾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也是轰轰烈烈。如何将秋瑾的丰富历程在短短几十分钟中叙述清楚实属不易。而编导则有意弱化了人物生平的讲述,跳跃性的选取了人生经历中具有鲜明象征性的阶段,着重于人物的精神形象塑造。整部舞剧共分为三幕:“秋雨——冲出樊笼”作为舞剧的第一幕,简明扼要的运用“缠足”点出秋瑾渴望挣脱束缚的梦想,而腐朽奢靡的官宦生活与深陷苦痛的百姓悲凉,更加坚定了秋瑾内心自强独立的思想。“秋赋——渡海寻梦”,这是追逐梦想的开始,内心的激动如海浪般波涛汹涌,秋瑾的一腔热血与革命志士的壮志豪情使他们共同走上寻求救国的道路,即使遭遇了政府颁发的各种停止集会政治活动的禁令,但是革命挚友陈天华的牺牲却更加鼓舞了革命志士们回国报效的决心。“秋风——巾帼倩魂”,这是倾注秋瑾最多心血的一幕,以文救国的女报失败,以武救国的起义失败,但却并未影响秋瑾对于生命意义的追求,被捕入狱的她书写出“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诗句,唤醒了民族的觉醒,传达出的精神与力量不禁使人钦叹。


在这里没有复杂的剧情铺陈,编导寥寥几笔却已将人物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轻描却不凌乱,淡写却不空洞,简约的叙述给予了对塑造精神形象更大的表现空间。


丰满的精神形象


“一切都不是为了‘叙述’,一切都是为了‘表现’,秋瑾的名字只是一个形象标识,而整部舞剧的结构、内容、形式的融合及表现,才是我心中‘秋瑾’的全部。”这是编导吴蓓的创作初衷,那像鸟儿一样渴望自由飞翔的意蕴象征,也是整部舞剧的核心理念。在该作品中,采用了多人分饰一角的手段将秋瑾这一人物分为四个阶段进行表现。首先是秋瑾儿时向往自由的精神世界。作品序的部分,编导有意去诠释这位杰出女性的内心世界,因而选取秋瑾的儿时形象,那时的天真烂漫,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气度,以至于影响了以后的人生道路,英雄的成就不是偶然。继而是第一幕中婚后深宅的凄婉内心。紧闭门窗的深宅,观念相左的夫君,使得秋瑾心中无限的哀愁无处诉说。女扮男装的渡海寻梦,使秋瑾的心灵得以解放,怀揣民族解放的憧憬,表现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救国的道路虽然曲折,但是秋瑾的无畏与勇敢使她如傲雪寒梅般美丽。被捕入狱后的严刑拷打,也依然锁不住她自由的灵魂。儿时的憧憬——婚后的无奈——寻梦的自由——入狱的刚强。四个迥然不同的精神形象塑造了秋瑾圣洁的精神美与内在美。


整部舞剧中的抒情性舞段也是该作品的一大亮点,将侧重点放在内心情感的刻画,成为人物内心活动外化的最大想象空间。尤其是其中的双人舞舞段,不但成功的塑造了秋瑾、徐锡麟与王廷钧的人物形象,并将三者的关系也表现的一目了然。一幕深宅中的秋、王双人舞,二人虽为夫妻,但是却难以达到观念上的共识与思想上的共通,面对着琴瑟异趣的婚姻,二人的双人舞以极不和谐的动作设计,表现出王廷钧的封建陋习与秋瑾对于自由的渴望。而秋、徐的双人舞则呈现出不同的情感表达。二人相识于留洋生活,相知于共同的革命目标,虽然二人在情感上已经心心相印,但却仍然将救国大任置于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因此,二人的双人舞多以同步的动作来表现二者的志趣相投,较少出现的善于表现男女情爱的高把位动作,将二人投身革命的民族大爱刻画的清晰明了。而二人手捧的那盏有着微弱灯光的烛台却也是对方心中想要呵护、不忍碰触的内心情感。这样的秋瑾除了有着让世人敬仰的豪情,同时也有着让人心生怜爱的感动。


剧照:北京舞蹈学院的舞剧《那个秋天里的女人》——摄影:牟可


巧妙的意象手段


深宅、海浪、水乡——三幕环境意象为秋瑾精神形象的刻画推波助澜。紧锁的门,四方的天,看不到希望的生活只能在书本中得到灵魂的救赎,让知识成为开启自由之门的一把钥匙;广阔无边的大海,波涛起伏的浪花,这样的自由让心灵得以解放;江南水乡,重回故土后却有了更广阔博大的胸怀和更多的对于未来的承载。三种不同的环境呈现,塑造出三种不同的精神形象,而深沉的静照是飞动的活力的源泉,对于“意境”的把握在于超旷空灵,才能如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正所谓“超以象外”。


对于创作而言,尤其是有着历史依据的作品,既要做到符合客观事实,又要做到主观的独到诠释,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融合。秋瑾出生在绍兴水乡,有着女性的婉约美;出身官宦家庭,有着大家闺秀的端庄美;创作“秋诗”,有着细腻情感的思想美;勇敢救国,有着果敢豪情的精神美。正如最后站在水边的撑伞女子,如此深的忧国情怀,如此多的内心情感,理性却又不失女性的感性柔美。这是编导对于秋瑾的诠释,也是从那个秋天里走出的柔婉、坚韧的女人。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