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
- 舞蹈鉴赏
- 2018-11-09
- 911
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完全不同于电影版《大红灯笼高高挂》所展现出来的感觉,但无疑又是张艺谋的一大巨作。第一次观看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给我的是完全不同的感受。虽属于芭蕾舞剧,但却不同于我以往所了解的西方芭蕾舞不同,旗袍、灯笼、风筝等等这些极具中国特色的元素融入舞台表现中,体现出了当时中国浓郁的时代背景。这才让我知道原来芭蕾舞剧也是可以这样的。
剧情梗概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第一幕是三太太被迫出嫁时忆及旧时恋人的双人舞,到第三幕时全家看戏,两人堂会相逢的幽会双人舞,还有第四幕超经典的麻将舞的场景中,三太太、京剧武生、二太太及老爷有很精彩的一段舞。到了下半场则是二太太的戏份较重。嫉妒心重的二太太发现了三太太的事情并告密于老爷,但她自己却并没有得到老爷的欢心反而因私自点灯违反家规而惹恼了老爷。二太太疯了似的那段舞蹈也刻画的淋漓尽致,给我很深的印象。后来二太太请求三太太和京剧武生的原谅,三人被老爷打的那段将整个剧推向高潮,三人最后死于棍棒之下,全局结束。因为这部剧作植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环境,也就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更多的感触。
别具匠心的舞蹈设计
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开场的家丁点灯,第二幕中与京剧演出同时发生的男女主人公恋情的展开,第三幕的麻将舞,第四幕的双人舞、宽恕后的三人舞等。舞蹈特别强调故事性和情节性,但也很注重装饰性,甚至借鉴了中国皮影戏的表现手法。在第三幕中还有大段的双人现代舞,但民族舞在其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其中: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点灯群舞、轿夫群舞、麻将群舞和水袖集体舞都非常有特色,并有着芭蕾舞剧的舞蹈结构。序幕的双人舞是由身着学生装的女主角与身穿戏装的武生表演的,与其说是双人舞,不如说是以武生作活动道具的女子独舞,优美而缠绵。而这个舞剧中还第一次使用了四个真正的京剧演员。
我认为这是全剧最具表现力、最精彩情节的一节就是在地主与女主角的洞房花烛夜,女主角虽奋力反抗却终被地主强行侮辱,因为他不仅使用了新型的舞台表现艺术,而且还将其与全剧的主题宗旨完美结合,极强地渲染了全剧的艺术感染力。如此奢华、大气的布景,如此极富感染力的场面,我不得不赞叹——不愧是大家手笔!张艺谋尽可能地把日常生活动态的舞台再现,纳入芭蕾艺术“体态语言”的审美范式之中……“大红灯笼”在“既是芭蕾的又是民族的”舞蹈形式表现上有了较大的跨越。
舞蹈、音乐与服装的完美结合
张艺谋不愧是形式主义的“大师”,他把一切着边的中国元素都拼凑上了:灯笼、旗袍、麻将、窗棂、照壁、京剧、兵马俑,照例是他的艳丽的色彩和目不暇接的花活,就场面的绚丽美观来说,张艺谋已经走到了极致。
这是一个极富中国民族音乐特色又充满现代气息的芭蕾音乐。作曲家大量运用中国的京剧、民歌、民间曲调、民间打击乐,运用现代音乐的表现手法,有旋律优美的双人舞音乐、有突出气氛的唢呐和笙独奏、有模仿洗麻将的效果声、有家丁乱棍的效果声、有二胡与大提琴的对答、还有京戏青衣幽怨绵长的吊嗓。看似素材杂乱,但却运用自如,从一种形式进入到另一种形式自然流畅,不留斧凿。
这台舞剧的舞台美术可谓满堂生彩。中国的旗袍第一次被搬上芭蕾舞台,不仅没有影响演员的舞蹈,旗袍的样式、色彩都给人印象深刻。开幕时的44只大红灯笼富于强烈的装饰性;多层落地可活动的隔扇门也蕴涵着多层的意义;戏中戏的月洞门,既象征着舞台,也象征着床笫。最强烈的视觉冲击来自于第一幕结束段的第一次见血,张艺谋用一整块可铺满舞台的红绸缎翻滚铺盖在老太爷和三姨太身上,把一个初夜的情节渲染到了极致;而最后的棒打鸳鸯又使用了整面的白墙,并由白变成血红色,都有着独特的戏剧效果。
张艺谋试图以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来导演芭蕾舞剧,用心良苦,但他似乎不很懂芭蕾的语言。我们看得见大胆的色彩运用,舞美设计也可谓独具匠心,李心草指挥更是将西洋管弦乐与京剧的西皮流水弥合得天衣无缝,这些都可圈可点。
如此舞蹈,如此音乐,如此服装,不得不说这是一次芭蕾舞剧的完美结合,是一部优秀的作品。这也勾起了我对现代舞剧的无限兴趣,从今以后也会更加关注舞剧。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11998.html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