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剧排练(二)》教学大纲
- 舞蹈教学
- 2018-11-09
- 957
课程类别:专业课A组课程
先修课程:表演(一、二) 台词(一、二) 形体(一、二) 声乐(一、二)
化妆 舞台剧排练(一)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教会学员“创造完整的舞台人物形象”。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艺术创作个性,使学员能够进行独立的、完整的创造,并接受公演时观众及专家的检验。
1、由分解转向组合;
2、由局部转向整体;
3、由表演艺术的单向性转入戏剧综合演出的全方位适应;
4、由学院教学方式转向剧院导演方式,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寓教于导”。
本课程是使学生能够全面成熟并完成舞台形象创造。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以多幕剧排练为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学到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创作方法与专业技能,使学员学会如何在舞台上塑造出性格鲜明的、有血有肉的舞台人物形象,并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艺术观。
第一阶段 分析剧本与角色
分析剧本与角色的重要意义和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剧本是演员进行二度创作的基础和依据,形象地、情感的地、真实地分析作家地剧本与角色是演员进入人物形象塑造的第一步。演员在创作初期首先要通过剧作接触剧中人物、事件、冲突、与规定情境,分析人物性格与动作,逐步从角色的外部深入到角色的内心生活,从对事件、冲突的剖析升华到理解剧作的主题与底蕴。分析剧本与角色也是为了寻找到演员与角色的异同点,解决演员与角色的矛盾与统一,逐步将剧中人物的生活、情感化为演员的生活与情感,对其身世、性格思想感同身受,并寻找到剧作及人物的艺术魅力所在,从而热爱角色、迷恋角色、接近角色、化身角色。
一、剧本分析
1、时代背景
使学生了解剧中人物生存的总的环境,它包括人物所生活的时代中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哲学、道德、心理、风俗等方面因素在内。
2、 规定情境
使学生真正地弄清楚和和感觉到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生活环境,以及全剧的情节、事件和事实;学生还必须弄清楚和和感觉到规定情境的发展和变化。
3、 事件与中心事件;
使学生寻找剧本中各事实、事件的,找到并抓住全剧的核心内容―中心事件。
4、 矛盾与矛盾冲突
使学生抓住剧中角色与角色的矛盾冲突,为寻找人物的行动与行动发展线索打下基础。
5、 主题与主题思想
剧本的主题思想使贯穿在全剧所有组成部分之中的,而且是通过全剧中所以形象共同表达出来的,是一种具有概括性的思想。学生要积极地、主动地捕捉主题思想。
6、 贯穿行动与最高任务
7、风格体裁。
通过对风格体裁的把握来决定演员所扮演角色的处理方式。
二、角色分析
1、角色行动发展的线索
学生要找出剧本在情节发展上的段落――单位,理清人物行动发展的线索,认识角色的精神面貌。
2、角色的贯穿行动与最高任务
从角色行动发展的线索中,很容易看到其中贯串着一条主线。在这条主线之中总是存在着角色的一个意向,它驱使着角色所以的行动都朝一个目标奔去,而角色为奔向这个目标所采取的行动就是角色的贯穿动。
演员除了让剧本的最高任务在自己的心里扎下深深的根之外,还要寻找与把握到角色的最高任务。因为最高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演员所要创作的角色的灵魂,同时也是演员创作这一角色的意图所在。
3、角色的内外部性格特征
使演员了解自己与角色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便在今后创造角色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自己与角色相似或是接近之处;尽可能地抑制和克服自己与角色存在的区别和差距,使自己最终化身为角色。
4、角色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懂得如何从剧本所提供的事实中分析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与其他角色的角色之间的关系及角色之间心态上的关系。
5、角色在全剧中的地位和作用
演员应当清楚自己所释演的角色为何在剧中出现。
第二阶段 角色动作分析及构思
演员对剧本与角色的分析是为了使自己最终能够“化身为角色”。在舞台上创造出形象鲜明、有血有肉的舞台人物形象。因此,在演员创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个与分析剧本与角色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建立起角色的人物形象构思的过程。本阶段主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生活体验
1、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
使演员在进行角色的创造时,先在自己的心目中产生角色的人物形象――“心象”。(注*与前一阶段教学不同,在角色分析阶段,对于角色的内心生活的理解与探索占较重要的地位,而在本阶段,则不能忽视角色的外在的东西。)
2、捕捉人物的外部形象
演员通过对于角色的构思,应该有对角色的思想情感、行动的发展层次和变化的安排与设计。
第三阶段 角色的体现
本阶段是演员在导演的组织领导下与舞台各部门的人员一起合作,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通过演员的创造,使参加演出的演员都能够较好地创作出真实、鲜明、生动的物体人物形象,最终完成整个演出的总体构思的一个阶段。
