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鱼》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赏析
- 舞蹈鉴赏
- 2018-11-09
- 2224
舞蹈编导:贡吉隆、张斌英
舞蹈音乐:陆棣
舞蹈首演:1980年大连
首演团体:中央民族歌舞团
首演演员:赵湘、金龙珠
金龙珠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央民族歌舞团艺术委员会委员。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舞蹈系,从事舞台实践和舞蹈教学工作三十年,多次获得国家级和国际舞蹈比赛大奖,是国际著名的舞蹈家和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荣获奖项:1980年荣获全国第一届舞蹈比赛编导一等奖,音乐二等奖,饰演小金鱼的赵湘获少年组表演一等奖,饰演老翁的演员金龙珠获表演二等奖。
这个傣族双人舞创作灵感来自傣族传统生活习俗“摸鱼”。编导以傣族人民日常的现实生活为题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傣族老翁和小鱼之间的追逐和嬉戏表现得情趣盎然,充分体现出傣族人民面对新时代那种幽默、乐观的豁达心态和精神风貌。
《追鱼》创作年代正是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国策的确定,全国人民正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这新时期的生活。此时的舞蹈界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作品,它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反映着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气而开放的时期人民的精神气质。《追鱼》创作成功的基础正是把握了这种时代的脉搏,采用过去文艺界涉足不多的现实题材,使得此作品充满生命的情调和乐趣。
《追鱼》题材和结构的构思源自编导两次傣乡生活的印象。作者在《(追鱼)的形象创造》中写道:“回忆起1964年在傣乡生活的许多情景:秀美如画的傣乡风光,傣族人民温和善良的性格,多情的‘小卜少’,‘小卜帽’的美丽勤劳,老人们的乐观、诙谐,都似乎历历在目,尤其那劳动之余,夕阳西下,卷起裤腿、衣袖下到河里去摸鱼的别有风趣的习俗和千姿百态的傣族舞蹈更使我们着迷。”①该作品正是通过展现傣族人民日常的生活情趣,表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傣族人民的生活状态及精神面貌。
编导在该作品的舞蹈动作语汇设计上,从生活中的现实情感经历和民族审美经验出发,强调凸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结合舞蹈的动律、风格和特点,以生动的人物形象感染观众。如在老翁动作造型的设计上,编导将老翁乐观幽默的性格形象和赏鱼、捉鱼、追鱼、浑水摸鱼的一系列的情境相互结合,舞蹈动作均以人物性格的变化来发展,因而动作造型具有鲜明的个性,与原来民间舞造型有所不同,带给观众以既陌生又熟悉的审美感受。此外,作品在小鱼的舞蹈动作设计上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小金鱼的形象当成既是鱼儿同时又是调皮任性的小姑娘的形象融合处理,成功刻画了小金鱼俏皮、可爱和灵活的独特性格特征。编导在创作中遵循了根据人物个性形象为出发点的原则,舞蹈语言以傣族舞蹈动作风格为基础素材,但并未拘泥于其程式化的动作之中,而是经过特征提炼,为我所用,将傣族传统民间舞“鱼舞”中的舞蹈动作经过提炼加工,从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情感逻辑出发,创造出既有人物性格又有鱼的物化形象的舞蹈动作语言。因此编导在小鱼动作形态的创作中“除了在小字和乖字上下功夫外,又加上塌腰撅屁股、胸脊椎松弛和自然向后背等要求”,“同时在舞蹈中还加上调皮、撒娇、捉迷藏、撅嘴等孩子特有的表情动作~,使舞蹈作品中小金鱼的动作具有了人物性格化的特征。
此外,作品在结构上突出“趣”的情境,在情节的设计上在“追”上下功夫,充分围绕追鱼者和被追者的关系,巧妙地展开,通过赏鱼、捉鱼、追鱼、混水摸鱼等情节的贯穿使作品“舞中有戏,戏中有舞”,妙趣横生,将艺术时空和生活时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另外,舞蹈造型空间层次的变化随着人物情感和情节而展开,在“追”这条线索中结合得巧妙合理、和谐有序。因此,此作品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特色和时代生活气息,而且给观众以强烈的审美自娱感,在今天仍显现出一种清新自然和旺盛生命力。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12137.html
上一篇:《雀之灵》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赏析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