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歌》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赏析
- 舞蹈鉴赏
- 2018-11-09
- 4448
舞蹈编导:丁伟
舞蹈音乐:李沧桑
首演时间:1995年
首演演员:林炜、李艺涛
荣获奖项:1 995年荣获第三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表演三等奖。
“蓝蓝的天空,飘着那白云,白云下面是那洁白的羊群……”一望无垠的大草原,青草像绿色的地毯,羊群像朵朵白云,大雁在蓝天展翅翱翔,牧民们幸福、安宁地生活在这里,奶香阵阵飘来,洋溢着他们生活的甜美。蒙古族双人舞《牧歌》把我们从喧嚣的城市带到了宁谧宽广的大草原,让我们仿佛闻到了阵阵乳香,让我们的心灵也像大雁一样自由飞翔。这个作品以情感为主线,情景交融,揭示出丰富的诗情和意蕴,热情地赞颂了蒙古草原的迷人景色和蒙古人的精神风貌,高度概括地反映了生气盎然、欣欣向荣的草原风情,洗练地表现了草原人民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
幕启,舞蹈以特写渲染的象征手法,刻画出大雁展翅翱翔与俯瞰大地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蓝天、白云、绿草、羊群、大雁相融为一,和谐安宁的草原风情画。那双宿双栖的大雁是青年男女的象征,他们正沉浸在甜蜜、自由的恋情中。接着,大段节奏欢快的舞蹈,以层层展现的形式,表现了蒙古族人民勤劳勇敢、豁达的性格特点,映衬出他们幸福、欢乐的生活情景。牧马套缰的舞段显示了青年男子的刚健豪放;抚羊挤奶的舞段蕴涵着蒙古族女青年含蓄、柔美的情韵;摔跤自娱的舞段展示了他们的质朴和开朗;相恋的舞段,引发出他们对生活发自内心的欢欣和对美好未来的希冀。
《牧歌》的出现在当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为民族民间舞蹈如何脱离风俗展览,反映新的生活内容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也为民族民间舞脱“俗”求“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尤其是在双人舞创编上的尝试,为民间舞双人舞的创编提供了一个思考。长久以来中国民族舞蹈双人舞的编排受西方芭蕾影响很深,失去了中国的特性。尤其是在刻画人物形象和性格方面更显得单薄无力。在《牧歌》中,编导的动作编排是从人物性格和形象刻画出发,而不是一味照搬芭蕾双人舞的模式。在模拟大雁双宿双栖时,也运用了芭蕾双人舞的编排模式,在这个地方,采取这种形式是和内容相适合的,而且这种形式的运用也为模拟“物象”增色不少,具有很好的审美效果。但当舞蹈进行到具体“人物形象”刻画时,我们可以看到,编导丢弃了芭蕾双人舞的模式,他在努力寻找着一种适合中国文化审美的,具有中国特性和民族特性的双人舞编排手法。以往也有人尝试过,但大多都是两个人做一样的动作,只能叫“二齐跳”,并非双人舞的概念。在《牧歌》中编导丁伟通过动作的反差对比、高低空间的反差、空间的补位等手法和民间舞蹈语汇相融合,形成了一种适合中国民族舞蹈用力方式和运动轨迹的双人舞编排手法,并通过两个人正负结构、对抗力、反作用力等功能性动作的运用,使《牧歌》中的双人舞形式多变、姿态优美,准确刻画和反映出蒙古族青年男女各自的形象和气质。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12182.html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