一、初排阶段――在行动中分析剧本与角色
1、认真地感受规定情景;
任何的行动都是在一定的规定情境中进行的,所以当演员在排练中行动起来的时候,就不能不去研究与感受剧本为角色的行动所提供的规定情境。只有演员对规定情境有了认真研究与感受,才能在舞台上真正地行动起来。
2、真正地在规定情景中行动起来
把演员在分析剧本阶段一“动词”来确定的自己的行动转化为形体任务。
3、注意与交流对象建立起真实地交流适应
检验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使角色的行动更加准确、更加丰富、更加细致。
在初排阶段,演员着重要解决的就是以自己的身心来寻找并真正开始感觉到角色的心理 形体行动线、思想感情线,以便为进一步进行角色的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细排阶段
1、运用行动来进行角色的性格刻画
在前阶段基础上继续修正、丰富、发展自己的“心象”,使“心象”能更快的转化为“形象”,也就是说基本上创造出准确、鲜明、生动的舞台人物形象。
2、角色的情绪体验地创造
使演员真正的设身处地地、真诚地去深人角色的规定情境当中去,创造出角色的情绪体验来。
1、运用形体与语言来体现角色
使学生掌握如何从角色的人物形象的总体方面来进行形象塑造;如何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
通过本阶段的排练,使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来调整与修正自己的表演,把角色的行动线、思想线与情感线理顺,把握住角色的最高任务与贯穿行动,调整戏的速度与节奏。这时,演员应该基本上把“心象”转化为“形象”了,为在合成阶段创造出完整的舞台人物形象打下基础。
三、合成阶段
本阶段在剧场中进行,是把演出中的一切结构因素都结合在一起,把演员和舞台各个艺术部门的创造融合在一个和谐的整体之中,创造出一个完整的演出艺术作品。
在合成阶段,演员将进一步和舞台各部门(舞美设计、灯光、服装、化妆、道具、音响等)进行合作。本阶段由以下几个工作程序组成:
1、舞台工作者装台;
2、灯光部门对光与调光;
3、演员进入剧场与各部门合成――联排;
4、化妆彩排。
第四阶段 演员与观众
戏剧表演中,演员的创造与观众欣赏是同步的,演员与观众的关系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本阶段的教学要让学员认识到怎样才能真正的和观众一起共同来创造一个演出。
1、演员必须认识到观众是演员创造的最有力的支持者与鼓舞者;
2、演员对观众的尊重还表现在要相信观众上;
3、在演员和观众的关系中还存在着一个演员本人的形象的塑造问题。
本课程将涉及到一出戏的完整演出,要求学员逐步转化为独立的演员进行创造。学员要学会掌握全剧的创造力量的配置,节奏起伏的掌握,准确演出舞台调度的把握,演出形式风格的把握,以及舞美、灯光、音响的配合。最重要的是适应观众,征服观众,取得演出的魅力。这些都是学员要面临的重要课程。同时,师生关系逐步被导演和演员所替代,逐步从教学排练转向导演排练,教学汇报转向剧场公演。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
舞台剧排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以课上教师排练,课下学生自行复排,结合课堂理论讲授及专家讲座形式进行。本课程一个学期授完,学生课内与课外所用时间之比为1∶3。
具体安排如下:
授课内容
讲授时间
课内外
时间比
作业及批
改要求
第一阶段
(16学时)
剧本分析
8
1∶3
每阶段布置一次作业,认真批改
角色分析
8
1∶3
第二阶段
(24学时)
角色动作分析及构思
24
1∶3
第三阶段
(216学时)
初排阶段
认真地感受规定情景
30
1∶3
学生课下复排,课上验收
真正地在规定情景中行动起来
30
注意与交流对象建立起真实地交流适应
20
细排阶段
运用行动来进行角色的性格刻画
30
1∶3
角色的情绪体验地创造
30
运用形体与语言来体现角色
56
合成阶段
整体合成
20
第四阶段
演出
演出总结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通过三方面进行考核:演出部分(70%)+平时成绩(30%)
1、 演出部分
通过舞台演出考核学员对于角色创造的成功度。
2、 平时成绩
考核学员的创作积极性与演员的职业道德。
五、推荐教材及参考资料
1、梁伯龙、李月主编:《戏剧表演基础》,文化艺术出版社,1995年版。
2、玛阿费烈齐阿诺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精华》,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版。
3、于是之:《于是之论表演艺术》,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
4、[波]耶日格洛托夫斯基:《迈向质朴戏剧》,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
5、[英]彼得布鲁克:《空的空间》,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
6、JL斯泰恩:《现代戏剧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戏剧出版社,1975年版。
7、曹禺:《雷雨》《原野》《北京人》《日出》《家》,中国戏剧出版社,1997年版。
8、杨利民:《大雪地》《地质师》,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版。
9、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96年版。
10、萨特:《萨特全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96年版。
(何昆达编写 杜长裕审核)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13162.html
下一篇:解答幼儿学舞蹈的种种疑惑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