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教学 > 正文

交响芭蕾初析

芭蕾艺术自十五世纪末诞生以来经历了整整五百年的逐步形成、演变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到了二十世纪随着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和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芭蕾艺术得到了空前的普及,出现了万紫千红的( )繁荣景象。笔者认为本世纪芭蕾艺术之所以蓬勃发展有两个主要内在因素――芭蕾的交响化和芭蕾与现代舞蹈的融合。换句话说芭蕾的交响化和吸收现代舞蹈艺术手法成为当代芭蕾两个最显著的标志,使它从创作思维、编舞手法、舞蹈语言、作品结构以致美学特征、欣赏情趣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仅就芭蕾交响化问题作一初步分析并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交响芭蕾的起源与发展

说起交响芭蕾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交响乐。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如果没有交响乐(Simphony)就不会有交响芭蕾(Simphony-ballet).Simphony一词源于古希腊语,原义为“共响”或音的“共和”。在中世纪它指的是两音谐合的结合。意大利作曲家加布里埃利首先把这个词用于曲名。他于1957年创作的声乐和器乐合演的圣乐曲定名为《神圣交响乐》。1619年德国作曲家、理论家普雷托里乌斯在一部论述近代曲式的著作中提出:交响曲应为不含任何声部的纯器乐合奏的作品,这标志着交响曲开始走向完全独立的道路。但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十七世纪意大利式的歌剧序曲是现代交响曲套曲的雏形。它的“快板――慢板――快板”的三段形式为交响曲式打下了基础?到了十八世纪中后期,序曲性质的交响曲脱离歌剧、吸收大协奏曲、组曲及三重奏鸣曲的因素,发展成独立的三乐章的器乐体裁。

舞蹈艺术的理论与实践却一直远远地落后于音乐(至今也是如此)。据考证最早尝试创作交响芭蕾的是意大利著名编导维加诺。1801年在维也纳皇家剧院上演了他根据贝多芬的音乐创作的舞剧《普罗米修斯的创造物》。这之后他又根据莫扎特、海顿等作曲家的音乐创作了许多芭蕾剧目,开创了芭蕾史上首次用纯器乐曲进行舞蹈创作的先例。遗憾的是由于技术( )上的原因他的舞蹈没能像乐谱那样流传下来。因此谁也无法考证维加诺舞剧的原来面貌。然而我们知道维加诺在当时已明确提出要降低哑剧在舞剧中所占的比重,并尽量少一些在舞台上走路而要以舞代替之。

到了十九世纪中期,舞剧编导们在浪漫主义芭蕾作品中对芭蕾交响化进行了开拓性的实践。如法国舞剧编导彼罗1841年在舞剧《吉赛尔》二幕中,意大利编导菲利浦塔里奥尼1832年在舞剧《仙女》二幕中都大胆地运用了交响芭蕾的手法进行编舞。但是随着浪漫主义芭蕾的迅速衰落,他们的这一新的探索在当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对舞剧音乐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改革。1877年他创作的第一部芭蕾舞剧《天鹅湖》的音乐开创了舞剧音乐的新时代。他首次把交响乐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舞剧音乐的创作中,( )为芭蕾交响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天鹅湖》首次演出之所以遭到失败恰恰是由于第一位编导雷辛格尔没有能理解柴可夫斯基新型音乐的交响性。继《天鹅湖》之后柴可夫斯基又创作了两部舞剧《睡美人》和《胡桃夹子》使舞剧音乐交响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法国出生的俄罗斯编舞大师彼季帕早在1868年《海盗》伪花园一场和1869年的《唐吉诃德》的山林女神一场以及1877年的《舞姬》的幽灵一场中,已经成功地运用交响芭蕾创作手法,使这些舞蹈场面成为传世佳作。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使彼季帕如鱼得水。他于1890年创作的舞剧《睡美人》和1895年与伊万诺夫合作重编的《天鹅湖》对芭蕾交响化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特别是伊万诺夫编的二幕使《天鹅湖》获得第二次生命,从而成为最受欢迎的芭蕾剧目,被人们誉为交响芭蕾最光辉的典范。然而那时交响芭蕾还没有从古典芭蕾舞剧中完全独立出来,而只是作为其中的一幕或者是大型芭蕾场面而存在。这和我们( 来 )前面所谈到的交响曲式在其他音乐中的孕育和发展完全相同。

俄罗斯杰出的舞剧编导福金继彼季帕和伊万诺夫在交响芭蕾方面的探索之后,于1908年又创作了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独立的芭蕾舞剧――《仙女们》(又名《肖邦组曲》)。这是交响芭蕾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独立的交响芭蕾艺术的诞生。继福金之后又有一些俄罗斯舞剧编导加入了交响芭蕾的编导行列。1913年戈尔斯基根据格拉祖诺夫的第五交响乐、洛普霍夫根据贝多芬第四交响乐创的芭蕾舞剧《伟哉苍穹》都对芭蕾交响化进行了新的探索。这三位芭蕾大师的共同之处是他们都采用了非芭蕾音乐――器乐作品和交响曲,对芭蕾与音乐在更高层次上的结合作了大胆的尝试。虽然他们的这一尝试由于种种原由没有取得完全成功,但福金、戈尔斯基和洛普霍夫的艺术实践为交响芭蕾的发展卉辟了一条新路,为二十世纪芭蕾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到了本世纪三十年代当苏联完全抛弃交响芭蕾而开始步入戏剧芭蕾时,美籍俄裔芭蕾大师巴兰钦在西方又树起交响芭蕾的旗帜。其标志是他于1934年根据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的《小夜曲》和1940年根据巴赫音乐创作的《巴罗克协奏曲》。巴兰钦原是彼得堡皇家舞蹈学校的毕业生,他目睹并参加了福金和洛普霍夫的交响芭蕾艺术实践,除了参加芭( )蕾演出活动之外,巴兰钦还在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了四年的音乐,具有很好的音乐修养。因此他后来成为西方交响芭蕾领路人也绝非偶然。是他继承和发扬了俄罗斯交响芭蕾所取得的成就,把交响芭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到了四十年代交响芭蕾开始风靡西方,成为当代舞蹈创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中以无情节的芭蕾最为流行。现代最著名的芭蕾编导大师

如美国的罗宾斯、英国的阿什顿、克兰科、麦克米伦、法国的利法尔、佩蒂、贝雅、荷兰的诺依马耶、吉利安等都创作过不少交响芭蕾佳作。

苏联芭蕾在经历了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整整三十年的戏剧芭蕾盛衰历史时期之后,又重新开始为交响芭蕾“恢复名誉”。1957年格里戈罗维奇率先以他的交响芭蕾舞剧《宝石花》打破了戏剧芭蕾统治苏联舞坛的沉闷局面。1961年他又成功地创作了一部交响芭蕾舞剧《爱情的传说》。列宁格勒的另一位年轻编导别里斯基于1959年创作的交响芭蕾舞剧《希望之岸》和1961年创作的《列宁格勒交响乐》同格里戈罗维奇一呼一应,得到了广大观众和评论界的好评。他们这四部交响芭蕾舞剧终于开始扭转了苏联芭蕾的创作方向,开始了苏联交响芭蕾的新时期。然而无论是格里戈罗维奇还是别里斯基都既没有走福金的路也没有去仿效( )巴兰钦,而是吸取戏剧芭蕾之精华用交响编舞法进行新的探索和创作,使苏联芭蕾走出低谷迎来了繁花似锦、百舸争游的崭新局面。交响芭蕾至今在苏联芭蕾舞坛上仍占据着统治地位,方兴未艾、硕果累累。

中国的舞剧创作由于种种原因近四十年来一直深受苏联戏剧芭蕾的影响。换句话说是基本上承袭苏联戏剧芭蕾舞剧的模式并运用苏联戏剧芭蕾创作手法。这种做法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是必要的和有益的,并产生了不少象《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优秀的舞剧作品。然而在今天当交响编舞无论在苏联还是在西方都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得到最广泛的运用和普及时;我们已没有理由还要墨守成规坐井观天,而应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落后人家几十年并急起直追。目前在舞蹈界中对交响芭蕾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甚至有不少误解,认为交响芭蕾只能搞纯音乐的、无情节的抽象作品。因此不符合中国国情。这显然是由于对交响芭蕾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认识造成的。格里戈罗维奇于1968年采用哈哈图良的舞剧音乐创作的大家比较熟悉的芭蕾舞剧《斯巴达克》,就是一部( 来 )情节曲折复杂的交响芭蕾作品的典范。笔者认为当前中国的国情恰恰需要认真学习和大力推广交响编舞法,开创中国舞蹈创作的新局面。1988年以来我曾在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中国舞表演系、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编导班以及全国舞蹈编导训练讲授和推广交响编舞法,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反映强烈,各级领导也都给予很高的评价,三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交响编舞法不仅适合于芭蕾创作也完全适合于中国民族舞蹈的创作,在短短的时间内许多学生的作品在全国各种文艺比赛中荣获创作奖。我深信在中国新一代掌握和运用交响编舞法的舞蹈编导的出现已为期不远了。交响编舞法的基本概念

我们知道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是从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产生的文化现象,而且从诞生以来就与音乐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所有的艺术中恐咱舞蹈与音乐的( 来 )关系最为密切。然而人们经过几千年才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它们之间存在的许多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正如我们前面所阐述的那样,一直到本世纪艺术家们才开始把音乐最高形式交响乐与舞蹈最高形式――舞剧融为一体,实现了音乐与舞蹈在最高层次上的结合,使舞蹈创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